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目視管理提升效能-設備稼動目視管理篇

瀏覽數:14222


  所謂目視管理就是利用視覺化的工具,以達到管理的目的。它是一種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徵的管理方式,綜合運用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本篇以如何運用目視管理手法來提升設備的稼動率。

  一般企業為使管理設備之稼動,常見的是採用【圖1】綠色「生產中」及【圖2】紅色「停機」目視管理看板,但普遍效果不顯著,設備不必要的停止時間仍無法如預期的低減。以筆者之見,是對目視管理知識學習太少,了解不足,而設計時思考不周密,因此所設計出的目視管理手法水準較低,而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以【圖2】看板而言,當管理者看見此看板被懸掛時,應至少會想知道三件事:

「為什麼停機?」了解原因

「何時停機的?」了解停了多久

「何時可恢復生產?」研判產能損失,採取必要的行動

這些關鍵資訊完全無法由【圖2】看板傳達,必需找人詢問,無法立即反應(採取行動)。相信許多企業的經營者、管理幹部也有相同的體驗。

目視管理的水準可分三等級:

1. 初級水準:有表示,能明白現在的狀態

2. 中級水準:誰都能判斷好壞(與期望水準的差距)

3. 高級水準:能引導立即採取正確的行動,以期不發生預期的損失,或使損失降低(將管理方法、異常處理等行動都設計於目視管理手法中)

  【圖1】【圖2】的僅是初級水準,資訊僅傳達設備的現狀,並無法促使立即採取進一步(直覺的或自律的)行動或決策,不如不用,即使不懸掛用眼睛看也能得看出設備有無稼動。有的企業會在設備上裝設三色燈,也是一種設備稼動的目視管理方法,其功能和上述【圖1】【圖2】相同,但也僅止於目視管理的初級水準,若無搭配進一步的停機處理管理措施,也無法發揮更大的功效。因此,傳達停機狀態並不是重點,能傳達可進一步採取行動的資訊,才是重點。

  運用資訊科技的力量是一種選擇,在設備上裝上監控儀器,然後連結到辦公室的電腦(或大螢幕)上,設備的稼動狀況一目了然,但此法必需花費不少的經費,因此大部份的企業都沒有投資。筆者在職場近20年,經常運用目視管理於日常管理中,用最低成本及最短時間促使管理上軌道。接下來以筆者的案例供讀者們參考。

  在中國大陸某日剛上班不久,老闆在工廠第二車間(全廠共六個車間,第二車間為24小時生產)的塑膠射出機台前大聲嘶吼:「為什麼一半的機台”又”沒開機?在管什麼東西?一群豬。技術員呢(跑去那裡之意)?課長?…」。不一會兒,一群技術員、課長、組長、生管…等相關人等快速的來到老闆面前,老闆用更大聲的音量,國語夾雜著更流暢的語言-台語,絲毫不給員工自尊的怒罵,車間裏除了老闆高分貝的聲音外似乎沒有其它聲音,周遭的一切像是靜止的,作業員低著頭雙手快速的作業不敢抬頭張望;不相關的人在第一時間早已遠離現場以免殃及池魚;我則站在老闆身後(因我剛上班,老闆沒指責我)看著他的演出,這是我擔任此公司廠長上班的第一天早晨之情況。之前及往後,相同的劇情重複上演著。

事後筆者調查設備停機原因,包括換模停機、模具阻塞造成品質不良停機、其它因素造成品質異常停機、設備故障停機、未排產、生產前準備不落實而停工等料、新產品打樣借用機台而未投產等,與一般企業會有的停機原因沒有差異。了解了這些停機原因後,筆者採取三個策略:

(1) 第一時間掌握停機現象及原因:先讓停機現象及原因顯在化,能在第一時間即獲得設備停機資訊。

(2) 控制或縮短停機時間:將停機分為正常停機(如換模)及異常停機(如品質異常)。正常停機予以控制,規定標準處理時間(最大容許停機時間),如換模不可超過90分鐘;異常停機則予以高度關注,適時且經常詢問處理進度,提供必要的人力或設備支援,以縮短處理時間。

