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生產力4.0評量


  中國生產力中心於2016/05/16公告生產力4.0評量系統正式上線,目的為中心在「生產力4.0」以「明確定位」與「具體論述」藉以展開各種精進措施,讓顧問或受評企業可以在診斷時作為參考依據,並知道「做哪些事情可實質幫助企業」達到4.0境界。

  在 4.0 時代下改變的不是「衡量生產力之項目」而是「達成項目的方法」,例如:不是評估企業是否有做ERP系統,而是「做ERP系統的方法有多大程度符合4.0標準」。

  因此,就生產力4.0概述做說明,生產力4.0乃以促進人類生活與發展永續環境為目標,期望透過新技術、新方法對生產要素進行更有效之應用,在有限資源下創造更多價值。生產力4.0的落實首重經營流程之改善,在ECO System概念下,善用各種資通訊技術來幫企業擴張價值網絡,使企業內外部經營流程能緊密連結。

  在生產力4.0時代,管理乃基於經營流程的情報掌握,各種經營/生產相關資訊可以有效收集,透過生產單位智慧化,讓市場變化、經營決策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一體化體系,並能自我學習,調整體系至最佳化。整個生產體系在生產力4.0理念下,融合了創新開放、人物境合一之永續經營思維,讓智慧化之營運效能支撐企業持續創造價值,追求卓越。

  此次的製造業生產力4.0的評量中,以智慧創新整合服務為原則,包含精實管理以大量客製化製造趨勢、成熟度評量致力於產業轉型升級、標竿學習於科技智慧生產、價值網絡生態系統整合服務。

  評量架構以策略組織力智慧製造力智慧驅動力創新價值力為四大構面,每一構面包含4中項、12題項,總共 16 中項、48題項,在量度方面分為認知度佔20%與實踐度80%,視為成熟度100%,滿分480分。

  整體而言,策略組織力以具備4.0為核心的理念,更多價值創造機會,打破既有框架,構思更有效率的流程。智慧製造力以完善的管理模式連結,製程智慧化設備與機器人取代人工,自動收集生產與檢測資訊,回饋協力廠商,完全滿足客製化訂單。智慧驅動力以數據能因所採用之技術使精細度提升,確保生產體系能快速反應經營者管理作為改變。創新價值力以具備創新藍圖、創新流程、創新管理,與創新文化等思維與能力,以實踐顧客導向、資訊共享、價值共創及生態系統。

  評量網站同時提供PC與手機版本(附圖一、二),進入評量網站後先加入基本評量資訊(附圖三) ,即可進入評量。


附圖(一)


附圖(二)


附圖(三)

  俟評量完成後點選圖表,即可了解評量情形,首先是總分比較圖(附圖四)


附圖(四)

  由總分比較圖可以知道受評廠商於整體資料庫中的落點,其中可參考的比較包括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接著是各中項比較圖(附圖五) ,由圖表分佈情形可以知道,受評廠商相對於整體資料庫比較弱的部分在創新管理、創新藍圖,於初期階段可先行強化這些部分。


附圖(五)

  接著系統列示出整體排名表、中項排名表(附圖六),利用整體排名表與中項排名表可以明確列示出受評廠商的落點分布。


附圖(六)

  最後依照受評廠商整體的認知度與實踐度,可以看到認知度與實踐度關係圖(附圖七),當中依照受評廠商量表值區分為四大塊:


附圖(七)

  • 第一區塊:認知度高且實踐度也高為優勢擴張

企業已經很清楚4.0的重點,並有效落實實踐,表示已經走在正確的4.0路上,能思考以下建議:1.擴張價值網範疇,從環境中找尋更多機會,2.已經成熟的4.0運作模式是否能作為產品或服務進行輸出,3.重新思考於本部分的投入資源,對功能成熟者可移出資源作他用。

  • 第二區塊:認知度低但實踐度高為經驗加值

企業雖對4.0沒有太具體認知,但已經走在4.0的路上,可就4.0意涵更加了解,讓已採行之各種措施發揮更大效益能思考以下建議:

