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齡時代來臨的終身學習

瀏覽數:10025


 

  依據教育部頒布95年11月《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所揭示老人教育政策願景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與尊嚴、社會參與。其重要的對策之一就是終身學習的提供。在教育部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裡,亦列出未來的施政方向:即建構終身學習體系,促進全民學習,除完備終身學習體制,促進全民學習,以提供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學習。

如何因應高齡時代的來臨?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統計,在2013年台灣35歲到54歲的人口數約為750萬人,20年後當這些社會精壯年齡層退休後,台灣恐怕有一半以上的人為高齡人口,要如何因應高齡時代的來臨?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即是指「一輩子的學習」。自古以來即有「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學無止盡」的說法,人不能在自己成為老人時,才開始認真瞭解老人,因為每個人都會朝向「成為老人」的目標逐漸邁進。無論我們既往過得如何,老去這段歲月,在老之前,早作綢繆、多思索,等於是提醒我們,對周遭的高齡者,要早些投以關注,這不但是幸福感的保證,更是對我們自己的未來之老,做好一次次的模擬。

學習的目的

  在當代工商業社會快速變動之下,老年人的經驗不能符合於社會快速的變遷,因而在退休前後,仍然要再透過教育與學習的管道。

  1. 學習退休

退休初期將因充分的自由而高興,但隨著時間的長久,將會體會了失去生活重心而困擾不已,一旦從職場上退休下來,又該如何調適心情,愉悅的迎接老年期生活。因此退休前教育實施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協助全民在退休時預先建立好退休生活的生活架構。

  1. 退休後的學習

從退休後的心理調適,從不服老的心態慢慢轉變到認知自己的變化,進而接受調整生活形態。老年期發展任務的重點,包括:

  • 適應退休與收入的減少;
  • 適應健康和體力的衰退;
  • 與自己的年齡群建立親近的關係;
  • 適應配偶的死亡;
  • 負起社會和公民的責任;
  • 建立滿意的生活安排,考慮自己的經濟和家庭狀況,重新安排居住環境。

這些都是退休後必須立即適應與學習的重要課題。

  1. 學習心理的健康

對於老年人的照顧,不能僅思考身體的層面而已,更應該要兼顧到心理的層面,如何做好「身」「心」的保健,這是老年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項。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透教育學習鼓勵老年人參與更多社會活動。

高齡者的互動關係

    退休後家庭是老人生活的重心,老人和家人都必須學習。一般居家老人在家屬互動的關係內涵如下:

  • 與配偶的婚姻關係

以日常生活而言,配偶乃是最廣泛密集,其次為成年子女。老年夫妻退休後的時間安排,對於婚姻生活會產生一些改變和影響,二人可討論共同從事的活動及個人的活動;家務分工模式,互相滿足彼此的親密需求與性需求,也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 與成年子女的關係

親子關係是互助互惠的,協調彼此角色改變、兩代差異的覺察並調整互動方式,有助於提升兩代關係;老年的經濟對生活滿意度有很大的影響,在衡量自己的需求與支援子女間,妥善安排財務、老人的居住安排、保持適度的距離與尊重等重要關鍵,若能彼此尊重、溝通得宜,即可減少磨擦,增進情感。

  • 與手足的友伴關係

手足關係有可能是家庭關係中維繫最久的。年輕時與手足培養的深厚情感,於各自成家後可能減少往來的頻率,但在老年時對彼此的重要性仍深刻存在。老人除了同年齡的友伴之外,可透過終身學習,擴展不同年齡層的友伴關係。

  • 與孫子女的關係

身為祖父母,代表的意義與價值是生命的延續、情感的實現、經驗的傳承、心願的實踐等。因此,促進隔代間的了解與互動,是需要所有家庭成員都投入心力經營的。

終身學習為了持續生產力培養

  退休後社會參與的知能,老年人仍然可以透過積極的態度與增加學習的調整,對社會有所貢獻,並從中獲得信心、價值感與成就感。

  1. 持續工作

老年人在學習活動中,可與學習夥伴發展人際支持,並能學習因應時代快速變遷的生活必備知能及再度投入工作或志願服務的相關專業知能,在此基礎上投入社會服務、發揮所能,讓高齡人力資源能持續受到運用。使自己感到有存在的價值,生活有重心,因而促進身心的健康。

  1. 擔任良師益友

老年人可在社會的各階段擔任其新進者的良師益友,將其經驗傳遞給年輕人。透過世代間的經驗交流與傳承,可促進世代間的了解與相融。

  1. 擔任志工

依據先進國家老人的生活經驗,很多老年人均願意投入志工的行列,為社會善盡其個人的力量。但志工的投入,需要予以觀念的引導,以及志工知能的培養。

  1. 做為研究者

有些老年人在以往的工作崗位上各有專長,有很多是各行各業的專家,甚至有很多就是教師,如於退休後繼續深入研究本學科和學習本科以外的知識技能,做一個真正的終身學習者,對於學習社會的發展必有所助益。

  隨著高齡時代來臨,老人教育的推行對象除了以老年人為主外與高齡者也有密切互動,還應包含社會大眾、退休前中壯年人,提供關於老化方面的知識,使其了解老化的正面價值,增進預備退休規劃老年期的生活知能。及從小灌輸國人正確的老化觀念,針對各級學校學生營造對高齡者友善的社會環境,提供世代之間的學習活動及老化知識,增進學生尊重老年人,減少年齡歧視。促進不同世代間的了解與溝通,強化全民對於老年人的正面態度。

  營造對老人親善的高齡社會,要早做準備,我國未來老人教育的發展,需要政府、民間、企業、社區、家庭及每個人共同努力付出行動。尤其需將「終身學習」的理念,變成一套可行的制度。我們應透過教育的力量來幫助他們。

對於今後老人教育學整體發展的建議

  1. 國人應重視老人教育學觀念的提升,透過政府、民間等的力量推廣。
  2. 設計創新多元的終身學習方式讓每位高齡者皆可學習。
  3. 締造「老人教育學」學習機制,透過各級學校開設初、中、高級老人教育課程。
  4. 開辦老人教育管道,老人大學、社區大學、宗教團體、原民團體、社團法人等。
  5. 結合頒發正式的專業證照(老人照護服務員、師),培養專業老人照護及老人服務事業管理人才。

  正視高齡社會的來臨,讓老人接受教育的基本人權,需要政府與全體國民共同來落實,而無年齡歧視的社會文化也能具體實現,「終身學習」即是生活、經濟、安全、生理、心理的健康⋯,都要透過不斷的學習,即使老了也不停,即使退了也不休。這正是我國邁入高齡社會過程中,社會和諧進步的具體目標,也是高齡者經由學習,追求健康教育,尋找自主尊嚴,並能積極參與社會的最佳方式。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網站政策白皮書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
  2. 我國老人教育政策與行政之研究《育達科大學報》第29期,民國100年12月。
  3. 內政部統計處(2014)。戶籍登記現住人口數按五歲、十歲年齡組分。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