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要用心,顧客才會"感"心


  現今的各類同質性的商品玲瑯滿目,除了比功能、比外型、比售價、比服務、比到貨速度快等等不同面向,企業諸多努力,無非是為了希望得到顧客的青睞的眼神,進而讓顧客從口袋掏出錢來消費,所以有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從北半球到南半球,也不是從某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而是您(指顧客)的口袋到我(指企業)的口袋,短短的一句話,卻也道盡了因為顧客可選擇的多樣化,使得企業要將產品賣出獲取利潤,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

  而在企業所提供的眾多商品或多面向的服務,多多少少都會產生一些被客戶諮詢的機會,而此時不論是線上客服人員,或是第一線門市或業務人員,他們所要擔負的責任就很重要,因為他們的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就足以影響顧客是否會購買商品、或持續成為這間企業的顧客。

  線上購物是現在頗為普遍的購物管道之一,其價格透明使的顧客不用在東奔西跑的比價,顧客不但可輕易的在各個不同的購物網站上找到所需的商品外,並可將同類型商品交互比較及比價,最後再決定跟那一家網路購物通路購買商品。

  月前筆者就利用此一購物管道,精挑細選決定商品後即線上信用卡付款,隔日商品很快就收到了,身為顧客到此一切都很滿意,甚至有些驚訝到貨速度竟如此迅速,對這個線上購物平台觀感不錯,但這個商品拆封後才是考驗一間企業在售後的客服能力的開始。

  筆者購買的商品內有一片玻璃,拆封後查覺玻璃是碎裂的,便與該線上購物的客服聯繫,說明此商品在收到後所看到的受損狀況,客服人員瞭解狀況後便依照該公司統一制式回覆,將請宅配將受損商品取回,並再寄一個相同的商品給筆者。

  筆者告知此商品頗為笨重,在搬運上很費力,且如要整件取回還需再重新包裝復原後,故線上與客服商請可否只取回破損的玻璃,並將完好的玻璃寄給我即可,如此雙方是否較省錢省事,但客服人員無法決定此作法是否可行,經數分鐘的電話溝通,該客服人員給筆者商品製造廠商的聯絡電話,請筆者逕自與廠商協調。

  筆者隨即去電該商品製造廠商,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該廠商除致歉外,並允諾當日隨即補寄玻璃給筆者,受損的玻璃就不需取回了。隔日果然收到該廠商補寄來的整件商品(而非僅有玻璃),拆封後不但玻璃還是破的,其他配件也有受損。

  筆者隨即再度去電該商品製造廠商,說明再次收到的商品受損狀況,並善意提醒2次玻璃都破了,極可能是因為商品包裝不當,造成在搬運及運送的過程中較易受損,且筆者只需要的是”玻璃”,實在不需要再另寄整件商品給筆者;廠商回應說另寄整件商品給筆者係是為表達歉意,他們此次會將玻璃特別包裝後,盡快寄給筆者。

  商品隔天果然就收到了,但又是”一整件”商品,此次整個商品外紙箱貼滿了易碎品請輕放勿重壓的字樣貼紙,拆封後玻璃的部分用保麗龍及保鮮膜層層保覆,廠商此次顯然有把筆者的建議聽進去。

  再取出所需的玻璃後,查覺此次寄來的”整件商品”並非完整的物品,而是2樣以上商品混合成一件的拼裝物,使得筆者心中原本非常滿意此廠商的迅速的服務,及對商品瑕疵所做的補救措施的好感瞬間消失;而在面對這2件”多餘”的殘缺商品,不但筆者花了些時間拿去給環保局資源回收,也讓筆者再也不會購買此企業所製造的產品了。

  以上是筆者從決定購物到整個服務結束的親身經驗。客服人員通常是各企業直接面對顧客的第一線人員,像分享的案例中,企業是可改善的空間頗大;例如當顧客在購買商品後發現瑕疵後,與客服人員聯繫的結果只有”標準回覆”,而不能給客服人員更大的彈性授權處理空間,使客服人員站在同理心及顧客的立場來做協助,僵化的話術應對只會造成企業與顧客的關係更加的疏離。

  企業如能在第一時間內協助解決顧客所碰到的問題,不但能得到顧客的肯定外,更重要的是通常都能大事化小,相較於當下無法立即給顧客滿意的回覆,以致讓顧客心裡日益生氣時更好處理。

  其二,顧客只是想要正常且完整的服務,而不是希望佔企業的便宜,拿到額外的補償。且企業在服務或商品產生疏失時,後續的服務更應特別注意,而不是讓錯誤重覆發生;像分享的案例中,企業基於補償顧客,又寄了一整件商品給顧客,但顧客收到的仍舊是瑕疵品,企業雖有誠意補救,但用心不足的結果,卻仍是使顧客無法完整得到他所要的商品,也容易使顧客對這家企業在品質管控上產生疑問。

  其三,企業不該以拼裝物混充搪塞給顧客,好似認為顧客在找麻煩,或想佔便宜,此舉極易使顧客產生反感,在口耳相傳下也會失去更多的顧客。企業在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在出現瑕疵時,其後續的補救服務如果是讓顧客不敢恭維的話,那乾脆不做反而更好,因為做越多則錯越多,當然更別說日後顧客還會選擇這間企業所提供的商品。

  企業惟有認真思考,擬出合適的標準化流程但彈性化的處理方式,以提供給顧客更完善的服務,才是鞏固客源的最基本的作法。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感動服務『心』時代

在這個越來越注重視情感交流的「心」時代,許多顧客上門消費不再只是為了某樣產品,而是想藉由消費的過程尋求能讓人產生感動的慰藉,於是,能提供真誠且超越顧客所期待的感動服務,更額外讓顧客特別重視。

*
服務要用"心",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

在眾多的同業競爭對手中,如何能讓顧客上門,進而成為您公司的忠實顧客,憑藉的絕不是只有提供的商品有多獨特,更重要的是顧客完成交易的整個過程中,企業是否能用”心”體貼顧客。

*
服務思維再進化,企業卓越再成長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顧客服務從早期的設立客服專線來解決消費者的產品問題,進步到讓消費者的期待與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零落差,再加上親近顧客的策略來達到最高級的顧客滿意。行銷策略亦由僅著重產品功能轉向為與消費者開始進行共創價值的心態,企業惟有不斷的隨時代進步,並讓企業內所有的人都抱持著共同的心態,更新服務思維的企業才能持續卓越的成長。

*
回歸感動服務的根本

價值與速度已經成為新經濟時代競爭的關鍵要素。歷史一再證明,即使是最可靠,獲利的行業,也可能因為時代改變、顧客需求轉變,而消逝在商業競爭的洪流中。10年前,諾基亞(Nokia)絕對沒想到蘋果、Google會跨入手機市場,並以服務創新改變遊戲規則;5年前,百視達影音出租店應該沒想到透過郵寄的方式,提供消費者可以享受影片看到飽服務的Netflix會讓消費者不再光顧百視達,讓該企業被迫只好關閉全美300間門市。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