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製造業如何成功導入資訊化管理系統

- 撰文者:
- 2013/10/17 瀏覽數:9389
現今資訊發達,日常生活每個人都已在不知不覺中享受到e化所帶來的便利及好處,資訊的發展也將由E化、M化到U化,在我們生活中將是無處不在;但反觀中小型企業的資訊化程度,很多公司僅運用文書處理,及基本的會計作業,公司資訊無法整合,管理作業仰賴傳統人工方式管理,耗時且又容易出錯,管理產生漏洞及缺失,造成對企業的發展不利的影響。在目前產業激烈的環境,為增加企業的競爭力,資訊化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都相信導入資訊化管理後,對於營運上會產生有一定的效益,企業要如何資訊化呢?買一套知名公司的套裝管理系統?或是請資訊公司為企業規劃設計客製化系統?在企業進行資訊化之前,必須要先有一定的認知:
- 資訊系統只是一套工具
是在協助經營者決策、管理者有條理的控管及作業者工作效率提升;講求的是資料的處理,而非制度的建立;在進行企業資訊化管理之前,應該先探討管理制度是否合理,避免以資訊系統做為公司管理系統的基礎;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再輔以資訊系統,才能產生相乘的效益。
- 企業資訊化要設定目標
可以明白說明其目的為何?資訊化可以分階段進行,每階段設定衡量指標;如第一階段先建立流程表單管理,讓企業營運活動都有相對應的憑證表單,第二階段處理現場管理、工作排程,再者建立財務管理及營運分析……等等;每個階段都設定目標:要達成什麼的營運效益,不要因資訊化而資訊化。
- 企業資訊化是全員參與
不是MIS人員或某專案負責人的業務;企業資訊化管理的基本架構包含進銷存、生產製造管理及應收應付帳款、財務管理,是含括了整個企業內部營運活動,所以企業資訊化應該要成立專案小組,各部門派代表,共同來推動。
- 符合企業需求的系統
中小企業人力與物力相對有限,要像大公司擁有完整的系統是有所難度,以有限資源選擇自己合適的資訊系統,就如同買衣服般:大小合適、符合個人特質的就是好的衣服;在規劃資訊化系統時,應先考慮公司是否有好的管理制度,再去思考需要什麼樣的系統來做為輔助工具;以有限的資源,規劃適合的資訊系統。
- 評估資訊化的成本效益
包含建置成本(含軟硬體成本)、人力投入成本、管理面隱藏的成本;以成本預算去評估未來產生的效益,做為執行資訊化的績效指標。
在瞭解了企業資訊化前的認知後,中小企業要如何資訊化呢?建議步驟如下:
- 成立推動小組
集合各部門人員成立專案小組,並指定專案負責人及對廠商的窗口,專案負責人要有絕對的授權,或由高階主管擔任;資訊化管理是全公司跨部門的事,如此可避免各部門的門戶之見,阻礙專案的進行。
- 分析企業現狀
瞭解目前的現況,人員資訊能力、硬體設備及內部營運情形,評估資訊化的可能性與預計的成本。
- 功能需求分析
分析各部門的需求,設計適合的系統功能;此時若有軟體廠商的配合為佳。
- 尋找適合的軟體廠商
除了找信譽好服務佳的廠商外,中小型製造業其管理制度大多不是很完善的情形下,建議聘請有實務經驗的顧問來幫忙為佳。
- 系統建置
此階段須注意廠商所呈現的作業功能是否與原先的規格是否一致、執行時是否有問題、作業流程是否OK,重點在對每一系統功能做詳細的測試。
- 教育訓練
教導所有使用者個別所負責的功能作業,除了督促使用是否完全熟悉系統操作外,並做系統功能驗收。
- 建立基本資料
在導入資訊化管理的過程,建立基本資料是最累的工作:資料多又雜,而且每一筆都要必須確認正確性,如料件資料、物料清單(BOM)及產品製程;要是資料建立有誤,便影響到生產作業,等到要回朔追蹤問題點時,又是一大工程。
- 系統上線
包含系統上線前的模擬;在基本資料建立完成,並做模擬上線後,即準備系統上線,在上線前必須做一次庫存盤點,以確保庫存資料是正確的。
- 系統上線後維護
重點保持軟體廠商良好關係。
資訊化系統要一次到位是困難的,系統修改彈性相對有必要;企業首次導入資訊化時大多以流程為主,在完全熟悉系統操作後,常會引發企業的客製需求,所以不管是套裝系統或客製開發系統,必須詢問廠商系統擴充的可能性,及計費如何,此項考量也是評估軟體廠商的條件之一。
企業導入資訊化是營運上的重大變革,是要集合所有部門一起完成,不只是資訊相關人員的責任,也不是找一家軟體廠商就可以順利完成的,企業內要不斷的進行溝通,讓各部門都意識到資訊化是大家的責任。
事前的分析評估,導入時各步驟確實的執行,及事後的檢討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資訊化過程通常是費時費力,但在企業資訊化之後,相信會在營運績效上有相當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歡

全民健保於1995年實施以來,人們對於醫療的需求日益殷切,而醫療機構所處環境趨向複雜化與競爭化,為了配合更正確及迅速的醫療服務,各類型醫院漸漸添購電腦,實施資訊管理化,以處理大宗繁瑣之資料,在使用電腦的功能上面,也由解決事務性的傳統操作功能,逐步走向異常管理與決策等較高層次之應用功能。

生產管理系統是製造業資訊化的核心,沒有生產管理系統的資訊化就只能做做應收應付及財務帳,很難從資訊化中獲取管理效益。相對較具備規模的企業,因為資源豐富,在公司內部就有資訊開發人員,可以設計自己的生產管理系統,資訊化容易;但中小型製造業的資源有限,要導入生產管理資訊系統,確實會遇到不少的問題;現今中小型企業都面臨企業轉型,資訊化又是不可或缺的要件,要如何擁有符合企業需求的生產管理系統呢?是我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資訊系統對於一個公司來說,通常並不是買來就能用的東西,因為公司日常的工作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資訊系統通常會依循著一個既定的程序,運用特定的操作方式工作,如果資訊系統的流程與公司的流程不相符,那導入系統之路必然是困難重重了。本文想要探討中小型企業導入資訊系統時所應注意事項。

委外資訊系統維護工作合約所定義之系統維護服務水準,常未經妥善規劃與評估,多由業主依據個人或參考過往其他經驗訂定,當契約經發包交由承攬廠商執行後,可能因搭配之工作內容與經費限制而延伸履約糾紛。因此如何擬定合理服務水準,以滿足客戶對於資訊系統使用需求並能減少爭議發生,並透過維護過程紀錄收集進行準確量測執行績效,以作為後續維護水準規劃與經費編列之參考依據,應為IT相關領域人員應瞭解之課題。

資訊系統開發不論系統規模大小,生命週期均不會跳脫包括需求規劃、分析、設計、實作開發、測試、上線運作與營運維護等階段,在這些工作階段中也發展出許多工作執行的技術方法與管理方法。然而針對不同規模的系統應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在有限的資源下達到有效的管理成果。本文特別針對資訊開發部門中執行較為小型(約6個人月)且數量多的系統開發的專案,提供實務上較簡單且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供系統開發單位管理人員管控進度時參考。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