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達軟體科技》硬技術+軟服務 跳脫價格轉為創造價值

瀏覽數:6745
關鍵字:


【文/呂玉娟】

  隨著德國工業4.0在全球掀起一股製造風潮,智慧機械/機器人再度成為顯學。根據市場調查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研究顯示,全球智慧機器人市值將在2020年打破49.8億美元大關,而在2014年至2020年這5、6年之內,智慧自動化也將成為資訊科技投資主流,無法擁抱機器人革命的國家,競爭力將會快速下滑。

  立達軟體科技,正搭上這班機器人商機的高速列車,專注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服務。「我們的服務,針對一般使用者,提供機器人社群、交流溝通平台及線上機器人軟硬體銷售服務;針對開發者,提供機器人軟體開發工具、機器人網路服務;針對公司客戶及政府單位,提供量身訂做機器人客製化專案服務。」立達軟體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李明達說道。

10年馬步 練就神人級功夫

  6年級後段班的李明達,畢業自台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研究所,打從學生時代,機器人就是他的最愛,在研究所就讀時,就立下決心未來要創業做機器人。學生時代的他,寫程式功夫一把罩,堪稱神人等級,學弟們紛紛向討教他如何練就寫程式的神功。「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能每一天8個小時都坐在電腦前專心寫程式,持續一年,就能跟我一樣厲害。」李明達頗為自豪地說,從中也能窺知李明達對技術鑽研的狂熱程度。

  研究所畢業後,李明達並未直接創業,而是務實地進入工業電腦公司、手機設計公司、數位機上盒外商公司歷練,由基層的工程師做起,一路升到資深專案經理,累積創業的資糧。先以外商公司優渥而穩定的薪水,儲存創業第一桶金,並利用下班時間及假日,鑽研熱愛的機器人技術。2004年,工作的第3年,李明達創立了立達軟體科技,但也只是兼職老闆,並未辭掉工作,週一到週五忙正職;週六、日就忙自己公司的事。

  李明達是個務實的創業家,追尋夢想之際也不忘最實際的麵包,深知馬步蹲得穩,才有一飛沖天的可能。他說:「創業初期研發總得燒錢,因此雖然創立了公司,但我也捨不得穩定的收入,必須有穩定的收入,才有資源投入研發。」李明達不好高騖遠,一方面認真上班賺錢,一方面用心鑽研機器人技術,整整蹲了10年的馬步,5年前才辭掉外商工作,放手一搏,專心當老闆。

  多年的歷練,讓李明達熟稔機器人設計、影像處理、影像分析、語音分析、影音處理、機電整合、機器人控制、3D立體視覺等技術,同時也有實際公司經營與治理的經驗。

  談及創業,李明達說,除了對機器人的熱愛之外,更希望可以透過機器人的研究發展幫助更多的人,「我認為所謂的成功,不在於打敗了多少人,而在幫助了多少人。我對機器人有興趣,也期望能多做點幫助別人的事,透過設計機器人能夠幫助別人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讓更多人有更多的時間及能力再去幫助更多的人,我覺得能夠將興趣與助人結合,創造加乘的價值,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李明達道出創業初衷。

人機相乘 大幅提升良率

  源於「助人」的理念,因此立達軟體科技的發展策略很清楚,就是專注研發「幫助人的機器人」。很多人對於機器人的發展憂喜參半,擔心機器人會搶走人的工作,李明達表示,與其擔憂被機器人取代,不妨轉念思考如何締造人機合作的雙贏局面。

  因此,「以人為主,機器人為輔」是立達軟體科技秉持的研發理念。「人機協同」機器人的研發重點是透過半自動架構,讓機器人成為執行者,人則扮演決策者及監督者,「機器人是用來協助人,而不是取代人的。」李明達舉開發出的人機協同雙臂人形機器人LEADERG R5為例,「配備雙眼視覺及雙臂夾爪,不僅能協助降低生產線上的人為失誤,提升良率及品質,更重要的是讓作業人員擺脫傷害眼力的工作。」此外,國內知名晶圓代工大廠也請立達設計模仿人雙手的人形機器人,用來搬運及裝卸有毒物質,以免除員工接觸到有毒物的風險,這也是機器人幫助人的實例。

  「引進機器人,除了解決缺工問題,同時也是要讓人的工作變得更輕鬆、更有效率、更安全,未來工廠的作業員將升級為機器人的監督者,負責操作及維護機器人。從硬體維修、機器人操作,到人機介面程式的維護,甚至未來會有機器人操作證照檢定,人力並不會被取代,而是會升級。」他強調。

  看準半導體產業技術門檻高、獲利穩定、投資經費多、競爭者少的特性,目前立達軟體科技的營收大宗,主要來自為半導體封測廠及晶圓代工廠規劃機器人解決方案。

  他表示,「目前台灣機器人產業鏈,大部分機器人或機台供應商,還是以低技術門檻的機械加工為主,只有少數是以高技術門檻取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漢民微測科技,主要製作晶圓代工廠的機台,技術門檻相當高,也因此得以建立起獨特競爭優勢及高收益,這就是我們所要效法的標竿。」

