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工程系列之4-價值工程之資料階段應用實務

瀏覽數:4974


  價值工程(VA/VE)是透過一定循序漸進的系統方法與工具,並經過環環相扣的階段(如附圖)之投入與產出,來發掘不必要成本,並在不降低品質的考量之下,尋找替代方案,以降低產品壽期成本。

  筆者之前曾撰寫三篇有關價值工程的相關文章,但對於想應用價值工程於實際工作是不夠的,為讓價值工程能讓更多人實際應用工作中,也促使筆者在本篇文章中針對「研析前置階段」與「資料階段」來進行實務應用步驟說明。

  針對上述階段流程圖所示,在完整工作計畫九階段中,一般而言,在進行價值工程研析訓練或實際運作中,整個研析方案時程約為40~60小時,以下於「研析前置階段」與「資料階段」提供給欲導入價值工程的團隊做為執行參考,讓團隊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完成有效的價值研析計畫。

  在完整的工作計畫流程中,第一個階段為「研析前置階段」,本階段最主要的目的是「初步確認價值研析的準備工作」,攸關未來價值工程之工作計畫是否成功,身為價值專案領隊一定要事先進行確認,下列於「研析前置階段」中的各項工作:

  1. 發展價值研析初步範疇(如研析標的…等)。
  2. 組織價值研析小組團隊。
  3. 確認研析進度與日期。
  4. 蒐集關鍵文件(如圖說、規範、成本資料、使用者資訊、競爭者分析、現場觀察紀錄或相關報告…等)。
  5. 彙整並分發關鍵文件之資料與圖表。
  6. 初步確認關切議題與優先順序。
  7. 取得研析團隊對達成研析目標的共識。
  8. 與企業高階主管明確定義成功價值研析之條件,並獲得高階主管對工作計畫的認同與支持。

  在「研析前置階段」中,如價值研析工作計畫之達成目標,獲得企業高階主管的支持與認同後,這也代表著「研析前置階段」之工作已接近完成,準備進入價值工程的「資料階段」,進入「資料階段」最主要的目的為「審查相關資料,確認研析範圍」,下列於本階段中的主要步驟:

  1. 審查小組相關資料。
  2. 彙整研析標的(產品或服務)的成本模式。(如附圖)
  • 成本模式圖
  • 成本條狀圖
  1. 列出可能作為價值研析的範圍。
  • 成本百分比法
  • 機能比重法
  • ABC分類法
  1. 確認研析範圍與項目。

 

  在「資料階段」中成本模式圖或成本條狀圖的製作,主要工作內容是透視研析標的之高成本部分所在,讓研析團隊可作為後續可能研析範圍的選擇方向,此項工作是在「資料階段」中最重要的工作步驟,在成本模式圖的製作要求中,要注意下列幾個因素:

  • 由上而下。
  • 確認各階層之成本。
  • 上下層有從屬關係。
  • 上層成本為下層成本的總和。

  但在「資料階段」中對於可能作為價值研析範圍的選擇上,往往對研析團隊是一個困難任務,在這裡提供各位判斷可能研析範圍的工具,讓研析小組於價值研析的資料階段中,能有效縮短階段時程,以下為判斷可能研析範圍的常用工具:

  • 成本百分比法

根據成本模式圖已佔成本比重之高低,由左至右列出分項;或是依據成本條狀圖由上而下列出分項,列出通常所列出的可能研析範圍,其範圍之成本總額宜大於研析標的總成本之90%以上,作為可能的研析範圍設定。

  • 機能比重法

根據研析標的的機能,事先計算機能重要度係數,以機能比重較高者,作為可能的研析範圍設定。

  • ABC分類法

將研析標的進行組件單元依成本大小,由上到下依序排列,並根據組件單元的累計數,求出累計全部組件單元總數的百分比,找出佔成本比重大但數量比重小的A、B兩類,作為可能的研析範圍設定。

  在上述工具所確認之可能研析範圍設定後,要在上述可能範圍中,來找出研析項目,一般而言判斷後續研析項目之參考依據有三個,其一為「高成本項目」,其二為「大數量之低成本項目」或是「高價值指數項目」(價值指數=C/F),其中成本愈高、數量愈大或價值指數愈高,也代表著可改善的機會愈高或成效愈大。透過上述「資料階段」之研析範圍的收斂,明確定義出研析項目後,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了。

  本篇針對「研析前置階段」與「資料階段」來進行實務應用之說明,期望 能提升價值工程團隊之成功機會。後續筆者將依序價值工程之其他階段將於後續文章中,陸續推出。

 

【參考書籍】

  •    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認證課程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