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

瀏覽數:52618


一、前言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報告,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地球正以每百年上升攝氏0.74度的速度在暖化」,暖化速度較第3次評估報告的「百年上升攝氏0.6度」提高了許多;而中高緯度地區的增溫幅度尤其明顯,且冬季增溫明顯高於夏季。

  根據 IPCC 氣候模式預估,2100 年時,這些地區地表平均增溫可高達攝氏 3 ~ 5 度,海平面將上升18~59公分。這一全球地表平均增溫現象,對每一個地區的天氣系統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全球的暖化已足以引起許多地區氣候系統的混亂、對生態系統的衝擊,並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

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

  氣候變遷及其相關的環境與社會變化,也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歷史上,人類生活與生產行為對這些生態與生理環境所造成的改變,在經濟利益之外,也使公共衛生產生了新的危機,如轉移傳染源、減少潔淨水的供給與降低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

  隨著人類對環境的衝擊程度增加,維持地球生命的系統正產生大規模的改變。世界各國除了積極宣示對全球性溫室氣體排放予以管制,擬定並簽署公約外,也從生活及產業著手,研擬降低排放溫室氣體的管制策略,並在環境衝擊、生態衝擊及公共衛生衝擊上研擬因應對策。

  在氣候變遷對世界各國公共衛生議題的衝擊方面,目前至少包括四個主要面向,即熱效應、極端事件、空氣污染與傳染性疾病。

  • 熱效應

全球氣候變遷除了使夏季更熱和冬季暖化之外,也可能伴隨著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加。1988 年 7 月,當中國的南京地區每日最高溫度超過攝氏 36 度長達 17 天時,中暑病人及死亡率有驚人的增加。

根據英國的研究,熱浪來襲所造成的額外死亡率是因為心血管、腦血管及呼吸性的病因所造成的,與熱壓力相關的慢性健康損害,也可能表現在生理功能、代謝過程和免疫系統的傷害上。

  • 極端事件

全球暖化會增加極端氣候事件的次數及嚴重性,例如暴風雨、水災、乾旱和颶風,還有相關的山崩和大火災,這樣的災害會增加死亡率和患病率,臺灣在過去 100 年呈現暖化的趨勢,但在不同地理區位、不同季節也呈現不同的趨勢,異常氣候狀況如暴雨、颱風、乾旱、沙塵暴等事件發生的頻率也有所變動。

臺灣全島 75% 以上是山地、平均海拔 660 公尺,河川具有坡度大、水流急的特點。特別是多年來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與都市化,使得土地含水能力減弱,對於暴雨及颱風的異常天候侵襲的抵抗力也降低,一旦災變發生,動輒損失慘重,除了損害民生基本建設、危及生命財產外,後續也可能影響其他生態、環境及公共衛生。

各國的氣象專家最近紛紛推測,因為海水溫度持續升高,未來全球颱風不但生成頻率會增加,形成強烈颱風的頻率也會增加。因此,臺灣應儘速加強防災應變體系,和民眾對於維持環境衛生和防疫的能力,才能因應環境變化的脈動。

  • 空氣污染

重空氣污染的事件發生後,也容易觀察到老年人死亡率增高的趨勢。歐洲地區的研究發現,空氣污染物對於健康的衝擊在夏季或高溫期間特別明顯,由於高溫與空氣污染的加成效應,對大腦梗塞及局部缺血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導致乾旱、降雨分配不均等現象,使大陸地區沙漠化情形日益嚴重,進而使大陸沙塵暴發生頻率及強度都有增加的趨勢。臺灣地區位處大陸沙塵暴下游,隨著大陸沙塵暴發生頻率、規模及強度的上升,臺灣地區在近幾年受其影響的次數明顯增加,預期在未來的5到10年間有可能更加劇烈。

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觀測站的監控結果,大陸強沙塵暴發生時,在有利的大氣長程傳送條件下,臺灣的空氣品質會受到影響,其現象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物質急遽增加,在短時間內造成大規模空氣品質惡化。

  • 傳染性疾病

許多重要的傳染性疾病,尤其在熱帶國家,都是藉由病媒傳播。氣候變遷可能會改變病媒物種的分布,可能影響傳染性疾病傳播的氣候因子,包括溫度、濕度、降雨量改變和海平面上升。

