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撼動人心的創新產品設計:不只好用,還要好美,更有好感!

瀏覽數:31416


一、 產品設計是怎麼回事?

  Design (設計)這個字源自於法文的Dessin(畫圖)以及Dessein(意圖),也就意謂著產品設計除了必須要賦予產品一個優美的外觀造型,並且要滿足某些特定的意圖。而此特定的意圖,即是要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之中所發生的需求,有可能是要美化生活空間、豐富生活品質、簡化家務處理,或者是帶動流行風潮、塑造品牌形象、提出新的使用行為模式。

  因此,一個傑出的產品設計,則是必須結合創作者的美感構思、工業生產的現實條件、行銷網絡、消費者品味,透過產品的外觀造型、工業的製造技術、消費者的使用方式,以完整的展露出此創新產品的品質與品味,帶給消費者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感受,轉化過去的使用行為模式成為新的人物境之互動關係,進而產生內在情感上的親密感受,建立一個屬於個人詮釋之下的專屬回憶。

  產品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滿足(用戶)需求,而此需求的滿足主要有三大面向,一個是實用功能的滿足,一個是美學外觀的滿意,一個是情緒感受的回應。例如,產品的功能要能具體解決其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而要能夠呼應其內在的心情故事,彰顯其社會地位的差異,達成其社會文化之認同,並實現對美的渴望以及對新科技的興致,最終,藉由產品的使用體驗而建立起個人情感上的緊密連結。

  產品設計其實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且最普遍的視覺語言,兼具著實用功能以及賞心悅目,藉以溝通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交流。所以,一個產品設計師乃是融合了工程師、藝術家以及研究者的三種不同角色,透過賦予產品優美造型以及反映出當代科技技術的獨特性,進而有效引發消費者內心的潛在情感,體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享受生命裡獨特的感動與品味。

  人們喜歡「美好」事物的品味是不會改變的。YSL時尚大師既首席設計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就曾經說過:「流行會消逝,風格則是永恆。」因此,一個具有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必須要建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Style),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獨特個性(Personality),才能在市場裡無數的產品之中,讓消費者一眼就辨識出來,立即抓住消費者的目光。

  而此鮮明獨特之產品設計風格的建立,則是由產品整體多項的明確特徵,以及一套專屬於它自己的符號,加上反覆出現的基本圖案所構成。透過產品風格的呈現,可以傳遞給消費者一個整體的感受,可能是富麗堂皇的奢華感、或許是清新樸實的簡約感,甚或是溫暖柔和的親密感,或者是優雅細膩的精緻感。

  因此,產品設計必須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基礎,辨識使用者所面臨的問題並解決其問題,讓產品可以變得更簡單、更好用、更有效率、更便宜、更美觀,並由產品風格而引發使用者的情緒感受,進而強化產品獨特的情感訴求與價值主張。

二、 從無到有的產品創新設計流程

  一個創新產品的設計,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前期研究、概念釐清、細部設計、生產製造、上市行銷。而其中對於產品設計影響最大卻又最容易為人們所輕忽的,即是前期研究(Research)以及概念釐清(Concept design)的階段,此兩個階段是決定產品設計之規格的重要依據,也是影響後續的產品開發成本最重要的因素,約有85%的後續產品開發成本結構在此階段就已經決定。

  由於一個創新產品能否真正成功上市,必須由前期的使用者研究來探索消費者真正的潛在需求,並且透過產品概念的釐清以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進而提出一個適切的價值主張以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如此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差異化區隔。後續的產品細部設計與生產製造,也都只是依據此產品開發前端所制定的規格而採取一個具有效率的執行方法,縮短其上市的時間。

  因此,一個創新的產品設計必須要同時考慮以下幾個面向:形式(form)、技術(technology)與需求(needs)。換言之,企業必須要採用本身所具有的核心技術優勢,透過一個合宜的產品形式來展現出差異化的價值,包含產品所具備的屬性、特徵、功能,如此才得以提供使用者最大的利益,滿足顧客於實際功能上的要求以及精神層次上的滿足。

  產品設計的前期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瞭解目標客群,洞察需求。

  透過實地觀察人們做些甚麼(或不做些甚麼),以獲取第一手的使用資料,進而分析所收集到的資訊,釐清使用者的痛點以及潛在需求,才能轉化成為實際的產品設計規格(Product Design Specification)。前期研究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的手法以洞察顧客的需求(Needs)、欲求(Wants)與要求(Demands):