  李明達進一步解釋,機器人外觀設計大致可分為「人形外觀」與「機台外觀」2種,兩者各有利弊:人型機器人的優點在於具有人類肢體的靈活性,能夠通用於處理人力可及的各種任務,但缺點就是速度太慢;而機台型機器人則相反,雖然較欠缺適應環境的靈活性,但卻能針對高速度或高精度需求進行優化,大幅提升處理任務的速度與精度。

  2015年1月,立達軟體科技成功開發出雲端自動光學檢測(cloud-based AOI)設備,可應用於晶圓、IC晶片及半導體製程品質檢測,以雲端分散式影像運算加上雲端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即時掌握產能及良率變化,提升產品檢測效能(UPH),使得產品良率大幅提升。

  李明達指出,過去晶圓廠以人力來檢測產品是否有瑕疵,人眼的失誤率平均高達百分之2,長期下來對檢測員人員的視力也會造成傷害,而運用立達軟體科技所開發的視覺檢測機器人來檢測,失誤率只有千分之1以下,相差了至少20倍,良率大幅提升。「放眼國內生產機器人的競爭對手,真正擁有視覺技術研發能力的不到10家,而能進入高門檻半導體業的就更少了,目前我們的競爭者都是國外大廠,我們的技術既可與國外大廠水準並駕齊驅、甚至更好,價格又比國外大廠要優惠得多,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他說道。

  此外,立達軟體科技也將機器人技術運用於協助國防部設計軍用武器,協助開發應用於射控系統、無人機、仿生機器人等軍用機器人產品。儘管機器人商機龐大,現階段除半導體產業外,立達軟體科技也試著開發其他行業的機器人市場。李明達不諱言,現階段機器人的導入成本常讓廠商裹足不前,「現在業界大家都想導入機器人,但常常問完價格之後就沒下文了,產業界當然是希望朝無人工廠、機器人工廠的目標前進,只是現階段成本高昂,儘管機器人成本有下降的趨勢,但是幅度有限,機器人要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

軟硬兼施 雲端服務長尾效益

  儘管目前來自晶圓廠、封測廠的業務獲利穩定,但李明達深知只做機器人硬體產品總有一天會碰到獲利天花板,工業機器人及機台設計經驗,證明了立達軟體科技擁有軟硬體整合的研發實力,但未來的路要走得長遠,得靠雲端服務及軟體研發。

  對此,李明達已規劃出縝密的戰略。「我們規劃未來將以廣告、軟體授權及雲端服務收費作為主要營收來源,因此將營業項目分為3大部分,分別是:機器人新聞內容、開源機器人軟體開發工具 Robot SDK 與機器人雲端服務Robot Cloud、機器人產品。」

  在廣告營收方面,透過網路社群的經營,提供優質的內容,以獲取廣告收入。立達軟體科技於2014年1月推出「開源機器人俱樂部」社群網站,提供最新機器人新聞及技術,網站甫推出5個月,流量已躍居台灣機器人主題網站之冠,「下一個目標是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入口網站。」李明達期許地說。

  在授權收入方面,包含:機器人軟體開發工具(Robot SDK)及機器人雲端服務(Robot Cloud)。將機器人軟體開發工具開源給大眾使用,如使用者要做商業應用,則收取授權費。此外,推出機器人雲端服務,透過網路技術,將機器人、APP與雲端結合,使用者以APP透過雲端和機器人連線後,就可以進行遙控,並可進行影像監控及語音控制,使用者支付月費即可使用此服務。

  李明達認為,未來軟體授權及雲端服務將會是公司最大宗的收入來源,「這個市場是全球性的,沒有疆界,我們主攻學生及創客Maker市場,這部分是屬於長尾理論細水長流式的營收。目前機器人開源SDK及雲端服務,在業界很少見,我們掌握先機,未來希望這兩項收益能占總營收的9成以上。」李明達充滿信心地說。

以人為本 幸福員工創智能機器人

  「機器人是一門複雜的綜合學科,結合機械、電機、資工、人工智慧、感測系統、驅動器系統與控制理論等多個領域,而機器人開發成本中,軟體、機構、機電各占50%、35%、15%,維護期成本則100%為軟體。」李明達強調,機器人產業實際上是軟體產業,沒有軟體動不了,因此,未來的軟體人才需求將會爆量。對於公司員工,尤其是技術狂熱的員工,李明達視若珍寶,他極力塑造幸福企業的氛圍,善用鼓勵及獎勵而不以懲罰的方式,員工若犯錯不責難,撰寫改善報告就好,以改善代替懲罰。

  「我希望員工在公司能感到工作很有趣,同時能多賺點錢,因此我們以不錯的薪資待遇,加上KPI績效獎金、年終獎金激發員工努力的動能,不會有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狀況,即便加班也會發足加班費。我希望同仁來公司上班,不但可以透過工作幫助自己得到幸福,也能透過工作的成果,幫助世界上的其他人。」助人的信念,李明達也希望傳遞給員工。

  立達軟體科技目前是資策會重點培育的技術團隊,也已完成股票發行,朝著上櫃上市的具體目標邁進。「今年7月登上創櫃版,預計明年營業額可達上櫃標準,3年後邁向上櫃上市。」李明達堅定地說。

  熱情滿滿、目標明確、步履穩健,李明達機器人築夢之路,走來步步踏實。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6年6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