  1. 從新思考企業的4.0發展方向,確認各經營  要素是否發揮最大價值。
  2. 確認已經推動措施之間的連結性,各措施應與經營流程緊密結合。
  3. 釐清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實踐路徑,考量是否有更智慧化方案。
  • 第三區塊:認知度低且實踐度也低為意識建立

企業處於4.0前期,對4.0該做哪些事、該如何做還不明確,需要有人加以指引方向,訂定4.0發展進程,能思考以下建議:

  1. 經營者與高階管理者進行企業4.0推動策略,建構共識。
  2. 先由改善既有流程開始,思考經營流程中可做的4.0化改善。
  3. 大量參閱各種成功案例,找出企業可借鑑的成功做法。
  • 第四區塊:認知度高但實踐度低為整合投入

企業很清楚要進行的項目,可能有些項目受限於技術或資源還沒能做好,能思考以下建議:

  1. 依各項目可影響價值創造程度之高低,訂定實踐先後次序。
  2. 釐清未能實踐項目之落差之主要成因找尋解決方案。
  3. 進入4.0平台找尋技術支援或外部合作對象。

  個人認為,在有限的資源下可以第四區塊優先投入(紅色區塊),可以在短期中有快速精進的效果。

  最後系統依據量表自動產出受評企業目前的生產力4.0成熟度參考指數供作參考(附圖八)


附圖(八)

  透過ICT評量系統的輔助,提供參與者線上填寫評量的機制,另外也讓參與生產力4.0的技服業者或者顧問團隊,提供分析圖表,從圖表的數據解析企業中的不足,或者是優勢在哪,並透過這樣的系統機制能讓企業快速邁向卓越。

更多資訊請參考
ME Bench經管效能評量平台

ME Bench主要協助顧問及企業主管,能透過評量即時掌握公司目前現況,如瞭解員工對組織的認知、釐清知識管理的重點、各產業數位轉型的程度等,以此盤點自身經營管理之優勢。

卓越經營服務團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猜你喜歡
*
認識CPC》CPC生產力再造(Productivity Again)成熟度評量,協助企業邁向智慧製造

CPC著眼於競爭力基礎源自於生產力,在工業4.0下須先推動生產力再造,開發成熟度評量,配合政策輔導企業發展智慧製造,建置學習體驗道場,整合MES+系統為企業落實發展智慧製造。

*
企業導入經管效能評量工具

為使客戶更方便使用企業診斷線上評量工具,期望讓台灣企業能更即時明瞭公司目前經營問題,有效協助企業依評量結果做營運績效之參考,透過經管效能評量平台線上工具,以利企業未來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
中小企業服務優化評量工具應用介紹

因應發展趨勢需求,跟大家介紹一工具-服務優化評量,藉此來盤點企業現行服務水平為何,並透過盤點的過程中來思考企業之核心能力及未來之價值創造,有效帶領企業持續成長茁壯,此評量工具包括六大面向:顧客需求洞察、創意點子發想、服務品質衡量、數位策略發展、市場行銷推廣、開放式創新,透過此評量,協助企業塑造以「人」為核心,優化服務價值,以「服務」進行流程整合,打造新的服務內容,符合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與消費趨勢,進而創造新的商業獲利模式,提升企業魅力及市場競爭力。

*
探討如何以戰略性策略發展國際合作專案,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以新加坡「SIRI 智能工業指數」與我國「工業4.0 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之推廣為例

迎向區域整合挑戰,我國需以更靈活、戰略性策略參與國際組織或國際合作發展計畫,增進台灣能見度。新加坡擅長打造品牌,本文將藉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推出「SIRI 智能工業指數」與中國生產力中心自主發展「工業4.0 iBench生產力再造成熟度評量」推廣方式為例,探討如何發揮公私部門國際合作韌性,創造國際競爭力。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