  為此,筆者設計了【圖3】至【圖11】的目視管理看板,用A4紙張列印並護貝,用白板筆可重複書寫,懸掛於設備靠走道側之明顯處。並僅於走動管理及和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運用三現主義,在現場與部屬共同解決問題;推動5S活動、績效獎金制度、生產計劃看板及備料看板等目視管理道具…等。上班後第三個月某日中餐,老闆問筆者一句話(台語):「廖仔,最近機台好像都沒什麼停機,不知道是你的關係(管理因素),還是技術員的關係(技術因素)?」筆者當時笑而未答。

  【圖3】至【圖10】與【圖1】【圖2】的差異在於看板下半部的填寫資料,使看板達到目視管理的第三等級(高級水準),能引導立即採取正確行動,以使損失降低。

以【圖3】的換模看板為例,先規定標準換模時間,設備一停止生產即開始計時,由作業員填寫停機日期和時間,以及加上標準換模時間後計畫開始生產時間,並請換模技術員簽名後懸掛。如此設計有幾個目的:

1 由作業員而不由技術員填寫懸掛是為防弊,避免技術員作假。

2 技術員簽名,給予當責之壓力。

3 管理者進行走動管理時,能由所填寫之停機時間與當下時間即可知已換模多久,距生產時間還有多久時間,研判是否需提供人力支援,以避免超影響生產。

4 由生產時間可查核下批生產料品是否已到位(另建立備料目視管理方法)。

  【圖4】至【圖8】不同停機原因的目視管理看板,同【圖3】的管理意義,只是看板書寫的人員及當責簽名的人或有不同罷了,同樣是為管控(低減)停機時間,避免事態再擴大。以【圖7】的待料及【圖8】的未排產看板而言,要現場的班長簽名,就是要去除幹部認為那是採購及生管的事與我無關的心態,要積極的去協調,並做好調度與準備工作,讓事件的損失降至最低。

  【圖9】的打樣看板,是為管控設備挪出時間給研發打樣,研發人員是否有珍惜這段寶貴時間,承諾於這段時間即將打樣工作完成,走動管理時即可看出,現場幹部要隨時依看板所記載時間去關心進度,若延遲開始或延遲結束,幹部要隨時採取必要之溝通及工作調度。之前無此看板時,看不出差異,研發根本不在乎到底設備停機了多久未生產。

  【圖10】之正常運轉看板看似普通但卻實用,依開機時間即可知與生產計畫之落差,以做後續工作調度安排;而依預定完工時間,可做為下批生產前準備之確認的時間依據。此看板用於計畫的微調相當好用。

  【圖11】為所有設備的總管理看板,性能及現狀欄是用電腦打字印出後護貝,背後粘上磁鐵,依狀態可隨時調整;圓形的圖案為白板磁鐵。預計換模前4小時在換模燈號欄位放上黃色磁鐵,為管理重點,當換模完成時將黃色磁鐵改為綠色;備料燈號與換模燈號使用方式相同;備註的紅色磁鐵代表實際狀況落後於計畫進度。由此總看板即可一目了然管理的重點為何。

綜合以上,在設計目視管理手法時需把握下列原則:

1. 將問題透明化

  將各種已發生的異常或即將發生的異常明示,讓相關人員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避免已發生問題擴大,或讓即將發生問題消失。

2. 誰都能容易判別差異

  不論誰都能經由傳達的資訊容易地判別現狀是好或壞、正常或異常。

3. 能促進配合與監督

  目視管理是為實現各種資訊的公開化,以促進作業人員默契配合、相互監督(提醒)。

4. 能產生解決問題行動的自律神經系統

  不僅傳達訊息,還需能讓作業者採取「標準的」解決問題之行動,建立工作的自律神經系統,無需管理人員現場指揮,即可有效地組織與解決問題目視管理的哲學是為促進「走動管理」的效果,在PDCA的管理循環中,管理者或監督者要每天到現場巡視,用「眼睛」發揮「check」的機能,亦即,監視並發掘Plan(目標或標準)與Do(實績或執行)之間的差異。於是一方面指導部屬,一方面採取改善對策(Action),直到實績值與目標值(或標準值)一致為止。而目視管理扮演觸媒的角色,以促進「走動管理」的效果。(本段參閱「目視管理實務」-陳青)

  總之,目視管理能發揮「資訊共有化、事態標準化、問題顯在化」的機能,進而讓相關者進行「事前管理(預知管理)」,以採取防患未然的措施,避免發生重大的損害。(本段參閱「目視管理實務」-陳青)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