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管如何控管大陸台商稅務帳-受訓分享

- 撰文者:
- 2015/01/21 瀏覽數:5918
競爭大師麥可波特說:「社會責任與經營戰略的結合,將是企業未來新競爭力的來源。」、「一個成功的社會與一個成功的企業是同時並進的。」因此,納稅是企業將經營成果回饋給社會,是良好社會公民的另一種展現,也是企業在社會高度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氛圍下,優良形象的表徵,甚至有些企業已將其納稅能力與企業未來的競爭力劃上等號。反之若是從事不當的避稅,甚至逃漏稅等行為,就會讓企業品牌聲譽蒙上陰影。
尤其大陸各地區政府為了提升區域競爭力,不斷地推出精密差異化的租稅獎勵措施來招商引資,使得稅務問題更加的複雜多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前主辦一場兩岸租稅協議發展趨勢研討會,發表針對台灣323家上市櫃公司的稅務調查結果,對於受訪企業來說,最具稅務挑戰的國家,第一名就是大陸。
這意味著什麼呢?答案是台商經營佈局最多的地方在大陸,但最讓他們「稅」不安穩的,卻也是大陸。因此台商在大陸要如何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將稅務成本與稅務風險降至最低同時又能兼顧股東權益,使企業價值極大化,就必須透過完善的租稅規劃及稅務風險管理。
孫子曰:「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也就是說明君賢將一出兵即勝,成功超出眾人,便在於事先了解敵情。因此,台商主管想要有效控管大陸台商稅務帳,對外首先需了解大陸的稅法。
中國大陸現行稅收法律體系是在原有稅制的基礎上,分別於1994年與2008年進行了全面、結構性的稅制改革,現共有23個稅種,按其性質和作用大致分為七類:
- 流轉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三種稅目。
- 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兩種稅目。
- 所得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類、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三種稅目。
- 特定目的稅類-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筵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等五種稅目。
- 財產和行為稅類-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屠宰稅、契稅等七種稅目。
- 農業稅類-包括農業稅、牧業稅等兩種稅目。
- 關稅類。
在現行稅制中,適用於外商投資企業的稅種共有15個: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屠宰稅、農業稅、牧業稅、關稅等15種。與台灣最大的差別則在於大陸地區稅務追溯期長,稅務處罰甚重,稅務行政多元等,這也是台灣主管外派到大陸工作時較容易觸法的地方。
台商張老師刊物第166期“台商的全球化發展佈局策略”文章中提到過去20年台商在大陸大規模的投資,在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受到大陸原料、土地、勞動力等生產投入要素的「三廉優勢」所吸引,進而大量投資設廠。然而近年來隨著缺工、缺地、缺資金等困境及工資逐年往上攀升、原料物價格上漲及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使過去吸引台商投資的優勢已不在。
面對成本不斷攀升利潤嚴重被壓縮的微利時代,企業對內的當務之急則需要建構一套完善的稅務治理機制來輔助企業經營。這與中國生產力中心(CPC)『TPIM經營績效整合管理』的管理架構,建立管理KPI、推動TPIM管理體制,以期達到高績效管理的效能及適合及正確的生產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藉由TPIM的管理架構配合企業內部的精簡生產活動,並建立各單位主管可以衡量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讓組織經營朝向透明化、彈性化以及策略化,
經營者透過經營會議稽核目標達成狀況,管理者以管理目標展開部門的所有活動,使企業內從上到下每位幹部或員工都清楚的知道應當做什麼,應當如何去做,何時應當產出具體成效,如此按步就班的建立科學化管理規範,讓企業全體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共同遵守的規定和標準,藉以保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高企業管理水準。
舉例來說,台籍幹部也可透過制度規範來稽核並強化公司財務管理,及早避免發生不少中小企業財務帳目不清,資訊失真導致財務管理混亂的窘境或發生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甚至企業設置帳外帳,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像等等的局面。
同時確保經營者與管理者可以獲得一致的方向,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觀色和見風使舵,在企業內部形成快速反應機制,使企業能及時掌握市場變化情況並及時調整對策.也使整個供應鏈的市場應變能力得到增強,從而提高供應鏈和企業本身的競爭力,以利於促進企業與國際接軌,使企業能夠順利地融入國際市場競爭。
綜上所述,不論是在台灣或在大陸,企業的經營好像參加一場無止境的長途賽跑,從企業長期的發展來看,在永續經營的精神指標之下,除了要用心面對當前新舊世代交棒的問題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朝向未來的傳承佈局建立一個可依循的管理制度。
這是企業經營者與台籍幹部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為企業的發展遠景,建立良好示範,訂立傳承制度,讓企業朝著永續經營的方向邁進。唯有靠著良好的管理機制,才可能因應時空環境的變化,讓企業持續不斷的產生再生能力,在不斷傳承當中,達到永續經營的條件及目標。
投資台灣入口網
經濟部跨部會組織,打造「投資臺灣事務所」,以招商中心為金字塔頂端,下有投審會(20部會委員)及投資處(24個重點駐外單位)提供跨部會溝通及海外招商等協助。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自從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創立用商業經營手法解決貧窮問題的社會企業-農村銀行。社會企業經營學就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重點。社會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因應組織內外部挑戰,導入新的經營模式概念,運用創業的精神,將使得社會企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契機。

海外台商在「壯大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扮演著關鍵與重要之角色。走向全球、立地成長,迄今回台投資,能以海外經營之成就,結合國內廠商與研發優勢,更能讓台灣在世界經濟舞台上,展現最亮麗光耀的成就。

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是當下中國國家經濟的主要引領風潮,台商企業都在考慮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下如何升級轉型,轉型升級成為台商企業共同面對的課題,在企業轉型中,台商企業主們從不缺乏的是勇氣和創新,但是如何在轉型的變革過程中,仍然保持企業的有序發展和蓬勃生機,本篇將探討在管理創新的理念下,內部薪酬管理全新的積分制度設計推展,衍然成為企業管理創新核心競爭力之一。

氣候變遷日益嚴重,各國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之目標,紛紛提出因應減碳排放之政策/稅務(碳稅、碳費)之制定(或調整)項目。企業們如同陷入一場減碳大作戰,陷入其中,卻也無法置身事外。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