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問職涯的發展階段

瀏覽數:4672
關鍵字:


  從事顧問工作轉眼已超過20年的時間,其中經歷過成功執行輔導專案的喜悅,當然也曾遭遇過難題而導致專案進程遲滯不前的困頓,甚至也曾因個案績效不彰而感到挫折和沮喪。除了在個案績效成果表現上的高低之外,我認為職涯的發展與成長也是每一位顧問所關切的議題;弔詭的是:不見得是困頓挫折時才會對職涯的發展產生疑惑,有時在手上每個專案都進行得相當順利時,卻可能因長期處理相同主題的個案或其他原因,而感到個人職涯的發展遇上瓶頸。
  當發覺專業發展受到限制時,曾試圖尋找其他顧問,尤其是國外顧問業相關的文章作為借鑑以釋疑。這才發現有關顧問輔導工具或手法多得不可勝數,但是關於顧問業職涯發展和成長相關的書籍文獻卻是少之又少。故而引用諮商師職涯發展階段的理論架構[1] ,印證於自身的經驗與在其他顧問身上所觀察的心得,整理如下,供顧問同業做為參考。

 

[1]本文中顧問職涯之發展階段參考 Rønnestad, M. H. 和 Skovholt, T. M. 於1991年發表的” A model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tagnation of therapists and counselors”一文,整理而成。

 

專業訓練階段
  專業顧問的養成通常始於專業訓練的階段,本階段的目的在於取得未來顧問職涯,或至少是職涯的前期,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顧問業一般會給予新招募的顧問師施予一段為期數個月至一年的密集課程,如:生產力中心對新進同仁所提供的經管顧問師班或流通業顧問師班的訓練。此課程通常由業界資深顧問講授實務性的專業課程,目的是希望在短期內提供新進顧問在未來承接委辦案時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輔導工具或技術。
  這一階段中這群顧問學生通常充滿了興奮與熱誠,對於未來的顧問職涯感到躍躍欲試。這群新生被各種理論、模式、架構、手法以及程序步驟影響。這種正規的訓練,為學生們帶來包羅萬象的新資訊,卻像洪水般淹沒了他們。密集的課程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跟精力。當初令學生們喜愛的課程,很容易成為一種負擔,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和理解。浸淫在浩瀚知識中的喜悅以及害怕被資訊淹沒的感覺,很容易出現在這個階段。

實習的階段
  完成專業訓練的顧問學生開始展開其顧問職涯的第一個實務工作階段:實習的階段。這一個階段一般為期三個月到一年,但是實際上因為顧問工作接觸的個案背景複雜,而每一個顧問要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技巧應用到實務上所需的時間因人而異;有些實習顧問甚至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進入下一階段:探索和統整的階段,進而獨立作業。實習顧問在這個階段中常因在上一階段所學的專業知識過於龐雜,而實際個案的情境又相當複雜,而感到困惑且無所適從,甚而可能會覺得職涯面臨危機。為了因應這個危機,這群甫入門的實習顧問們於是開始尋找救援,好度過這充滿威脅和危機四伏的處境。其中有兩種最常見的救援方式是:觀察模仿某一位專家,或尋求一種可以解答困惑且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模式。
  第一種解決方案是以經驗豐富的顧問師當成模仿的對象。模仿對象的思考模式、工作取向、風格甚至特殊習慣,都可能受到模仿。這是增強能力的最快方法,透過錄影帶學習或者現場觀摩學習是最普遍模仿方式。第二種解決方案是尋找一個能夠減少困惑而且又能適用於各種個案情境的理論模式,如:TQM系統和精實管理等模式。
  具規模的顧問機構通常會在這個階段裡,指派一位導師(mentor)指導一位或多位實習顧問;而訓練中的實習顧問也著實需要一個引導者的指引,以便能繼續在這條漫長、具有挑戰性,並且困難重重的職涯道路上行走。導引的資深顧問會為他們指出這條路上的危險與陷阱,並指點其他可行的方法。實習顧問的主要工作是觀察、行動、思考、感覺以及表現得如同真正的專業人士一樣,他們通常表現得既嚴肅又僵化。而最受歡迎的是那些充滿智慧與專業技能的導師,能夠熟練地,以大量的情感支持並輔以少量的評估來教導學生。
  在這個階段中,實習顧問須找到一個強力救援以免陷入困境,但同時又能夠了解到,真正的專業發展,最後必須是在沒有外部的援助下,自己仍然可以悠游其中。如果因為經驗不足而產生的焦濾過於強烈,那麼實習顧問可能選擇撤退,甚而離開這個專業的領域;或是僵化地攀附某種理解模式上。這兩種都是減輕焦慮感的撤退模式,也會降低其認知的複雜度,然而這種複雜度卻是成為一個成熟專業人士必需具備的條件之一。要謹記的是,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專業的複雜度保持開放的態度,從中再慢慢創造個人的專業特色,然而這個過程既痛苦又緩慢。

