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成果實用化專案主任(Program Officer,PO) 制度概念及其職能剖析

瀏覽數:4397
關鍵字:


  在日本,由於某些實績豐富之研究者、研發計畫中各研究者責任與角色模糊不清,年輕研究者獨立性偏低且人才流動性不佳等問題持續延燒,同時為因應國立研究機構與大學法人化後研究環境的改變,日本科技政策最高決策單位—總合科學技術會議(CSTP)於2002年起開始了一連串針對競爭型研究資金制度改革的討論。其中,為了使各事業能夠擁有一貫性的管理體制,參考了美國NSF、NIH、DARPA(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技術研究計畫局)與德國DFG(德國研究協會)等資金補助機構(Funding Agency)之相關措施,先於2002年6月第19回總合科學技術會議通過應賦予專案主任(Program Officer, PO)之基本權責,再於2003年4月第27回總合科學技術會議決議要求各資金補助機構於2005年底前完成PO制度的導入。

  因此,日本文部科學省所轄之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JST)為確實導入PO制度,先是於2005年3月發佈了PO資格認定制度有關辦法(平成17年達第10號),又於2006年2月發佈了競爭型研究資金之PO有關辦法(平成18年達第3號)。並依此著手設計PO研修課程,於2006年末正式啟動。在導入PO制度之初,除參考了CSTP之相關國外調查資料外,同時考量日本國內資金補助制度體系現況,PO職權應依事業屬性之不同而所有差異。因此,直接受國家科技政策與重點領域研究策略影響的「戰略創造研究推進事業」與「先端計測分析技術與機器開發事業」之PO採美國DARPA模式,權限極大且多數由大學研究者擔任,其他產學合作相關事業之PO則採美國NIH模式,由擁有企業經驗之資深研究者擔任,以類似專家或顧問的身份執行業務。早期,PO制度未臻完善,分工機制並不完備,經過多年調整後已漸趨完備,現階段JST之PO均由高階主管兼任或資深研究者擔任,由於研究課題審查作業繁雜,且多數PO皆為資深研究者,對於Funding管理、MOT(技術管理)等相關業務並不熟悉,因此各PO下設置十數名輔助人員,協助PO業務推動。

  而為與國外PO充分交流,提升日本國內各PO之能力,JST每年邀請海外專家學者訪日舉辦閉門研討會,以瞭解國外PO制度現況與未來趨勢,同時據以設計針對PO能力提升所需之相關研修課程。以下,即針對JST所歸納出之PO特質與研修課程之設計進行說明。

1. 理想PO所應具備職能

  欲設計PO研修課程,便必須先瞭解競爭型研究資金各事業之管理程序,藉以釐清PO應該具備哪些資質,方能規劃出最佳之PO研修課程。在JST,一個Program從方針擬訂到最終評價,一般性流程內容可以圖1表示。

  因此,JST將PO所應具有的職能區分為「專案管理能力」與「專業研究能力」兩大類,其內涵如表1所示。

圖1 JST之Program管理程序

表1 理想PO所應具備職能

  然而,現實環境中要實現上述理想是十分困難的,就現況而言,JST之PO主要由內部人員兼任與外聘研究者兼職為主,但這兩類PO均各自有所不足之處,兩者之差異比較如圖2。藉由這樣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外聘研究者兼職的PO在專業領域的研究職能遠遠優於JST兼任PO,但仍有必要進一步補強跨領域知識,不過就JST的角色而言,要安排這樣的課程是有其困難度的;另在一般情況下,外聘研究者兼職PO的Funding管理等專案管理職能是十分缺乏的,雖可由JST安排相關課程,但這類PO多數為資深研究者或顧問、大學榮譽教授等,不易強制要求參加相關的研修課程。

  另一方面,JST兼任PO的專業研究職能強化亦非易事,但專案管理職能均已有一定基礎。是以,雖然理想中的PO難以實現,但倘若兩類PO均能提升自身部分能力,採行兩人三腳,甚至是與行政主管組成三人四腳的合作機制,便能夠趨近理想的PO,建立起適於日本研究環境的PO體制。


圖2 PO差異比較示意圖

 2. JST之PO研修課程

  承上所述,JST於2005年3月發佈了PO資格認定制度辦法後,擬訂了理想的PO所應具備之職能,但在現實上是難以達成的。對外聘研究者兼職PO又難以強迫要求參與相關研修課程,因此JST便以內部人員為主要對象,以強化專案管理職能為目的,規劃PO研修課程,鼓勵課長級以上人員申請,同時讓外聘研究者兼職PO自由參加。

  JST的PO研修課程始於2006年,基本目的在於使參加者深入瞭解JST之業務(以競爭型研究資金補助業務為主),思考可能的改善方向,並以此為主題進行研究,提出研究論文。因此,除內部的一般課程之外,更安排了海外進修、研討會、專家演講、讀書報告發表會等活動。海外進修部分,每年人數約1至5名,參加英國曼徹司特大學等歐美單位所開辦之短期講習課程,回國後須撰寫心得報告以為審查。而研討會、專家演講、讀書報告發表會之參與及表現情形亦列入將來資格審查的要件。

  在完成所有研修之必要活動,並於期刊發表兩篇(日本國內1篇、海外1篇)以上論文後,送交由JST理事長、理事及外部專家等約9名成員所組成之PO資格認定委員會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後頒發PO認定證明書。

  未來,此一PO認定制度會持續調整,但PO研修課程之主要內容均已確立,而此JST所獨創之PO研修課程,本著服務國際之精神,提升全球研發能量,規劃先以東南亞諸國為主要對象,以英語講授相關課程,協助擴散相關管理制度與實務。

  綜上所述,日本的PO制度主要乃參考美國相關制度而來,同時考量日本國內現況所設計而成。由於我國研發環境及相關補助制度均與日本體質近似,所遭遇之問題也因此相當雷同,不僅能提供我國政府相關研發補助措施在規劃審查與評價模式上的參考,同時針對有關專案計畫辦公室、企業研發專案管理部門等之主管人選遴聘、職能養成與業務執行模式等,亦深具參考價值。

  PO是必須背負起一個專案成敗的重要關鍵角色,為了使更多研發成果得以真正實用化,成為可投入社會的具體技術或產品,未來日本各補助事業的審查與評價,想必將更為積極的導入此一制度。而我國亦屬於資源匱乏的島國,唯有人才與技術的發展,才能夠有效提升國際競爭力,是以,日本的作法值得進一步瞭解與借鏡。如何確實培養與運用相關人才,使有限的資源與經費發揮最大的效益,在這個知識經濟導向的時代裡,將是我們必須積極面對的課題之一。

資料來源:

1. JSTにおけるPO資格認定制度

2. PO資格認定制度に関する達

3. 競争的資金制度におけるPD及びPOに関する達

4. 産学共同シーズイノベーション化事業POについて

5. 農業生技研發成果商品化推動機制考察出國報告書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