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舉辦「公平與成長 」國際研討會心得

瀏覽數:3152


大會主講:經濟學家 皮凱提 

共同參與座談之貴賓:朱敬一(主持人)、賴英照、張平安、張忠謀

壹、主講者摘要

  本次研討會主題內容為皮凱提的新書,以其著作「21世紀資本論」為核心展開,主要討論目前財富分配不均與資本價值問題。而且,其坦承,對台灣沒研究,整個主題比較像國家治理議題,將會議重點摘錄如下:

一、「如果一個國家中資本報酬大於該國的經濟成長率,那錢就會慢慢的集中在富人手中」。此為皮凱提的論述核心,其用了很多國家的財稅與薪資收入資料來證明其論點。

二、以「有多少比例的錢集中在10%的富人手上」為觀察依據,1980年時只有30%,到現在已經是接近50%,而且這個趨勢並無受到金融海嘯影響。

三、貧富不均對生活的衝擊,對一般人來說比富豪大,衝擊產生在「家計債務」與「金融應用」,在美國,這種現象的成因主要在於教育與取得教育的能力。故其認為,ㄧ個國家讓其知識與技能能良好的擴散,會比制定各種累進稅率能消彌落差。

四、在美國,高階經理人的薪酬很高,而這並不全然反應其工作價值,比較多的時候,是這些人有辦法把對的人送上薪酬評議會,而讓他們取得更高的薪資。但對一般勞工而言,就只能被資本來評價其價值。

五、「資本所得」比例的升高,造成「靠爸社會」(資本傳承,會讓有錢人更有錢),階層越來越難流動;而且也讓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大,這種情況在美國,未來預測會更糟。

六、其有提到中國,但因數據缺乏,只能靠家戶調查來進行,但這樣的結果與其他國家推論基礎不一樣。目前發現「房產的擁有」能造成高資本收入,希望未來中國能有更透明的財稅資料公開以支持研究。

七、有很多富有國家的公部門所擁有之資本,其資本報酬遠遠低於私人所擁有的資本。靠國家來進行資本操作,來均衡資本報酬分配的作法,無法實現(公有資本有時反而成就了私有資本)。

八、結論:未來資本分佈將走向「多元的動態不公平」,各國家要有多元的方式來解決。

貳、與談人摘要:

一、張忠謀:當年馬克思的資本論,害了很多人,今天皮教授的理論雖比較溫和,但我認為應該更溫和。財富的不均等不是問題,不應該以高累進稅額來抑制資本家。只要有「社會安全網」確保人人有飯吃和醫療無虞;加上公平稅制,擴大稅基;以及透過教育讓每個人有平等的機會,那財富的不均是屬於市場發展的結果,無須過度去修正。

二、張平安:不能為了追求成長而妨礙公平,但是,如果是為了生存,那就不能談公平。只有在富裕的國家,談公平才有意義。個人支持資本利得的課稅,但不支持極端累進稅率(皮凱提的說法)。分配不均的結果,是企業家追求成功的動力,不應該強力去抑制分配。就好像對考高分的人,不能因為有很多人考低分,就去扣考高分的人的分數。

三、賴英照:從法律的觀點來看這個議題,其時中華民國憲法,很早就規定了要避免財富壟斷、要平均地權,節制資本。這個論點與皮教授所提概念相近,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早就存在的法,沒有被落實。例如:當初對於土地價值的漲價歸公理念,現在土地價值上漲,溢出部分還是歸到私人資本手中。現在我們的財稅相關法,大多是參照美國,是資本主義運作規則下的產物。未來的問題不是以如何立法來平衡財富分配,而是立法原意,要能被落實。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