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玉娟】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接續第三次工業革命使用電子設備及資訊技術增進工業自動化,工業4.0更進一步建立具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技術基礎根植於智慧整合感控系統及物聯網,具效率、速度及應變能力的智能生產模式。
當智能自動化生產逐漸蔚為風潮,工業機器人裝置將於工業4.0時代扮演重要角色,而機械手臂不可或缺的夾爪,也隨之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日之星,深具發展前景。
創立於2012年的兆和豐科技,是機械手臂夾爪研製公司,累積多年專業經驗與工業知識,持續研發高品質機械夾爪。2014年獲得德國技術轉移,推出自創品牌RGK夾爪,以德國品質、台灣價格,成為各大知名機械手臂商、工具機大廠以及系統商指定專用,產品行銷台灣、中國大陸、泰國、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市場。順著這股上升氣流,此時,他們也以精湛的研發與整合實力,緊緊抓住工業4.0智能化生產的龐大商機。
生意子吃苦當吃補
走訪位於台中的兆和豐科技,推開公司大門,一位年輕帥勁的小夥子微笑迎面而來,「您好!請找張錦濱總經理。」「我就是!」看著眼前這位小夥子,記者我當下不禁在心中一陣驚呼:「好年輕啊!」
確實年輕,張錦濱甫過三十而立的年紀,即已成家立業,打下一片前途看漲的事業江山。
父親白手起家,於30多年前創立昌錦企業,專精於真空幫浦系統模組的生產鑄造。但如果你認為身為企業家第二代的張錦濱,是啣著金湯匙出生的小老闆,可以順理成章接掌家族生意,那就大錯特錯了!代誌不是你想的那樣,劇本也不是那樣走的。
「從我國中畢業後,我爸就言明不再負擔我的生活費,只提供學費,生活費得靠我自己想辦法解決。」父親從小嚴格管教,目的是為了讓張錦濱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白享的福,一切得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彎得下腰,吃得起苦。
國中畢業後,張錦濱開始半工半讀,一邊就讀五專機械科,一邊在台中一中街商圈賣女裝,充分展現「生意子」的天分,17歲就當老闆,年齡比工讀生還小得多,生意越做越好,最高紀錄開了4家女裝店。
專科畢業,服完兵役後,張錦濱進入全球最大夾爪製造商德國雄克(SCHUNK)公司,工作了4年,再至德國SOMMER專業夾爪公司工作兩年。為何沒有進入家族企業工作?「因為我爸說我們家的小孩不准在自家公司工作,必須得自己出去找頭路。」張錦濱笑著說。延續父親一貫的教育風格,張錦濱自己的路,得要自己去闖。
「我喜歡會動的東西,夾爪有趣又多樣化」,因此張錦濱選擇了夾爪專業,一頭栽進去,深入鑽研。長達6年的磨練,張錦濱在專業技術及業務能力上,均練就了扎實的功夫,與各大機器手臂商攜手合作。
夾爪專業十年磨一劍
2012年,是張錦濱在夾爪領域深耕的第十年,十年磨一劍,當時一方面因德國廠商決定回收代理權,另一方面也因德國人說了一句:「台灣人沒技術、沒能力做這樣的產品,所以你也不用費心來製造夾爪」,激起張錦濱不服輸的志氣,決定自己研發生產。
「我原本打算在外面歷練15年,當時因父親身體不是很好,有意要我回去,我就與父親商量,要我回去可以,但我自己要開一家研發生產的夾爪公司。」自此,張錦濱就一路開始研製自動化機械專用夾爪。
由代理商轉為研製商,辛苦不言可喻。「前期一定是很辛苦啊!幾乎都窩在工廠鑽研技術。」張錦濱說道,在團隊的努力下,兆和豐的產品逐漸受到客戶肯定。其中包括:二指平動機械夾爪、張角式機械夾爪、三指定心機械夾爪、軸位模組、機械手臂滑台、轉位模組、快速換爪系統及陶瓷真空吸盤模組等,廣泛用於各工業、製造業、CNC工具機、研磨拋光、生技業、壓鑄、食品、汽車、搬運及3C農業漁業等領域。
張錦濱強調,工業4.0智能化生產,少量多樣是必然的態勢,單一機械手臂已無法滿足彈性生產、快速換線的需求,必須整合周邊工具、設備、智慧模組、夾爪等裝置,賦予機器更高的應用價值與彈性,而夾爪的驅控技術等,更是影響機器人快速、穩定抓取物件的關鍵。
