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倫理-企業永續經營之鑰

瀏覽數:6800


 

  近來社會案件不斷,從2008年大陸爆發「三聚氰胺」黑心奶粉事件,造成全球恐慌,之後陸續發生2010年美國進口豬肉瘦肉精、2011年台灣塑化劑風波,而今年更是連環爆:老字號食品業義美泡芙添加過期原料、不肖上游廠商添加毒澱粉,致市售國民產品包括粉圓、芋圓類、板條、魚肉煉製品類(關東煮)、肉圓、豆花及粉粿等深受其害,還有致癌醬油等。

  黑心產品在市面上四處流竄,造成消費者恐慌,而這些新聞透過國際媒體大肆報導,致國家形象嚴重受損,同時,也間接造成社會成本增加,如身體健康危機、醫院成立特別門診提供諮詢、食品下架、銷毀、產品出口檢驗加倍嚴格、出口率下滑、退貨、企業倒閉、勞工失業等。

  也許有人會開始懷疑,政府及民間單位努力建置的相關食品驗證標章、合格標誌,其流程是否確實?項目是否與國際規定接軌?是否真能為民眾負起把關的責任?到底是那個環結鬆了?還是罰責太輕,致商人枉顧人命?因此,事件發生後,消基會慎重呼籲食管局相關單位,積極修法,推動消費者補償機制,如此才能扼阻不肖業者枉顧消費者食的安全之權益。

  過去國人會害怕買大陸貨,因為黑心食(產)品太多了,也因為如此,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後,大陸觀光客對台灣觀光產業及民生產業造就了卓越貢獻,因為大家相信「台灣製造,食的安心、值得信賴」。但曾幾何時,這個形象卻被台灣自己的不肖商人徹底毀滅了,甚至更勝一籌,因為有專家指出塑化劑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

  一般而言,建立「品牌形象」至少要數十年功夫,甚至窮其一生努力,再加上天、地、人三因素搭配,才能成就其名氣,但破壞只需一瞬間,就能讓你的心血灰飛煙滅;而台灣品牌形象是國人用了多少時間與心血的努力,才扭轉國際對台灣品質的認同,及建立今天的「品牌形象」;借問這些不肖者的良心何在?心態到底為何?令人「食」在害怕。

  自從這些社會事件連環發生後,不禁讓我聯想國家品質獎的內涵,及佩服當初設立者及評審委員的智慧,因為從我101年起負責國家品質獎評審、表揚相關業務以來,每次進行評審作業時,評審委員對企業的申請書及現審訪談,都會首先檢視其對利害關係人的承諾,公司治理是否遵行法律、善盡道德與企業倫理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等;而在第22屆評審作業起始前的委員共識會議中,即有委員首先發難,要求企業須重視品質倫理,並納入企業行為準則中。

  在事件發生後的此時,回想起來,不得不讓我由衷佩服這些委員的先知。而這些問題,在太平盛世,大家都會忽略其存在,但當企業經營者一旦脫序,違反規章標準時,大家又會重新探討其重要性。

  「企業倫理」及「企業社會責任」早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話題,所謂「企業倫理」含有組織內的行為準則,包括公平、正直、尊重個人等之意。「企業社會責任(CSR)」表示企業組織要以公平、正直、尊重個人等道德行為經營企業,承諾遵守道德與法律規範,善盡義務,並為社會福祉做出貢獻。但什麼是「品質倫理」?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多見,本文將摘錄林公孚先生對其所下的定義,所謂「品質倫理」係指「讓顧客滿意的行為準則」。

  這樣定義所蘊含的意義為:組織內從上到下各階層所有人員,立身行事,均需符合倫理要求標準,包括:具普世價值的誠信、公平、正直、遵守法規,以及組織自訂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品質倫理之基本概念與實施步驟之探討,林公孚/品質學會,94/7/17)

  而如何做到讓顧客滿意,符合誠信、公平標準,又遵守道德、法規要求呢?許多懷抱商業濟世的企業領導們,他們深知滿足顧客與社會要求,是他們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憑藉。惟有以誠信篤直的態度,遵守政府的一切規定與公司經營的最高指導原則,才能讓企業奠定穩固的經營基礎,永續經營、持續成長。

  我們常聽說「無奸不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遇到特定情況時,如何在「利己」與「利他」之兩難困境中,做出正確抉擇,此端賴經營者的智慧。但可以肯定的是,堅守倫理的企業,不但能賺錢,還能贏得消費者的尊敬,我們可從以下案例加以印證:

  金車公司成立於68年,從創立時僅是一家化學工廠,發展到今天具一定規模的飲料公司,近半世紀努力建立其罐裝咖啡領導品牌地位,該公司在台灣這片土地賺錢之餘,仍不忘回饋社會,關懷本土發展與社會公益,是國內少數具企業倫理、善盡社會責任的公司之一。其行為準則,茲摘要簡述如下:

  • 經營理念:腳踏實地、誠實經營。
  • 以消費者為尊的宗旨,堅持生產最好的產品,提升國人在居住環境、食品飲用方面的生活品質。
  • 本著關懷社會的經營理念,成立財團法人金車教育基金會,以「關懷、休閒、教育」為宗旨,致力為提昇國人休閒品質而奉獻心力。

  金車公司所樹立的倫理規範,在97年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時,亦遭到池魚之殃,母公司金車公司主動通報衛生署,並宣告有疑慮的產品立即全面下架,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道歉;金車公司不畏兩大競爭強敵夾擊、信譽可能受損的危機,勇於認錯,一刻不等,立馬採取危機處理,讓金車公司在此事件中全身而退,更獲得消費者肯定,網友們紛為金車公司的道德勇氣掌聲喝采。

  事後發現,媒體大量正面報導所形成的公司形象效益,遠遠超過回收有疑慮商品的損失,更贏得受人尊敬的公司美譽。

  金車公司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時,第一時間採取危機處理,站在顧客立場,避免事件擴大並傷害更多人,不計較後續法律責任的歸屬,這就是品質倫理的表率。故從金車公司的案例中,我們再次印證重視品質倫理,以最高經營道德標準自我要求的企業,必會受到政府與社會大眾尊敬,且其亦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必備條件之一。

  而品質倫理的呈現除了在對企業內部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的規範外,企業社會責任的回饋也是另一種方式呈現。

  以台達電子為例,該企業曾被視為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一匹黑馬,也是保護地球環保尖兵,多年前董事長鄭崇華為實踐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綠色無鉛製程、提供電源管理整體解決方案、資源回收再利用、廢棄物管理措施等,近年來更積極透過各種方式,推動環保與節能理念,並大聲呼籲國內產業界共同努力,全力催生綠建築,使現有的舊建築能夠更節能、更環保。

  這一切作為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履行企業的責任,因此,董事長鄭崇華更獲得「環保傳教父」及「企業環保長」的美譽,也為其所經營的企業豎立「正直交易」的標竿典範。

  想要為企業樹立百年基業,品質倫理已然成為企業主須靜下心,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嚴刑峻法也許能一時扼阻犯罪行為發生,卻無法根本解決犯罪事件重覆發生,因為一旦發生利益與倫理兩相拉鋸時,很容易導致脫序行為。故釜底抽薪的辦法是道德重整,而道德能淨化人心,一切從仁出發,養成習慣,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自然可以達成群體的利益,故此確實值得深入探討。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