人類疾病的傳播與許多複雜且相互影響的因子有關,依據學者專家的評斷,對氣候變遷最敏感的疾病包括瘧疾、登革熱、鼠疫、蜱媒傳播疾病的萊姆病與蜱媒腦炎、住血吸蟲病、卡格氏病等。

三、朝向環保綠能之趨勢

  面對全球暖化、都市化等關鍵趨勢,台灣西門子總裁韋思德(Peter Weiss)表示,城市消耗全球75%的能源,排放全人類80%的二氧化碳,城市持續擴張會帶來沉重的環境壓力。聯合國預估,2026年之前,亞洲半數以上的人口都將居住在城市地區。過去五年來,亞洲每天都有10萬人湧入城市中。西門子委託經濟學人智庫進行的亞洲綠色城市評比中,提供打造綠色城市必須考量的環境面向和指標,也為城市永續發展提供策略思考的方向。

  為因應日益嚴重的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問題,各國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措施及使用各種綠色能源,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也帶動綠能產業與綠色經濟的發展。

  面對綠色經濟時代來臨,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不但攸關人類未來的福祉,更直接牽動國家的經濟發展。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童遷祥:雖然國內綠能產業旭升方案推動迄今三年多,但憑著過去台灣光電產業優異的技術能力與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力,在LED光源,產量為全球第一,產值居全球第二。

  在台灣精密磨床領導品牌大廠友龍機械,全廠以綠能環保概念斥資打造,廠房屋頂使用兩層防火隔熱材料加強裝置,並全面栽種爬藤類及綠色植物綠化;另選用變頻空調設備以節省電力,及回收冷氣分離排放之熱能為加熱員工洗澡水使用等,充分達到能源再生效果。

  在磷酸鐵鋰電池模組界,國際超能源公司(Apogee)多年來專注於磷酸鐵鋰電池性能研究,在最佳化的電路設計、電能與熱能管理、保護IC及超電容關鍵元件等方面取得成果,因磷酸鐵鋰電池不會有鉛酸的腐蝕氣體,低污染且使用壽命長,以綠能源為主要核心產品。

  在全球環保意識高漲之下,日本政府重視綠能環保並祭出各項補助獎勵措施,打造更節能減碳的居住環境。開發有關環保住房及綠建築的各種建材、節能機器、住房設備、新能源系統等最新產品,並研究將綠建築延伸到整個城市,展出ICT技術、配送電和通信設備以及電力和再生能源等設施和基礎建設,打造未來最新科技的智慧綠色城市。

四、構建企業綠色競爭力

  企業綠色競爭力是基於環境保護、綠色貿易體制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而提出的概念,其內涵集中表現在發展度、協調度和持續度三個方面。發展度指綠色競爭力的直接目標是企業發展和盈利;協調度指企業與環境併進退;持續度指競爭力的長期優勢地位同企業可持續發展相聯繫。如何讓企業實現綠色競爭力,我個人體認。

  1. 首先要做到綠色研發設計和綠色生產,全部實現清潔生產—不污染環境,不使用有害材料,提高資源利用率。
  1. 通過國際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証,環保是很多國際知名企業選擇供應商的重要標準之一。
  1. 要通過相關行銷活動,樹立企業綠色形象,引導消費者重新識別品牌價值,並促進綠色產品的推廣和銷售,開拓綠色市場容量。

  經濟部為因應全球綠色貿易新趨勢,並協助台灣廠商掌握綠色商品與服務貿易商機,以達到台灣整體綠色產業經濟成長之目的,已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積極協助廠商推廣,透過「綠色貿易輔導服務」、「提升綠色貿易競爭力」及「綠色貿易行銷推廣」等三大策略暨作法,有效提升台灣綠色貿易成長。

五、小結語

  從地球暖化、天災頻仍,到環境污染、能源耗竭、物價上漲,皆是環環相扣,惡化的問題循環不已。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僑里便懇切地呼籲世人,以「不吃肉,騎腳踏車,簡約消費」等方式減少溫室效應,其中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最重要。

  該小組經過六年研究,證實促成全球暖化的諸多因素,有百分之九十是「人為」造成,倘若各國無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本世紀的地球,將比上一世紀升溫攝氏四度。極端氣候將使暴雨和乾旱的災情更為嚴重,全球將有三十億人口得面臨缺水危機,缺糧的問題也隨之產生。

  我個人覺得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該保護它,還是繼續破壞它?伴隨著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人們對於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日漸抬頭,環保運動已成為了地球公民的共同責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