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遊憩參與及遊憩需求之探討

瀏覽數:6166


一、高齡社會來臨

  連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年滿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占國家總人口比率在7%以上的國家,定義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根據我國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隨著國人教育水準的提高及傳統觀念之改變,生育率逐漸下降,又加上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等因素,我國已在西元1993年9月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行政院主計處,1994)。

  而近十年來,老年人口比率成長更是快速,至2010年底,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總計已達243萬人,突破總人口數10.75%(行政院主計處,2011)。且根據行政院經建會推估,我國於2018年,老人人口比例將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至2026年老人人口比例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

二、銀髮族未來面臨問題

  由於時代的變遷,在社會結構與就業型態不斷的改變之下,一旦銀髮族無法妥善安排及調適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而使得身體機能快速退化及心理層面無法適應的同時,看護與照顧的責任隨即落在子女身上,往往使得子女在工作、家庭照料與父母照顧之間難以兼顧,進而增加生活壓力。

  因此,國家在未來發展中該如何因應及改善高齡化社會,將成為無法忽視的課題,政府在規劃老人福利政策時,除了應滿足醫療照顧及生活之基本需求外,更應注重其他層面的福利。

三、休閒遊憩對銀髮族之效益

  Beard & Ragheb(1983)指出參與休閒遊憩的動機主要可區分為以下四個因素:知識探究需求、社交互動需求、能力成就需求以及身心釋放需求等。換言之,銀髮族藉由從事休閒遊憩可達到知識增加、社交提升、成就獲得及身心健康。

  故銀髮族參與休閒遊憩對其在生活調適上,帶來相當大的正面效益。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還可釋放心理壓力、降低憂鬱、提升自我認同感及安全感,更可增進銀髮族之生活滿意度,培養獨立生活之能力(魏素芬,1997;林佳蓉,2001;劉慧俐,2003)。因此,未來在開發老年人口之休閒遊憩必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可減少社會醫療照顧資源還可提升地方經濟發展。

四、銀髮族之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是一種由目標引導而產生的行為,其目的在於滿足參與者的個人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即參與者依個人的需求,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下去選擇從事休閒活動,在體驗的過程中,產生的最大滿意度(林晏州,1984)。一般而言,個人特質、所居住和工作之生活環境,以及所處之社會背景,都會影響個人對於休閒活動的認知、參與動機及偏好,進而影響其選擇休閒活動項目及參與方式。在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中,個人主觀意識及體驗會對其身心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影響到整體生活及休閒生活的滿意度,亦會影響到工作效率。

  透過研究可得知,不同社經背景之銀髮族會影響其遊憩參與類型,在性別方面,男性較喜歡從事文化體驗活動,女性則較喜歡從事運動型活動及美食活動;在婚姻狀況方面,已婚有小孩者較喜歡從事自然賞景活動及運動型活動,單身者則較喜歡從事文化體驗活動及美食活動;而在教育程度方面,教育程度較低者喜歡從事運動型活動,教育程度較高者則喜歡從事自然賞景活動。

五、總結與建議

  綜整上述資料,因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導致銀髮族照護日趨重要,而研究證實參與遊憩活動對其身心靈皆有顯著之正面效益,故未來我國觀光休閒產業,需針對銀髮族群規劃符合其體能適切性之休閒遊憩活動,以提升其生活品質及滿意度,降低因時代變遷所造成之衍伸性問題。

  而根據調查,銀髮族最常參與的遊憩活動為自然賞景活動,其次為運動型活動,而年長者可能受限於體能狀況,因此參與天數多為當天來回,不過也因年長者的閒暇時間較多,使參與遊憩活動的頻率也較高,其取得遊憩資訊來源主要由報章雜誌及親友告知。而不同社經背景之銀髮族會影響其遊憩需求及遊憩參與,其中不同「性別」及「平均月收入」對遊憩需求之社交需求有顯著差異,而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及「教育程度」則對遊憩參與類型有顯著差異。

  建議遊憩相關產業未來在開發銀髮族遊憩活動時,可多規劃較不耗費體力之自然賞景活動,如觀賞海岸景觀、動植物等,而行銷方面可透過報章雜誌或老人組織協會多加宣傳。針對收入較高之年長者可多提供導覽解說服務或深度體驗之行程,收入較低者則對人際互動之遊憩活動較感興趣。

  而目標顧客為整個家庭時,遊憩活動需多推行自然賞景活動,為年長者個人時則多推行運動型及美食活動;建議政府單位可多對銀髮族參與遊憩活動多加以補助,因年長者參與遊憩活動不僅增加其身心健康、減少社會成本,還能增進地方經濟發展。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