張錦濱進一步表示,面對五花八門的行業,各自有不同的需求,「我們必須了解客戶的需求,針對不同客戶族群找到最適切的解決方法,同時為業者生產績效提升更大的新價值,跨越各種行業及材料、性能、成本等。無論是加工工程改善、自動化、合理化生產製程,協助業主進行專業評估與建議,經過詳細與審慎的研討後提出有效的對策,並以自動化相關應用技術專業的機電整合能力,提供客戶專業的系統整合解決方案。」
兆和豐科技目前擁有超過2百種標準夾爪模組、定位系統、機器人系統,抓取應用模組等,提供各產業所需夾爪夾持應用,「我們家生產的夾爪,從最小幾公克到1,500公斤的工件,從IC零件到大理石食材,連夾持溫度高達1,300度的工件也有辦法。」張錦濱頗為自豪地說道。
人才活水源頭不枯竭
在張錦濱高度企圖心與執行力的領導下,兆和豐團隊衝勁十足,活力滿滿,1年參與全球17場展覽,幾乎繞地球一圈;每年至少研發出20項新產品。
張錦濱在徵才上,只要求是相關科系畢業,並不迷信名校與高學歷,選才的關鍵在是否「受教」二字。「無論哪個科系,有無經驗,進入公司幾乎都是從零開始從頭培養。」他說,公司會提供員工完整的培訓,也會給予犯錯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在態度,要能願意學習、接受教導。
張錦濱相當重視實作,「無論是業務人員或設計人員,都會先讓他們到現場待上兩個星期,再回業務部、設計部。」張錦濱指出,台灣高學歷的高材生,往往缺乏實作經驗,學歷很好,經歷一片空白,反倒是有些專科生很拚命。
「我曾經招募過一位學歷很高的員工,到製造現場實習,當他看到有一位線上員工操作砂輪機時一不小心磨到手稍微有點擦傷,就跟我說這個工作很危險,他不想做了。我說,是別人磨到手又不是你,但他還是覺得工作很危險,既然這樣,我也不強留,把薪資算一算就讓他離開了。」說起這件事,張錦濱不禁搖頭。
「尤其是最近剛過完年,我的許多客戶都要我最近不要找他們,因為在忙著找人,過完年有些員工就沒再出現了,連再見都不說。」說起七年級後段到八年級的高流動率,張錦濱表示見怪不怪,接受就是,「我都告訴他們不用太在意,也不用聯絡了,聯絡上也是會找一堆理由。」張錦濱表示,經營者本身的心態要調整,「全公司那麼多人,如果我什麼事都要放在心中,那我晚上攏免睏。」張錦濱豁達地說。
在流動率高的世代,為確保人才的活水源頭不枯竭,張錦濱與16家大專技職院校合作,並贊助技職比賽,從中發掘優秀的學生,日後延攬至公司任職;同時也向海外延攬新加坡、中國大陸人才。
除了技術上的培育,為激發設計人創新的潛能,張錦濱祭出豐厚的獎酬,新產品上市的頭一年,利潤百分之七十歸屬設計開發人員;為激發業務人員的衝勁,達到業績目標後,多出來的業績其利潤的2到3成就是業務員個人的績效獎金。業務人員第一年進來是耕耘期,第二年收割期,第三年就是豐收期,也許第一年年薪不到1百萬元,努力個兩、三年,3、4百萬年薪不是難事。」他說。
兆和豐每天三點到三點半設有下午茶時間,等於每日上班七個半小時,此外每月還有茶敘與聚餐,在在都可以看出張錦濱留才的用心。
工業4.0的精神:分享
張錦濱特別強調,工業4.0的精神,很關鍵的一部分在於:分享。他指出,公司每年花最多錢的兩件事,一是展覽,二是網站。舉例來說,設計部建立圖庫系統,內有2萬個圖檔,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提供客戶或是機械手臂商套用在每種畫圖系統內,達到客戶可直接線上套圖模擬,讓客戶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所需要使用的夾爪與週邊工具。
不僅開放設計圖分享給業界,還有在YouTube上超過百支的產品影片。張錦濱以不藏私的態度與業界分享,將專業技術分享給上銀、廣明、鴻海等合作夥伴,「不只是給魚,還要教合作夥伴廠商如何釣魚。」他說。
此外,張錦濱也親自擔任自動化顧問與講師,積極推廣夾爪技術應用及整合價值,講授機械夾爪開發設計實務課程,為學員深入解析夾爪架構與設計、驅動控制技術、動力規劃與力學分析等內容。
「我們這一代的思維和過去不一樣,父親也曾問我,為何要把設計圖分享出去?我的回答是:你分享得越多,生意就會做得越大。」張錦濱說出他的信念,「以前的觀念是,自我保護,技術都是機密。但我認為藉由分享、合作,透過專業分工,一起把餅做大,遠勝過單打獨鬥、閉門造車。」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6年3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