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蠶食13兆產值 不裁員只搶人

瀏覽數:4541
關鍵字:


【文/周怡伶】

 

出口不振景氣低迷,導致企業縮衣節食,甚至裁員以達組織瘦身目的。相對於此,之初創投AppWorks辦公室內的30家新創團隊,正聚集在一起為近期將舉辦的PITCH demo day做準備,積極、具有前景樣貌充滿了熱情;更是亢奮的,之初創投近期舉辦聯合徵才活動,大舉開出6百多個職缺,大多為資工、資管背景人才。

成立於2010年的之初創投,每半年1梯次,每次輔導25至30家左右的新創公司,截至最新一梯次,目前已經輔導過256家新創企業,其中有七成五還存在市場上。而身為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之初創投特別專注在「移動」與「物聯網」兩大領域,並且把創業者的需求擺在最前面,協助這群有熱情、有理想的創業家,找到熱情、價值、能力與市場獲利相符合的產品,「如果是為了自己賺錢,當初就不會做這行了。」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笑說。

在荒田播種 打造台灣為網路強國

「我的起心動念是希望把台灣打造成網路強國。」林之晨說。台灣產業一路走來風光過,從紡織王國、半導體王國、3C王國,台灣都與世界走在最前面,但是在網路時代卻是差了世界一大截。

千禧年前,台灣網路產業蓬勃發展,與全世界一同走在產業前端,掀起投資熱潮,網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就在千禧年過後,當大家發現網路產業賺不到錢時,網路股一夕崩盤,網路泡沫化造成經濟衰退。從此之後的15年,只要在台灣提到網路產業,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票房毒藥」,進而導致當美國、中國等國家將網路視為重點發展產業時,台灣政府仍然看不見發展網路的必要性。

但總有人願意衝鋒陷陣,讓政府、讓企業了解網路將如何改變所有的產業,於是之初創投自2010年起,拾起台灣網路產業荒廢多年的田地重新再耕耘。最初林之晨是先寫起了部落格,把矽谷的創業風潮用文字傳遞回台灣,讓台灣創業家能即時更新矽谷現場的實用觀念、技巧,以及正在發生的大小事;接著再用自己過去投資賺的一點錢、與東湊西湊的一些資金,便開始跟合夥人找了幾家有資質的新創公司,接下來才開始找辦公空間、找mentor、找資源,與其他創投公司的成立模式迥然不同。

當初林之晨也是看到美國矽谷Y Combinator的成功模式,希望將類似的概念帶入台灣,創造創業者共同交流、成長的空間。但林之晨強調,「之初創投是根據台灣的創業生態所設計的,由於矽谷創業風氣興盛、產業生態成熟,因此Y Combinator的模式與之初創投完全不一樣。」比如說:Y Combinator沒有辦公空間、也不辦創業家聚會;但之初創投卻弄了一個共同工作空間,讓輔導進駐的團隊能夠就近與mentor討論,也方便創業家之間相互交流,更是每週舉辦4至5場的講座、簡報等聚會。

破壞創新大師助攻 轉動成長飛輪

之初創投剛成立輔導新創公司時,台灣當時已有愛情公寓、FashionGuide等網路公司;但萬事起頭難,尤其是當「沒有人覺得它重要」的時候,最難。林之晨表示,「甚至有人說台灣不適合發展網路產業,要讓別人相信就是親手做給他們看,以身作則,把新創公司輔導起來。」

因緣際會之下,提出「破壞式創新」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幫了之初創投與台灣網路新創公司一臂之力。

2012年,克里斯汀生的創投團隊在亞洲四處走訪,從中挑選最具破壞式創新的新創團隊,最後由用網路訂餐廳的EZTABLE獲得投資。漸漸地有投資人看到網路產業的未來發展性,2012年之初創投就獲得4家財團法人共3.2億資金,用以投資、協助新創團隊。

真正的轉捩點則是2014年。「第一是很多行業都不行了,第二是太陽花學運和柯文哲市長的選戰,讓大家感受到網路社群的力量,主流媒體也第一次強烈意識到無力感。當時大家都在討論網軍在哪,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網軍,這是動態連貫的,網路是全方位的。」林之晨說。

而這之後,2015年,之初創投與聯合國發基金、國泰人壽、群聯電子、遠傳、聯合報系9大法人成立 15 億台幣的「本誠創投基金」,並將用於發展台灣的網路產業,尤其是電子商務、移動與物聯網等領域。與5年前相比,往前跨了一大步。

3H並用的創業家

之初創投每年會招募2梯次的創業團隊,一次會花2個月的時間宣傳加速器,並且開放創業團隊申請,「我們會從中挑選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團隊進行面談,大約30至60分鐘的時間,了解他們為什麼想要創業、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最後選出25至30個有潛質的團隊。」林之晨表示,「這一屆約有150個團隊申請,共有30個團隊被選上。」

能夠被選上的創業團隊,必須兼備心(Heart)、腦(Head)、手(Hand)3H條件,當中「心」尤其重要,林之晨解釋:「心」代表著「決心」,通常越有決心的人,背後的動機、故事會特別深刻,因此尋求更有意義的人生選擇,此外創業家也要經歷很長一段「十年寒窗無人問」的時期,沒有決心等於沒有創業的本錢;「腦」則是指「學習力強」,創業有太多新的東西要學,更有許多未知的、變換快速的事情正在或即將發生,創業家必須像海綿一樣,隨時吸收新知;「手」指的是「執行力強」,光有創業藍圖遠遠不夠,把創意點子做出來,才有被認識、使用、流傳的價值,而且要比別人早先一步做出來。

對於創業家而言,開發出來的東西能否符合市場需求(product-market fit)是獲利關鍵、是繼續經營下去的動力,這當中需要不斷地腦力激盪、觀察現代社會需求,同時又要隨著半年變換一次的網路生態流動,而之初創投的存在目的,就是給予有資質的創業團隊資源、建議與媒合等,讓他們能真正利用「心、腦、手」創造新商機。

在網路產業中,強調的是速度,「在某一個利基市場中,第一個找到商業模式並且建立一定規模的公司會很賺錢,第二名可能一半,第三名就沒什麼賺頭了。」林之晨表示,「網路產業的進入門檻低,成本也很低,有一台筆記型電腦,接上網路就可以開始創業了,但也因此競爭激烈。」在創業過程中,失敗乃兵家常事,「但這些失敗經驗,絕對都是下一個成功的累積。」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5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