探索與統整階段
  探索與統整階段是另一個里程碑的開始。是一個新人轉為資深顧問必須經歷的過程之一。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去探索那些尚未被人成功開發過的領域,並發展出一個更可信、真誠而且實在的專業自我。
  在前一階段中,這些新的實務工作者已經驗證正規訓練的可用性及學院的價值所在。這些專業新手也已經發覺,哪些專業訓練可應用於實務工作上,哪些是有待修正調整的。在驗證過正規訓練的實用性之後,這些實務工作者已有餘裕探索新的領域,將自己在不同領域習得的理論或技術,應用於實務工作中,以印證其可行性。在此一階段中,實務工作者更可能依照自己的特質和喜好,嘗試發展屬於自已特有的輔導手法和技巧。
  當他們走到探索與統整階段之後,實務工作者必須開始發展自己的專業自我,而不斷地淘汰舊知與更新自己的管理體系,則是形成一個真誠的專業自我所必須經歷的過程。這種持續汰舊更新的過程正是發展真誠專業自我的一部分。
  前一階段裡的蕭規曹隨(遵從專業訓練教導或導師的指導)在此已經被積極塑造自我的行動所取代,而這種自我是透過各式各樣的素材,以及先前所提的淘舊更新的過程塑造而出:嘗試使用廣泛的手法、技巧和途徑;從個案、業主和幹部的直接或間接回饋中得到洞見;從主管、導師以及其他前輩身上學習;以及從令人欣賞的同儕處借鑒。
  當個人成為自己的引導者,這種專業發展的挑戰將會持續不斷,而超越挑戰的秘訣是保持開放的心胸以及充滿好奇心,利用反省的機會學習,並且繼續仰賴前輩的指引以及同儕的支持。現階段的實務工作者因為過去多年的努力,已經能夠勝任許多複雜的專業任務,同時又能夠從工作中得到相當的樂趣和報償。

個人化的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實務工作者的經驗已經非常豐富。而實務工作者走在這條專業道路上,皮鞋至少磨破了好幾雙,公事包也換了好幾個。這個階段的最大挑戰是,一方面必須以一種穩定的步伐行走,另一方面又得要求自我探索及開發新的領域。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這個追求更真實且更個人化階段的中心任務。
  實務工作者在這個階段,會基於過去經驗,以及對工作的了解,發展出符合自己個性的一套工作模式。剛開始時他們會運用一套現成的理論,但到了這個階段都會加以調整。在這個階段中,每項個案都會涉及至少一種主題,這會刺激顧問對此一主題過去的記憶。這種記憶通常以一種連結的型式出現。以前如何處理這類個案的種種記憶,提供給顧問一個著手處理新個案的基礎。
  想要達到這種深層且令人滿意的專業水平,實務工作者得在這條專業道路上走過一段很長的路。首先,必須從前輩、理論與訓練中汲取各種知識;接著,早期的實習讓初入行的實務工作者,忍受因錯誤與困惑而產生的苦惱;然而更重要的,是從經驗中記取教訓。有了經驗裡的教訓,再加上積極地反省自我,這種深層的專業個人化才會發生。
  在個人化階段的實務工作者已躍升為專業的顧問。這並不代表過去的引導者已經消失,事實上他們反倒成為實務工作者內在記憶或經驗的一部分。很多資深顧問在遇到棘手的難題時,都會問自己:「如果是某某前輩的話,他會如何處理這種狀況?」。個人化階段裡的學習歷程,非常需要自我來引導。其中的方向、步調、焦點以及內容等等,全是由自己來統籌和規劃。而顧問職涯發展與停滯主要的差異,則在於實務工作者是否能夠繼續進行自我導向的努力。

整合階段
  這個階段的實務工作者已經成功建立其成熟的專業地位,且為其同仁或同業視為資深顧問。有些實務工作者已進入半退休狀態,或逐漸減少接案數量。這個階段的核心任務是朝向整合而發展的,而整合在這裡的定義是:繼續使用過去幾十年裡所學習或發展出來的專業技巧,並維持個人化的充分發展。因此實務工作者在這個階段中,無論是引用其他專家的理論,或是運用個人的專業技巧,均能信手捻來,得心應手。
  這個階段也代表了對自己的深層接受,並且能夠充分表達自我。實務工作者如果要達到充分表達自我的境界,就必須在先前的許多階段裡─探索與統整、個人化以及現在的整合階段,不斷雕鑿專業的自我。實務工作者在此一階段的主要情緒是對自我的接受,以及平靜、安全、謙恭以及自信。實務工作者不會再因為不知道如何舉措而感到焦慮或畏懼,他們也不再依賴前輩的引導。減少焦慮感最大的功臣是已經內化的專業技能,基於經驗的判斷與累積的智慧所成就,現在便由它擔任工作的導航。
  由於自我接受和自我肯定,實務工作者在此階段也變得比較務實。他們對於未來不再充滿憧憬;對於新的理論和知識的吸收,也不再像海綿一樣,照單全收。這些外在的影響,很多都已內化成實務工作者的一部分了。資深的實務工作者對於專業領域裡推陳出新的觀念不再熱血沸騰。有越來越多的教訓取自於生活的體驗或其他的專業領域。品管大師戴明在其晚年的著作曾提到:除了管理學的知識之外,他也旁徵博引其他學門的專業知識,如:心理學或社會學。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更認為每五年便習得一項專業領域的知識,有助於實務工作者提升其視野與管理效能。

  以上是根據個人觀察顧問同業的心得,並參考諮商師發展理論所整理的幾個顧問職涯的發展階段。雖不見得每位實務工作者均依此程序發展,而且依其個別的專業背景與個人資質不同,每位實務工作者在每一個發展階段所經歷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有些實務工作者甚至會停滯在某個階段而無法再往前邁進。因此須認知專業發展,是一條漫長的路。實務工作者唯有了解這個事實,且不斷的自我激勵和自我學習,才能夠繼續一步一腳印的成長。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