  1. 訪談

透過非結構化(開放式問題)、半結構化、結構化(訪談大綱)的訪談過程,主題式的深入了解使用者的外顯需求及內隱渴望。

  1. 文化探索(跨文化比較)

深入觀察使用者與產品、生活環境的互動狀態,了解文化不同所形成的價值觀差異,探究使用者的偏好,透過使用者經驗的資訊累積,進而刺激新想法的產生,以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1. 相機日誌

透過書寫與拍照,紀錄日常生活中的活動,真實呈現使用者的日常行為模式,藉以探索使用者與產品的互動狀態,洞察使用者在不同時空環境的接觸點上所遭遇到的痛點。

  1. 民族誌

實地觀察並驗證使用者於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狀態、環境、關係、互動及使用過程,紀錄並分析此豐富的細節資料,以整體系統的角度切入,透過脈絡分析的方法解析其背後隱藏的需求。

  1. 人物誌(Persona)

根據真實的使用者研究資料,找出具備特殊目的與需求的原型人(persona),以此擬人化的原型人物作為目標客群之代表,藉以展現出此目標客群的期待、需求、動機、個性特徵、面臨的阻礙與創新挑戰。

  上述的前期研究手法,主要是希望透過豐富多元的管道,真實且深入的收集使用者的經驗資料,然而此資料(data)必須要轉換成有意義的資訊(information),才是一個可以應用於真實產品設計的規格制定。因此,為了能夠真實洞察使用者需求,所收集到的資料必須要經過正確的解讀與詮釋,才能挖掘出背後所隱藏的動機,確認使用者的真實需求,甚至是找出連使用者本身也說不出來的隱藏需求。

  透過下列的表格,可以將訪談資料進行第一階層的意義轉換,進而再透過KJ法的歸納程序與分類,找出第二階層、第三階層的需求詮釋。

  其次,透過成對比較法或相對重要性調查法,就可以建立顧客需求階層的相對重要優先順序,判定最主要或次要的顧客需求以轉換成產品設計規格,以確實描述產品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功能屬性,詳列可以確實解決使用者的哪些實際問題與滿足哪些深度需求。

  緊接著的產品設計流程,是產品的概念設計階段,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對於研發中產品的技術、功能、美學形式進行一個概略性的描述,可以透過草圖、模型、文字描述等不同的方式來說明產品將要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概念設計的過程經常採用兩種方法來尋找解答:

  1. 擴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

透過創意、發想、探索,以找出越多可能的點子越好。

  1. 收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

透過分析、歸納、整合,以聚焦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而最終產品概念的評估與選擇,則是透過這兩種不同思維模式的反覆激盪、發想、探索、組合、改良、收斂、聚焦,才能產生一個最適合的產品主導概念,以滿足產品設計規格的要求。

  產品設計概念的產生,除了必須了解功能上的需求,也必須要探究社會文化上的互動狀態,進而必須研究人們使用產品時的認知過程以及情感課題,如此才能深入思考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所經歷的事件脈絡(context)與習慣儀式(ritual),也才有助於激發更多抽象化的靈感概念,找出更多實體化的創意想法。

  而一般大家常採用來產生創意概念的方法,包含腦力激盪法、屬性列舉法、類比思考(借鏡其他)、創意清單(結合、修改、放大、縮小、重置)、橫向思考(挑戰傳統邏輯)、心智圖(各種創意間的連結),產品設計人員可以依據實際狀況而選取適用的工具手法。

  產品概念的具體呈現,通常運用兩種視覺呈現的手法:繪圖以及模型(modeling)。繪圖的目的在於將想法表現在紙上,探索不同的可行概念,快速傳達設計理念,與客戶溝通互動,以供後續的討論/操作/反覆研發。而其呈現實體外觀造型、美感、規格的方法包含,手繪草圖(freehand drawing)、概念草圖(concept sketching)、呈現圖(rendering)、電腦輔助設計(3D CAD)。

  其次,也可以運用立體的模型的方式加以視覺化,確認其產品功能、可用性、人體工學、比例、形式,其運用方法包含,實物模型(mock-up)、外觀模型(appearance model)、測試裝置(test rig),透過實物尺寸模型的建立,以評估產品的美學、物理相互作用以及傳達細部加工的感覺,並可初步測試產品的堅固度、舒適度與耐用度。

  之後,在接續到細部設計、生產製造等階段之前,可以透過產品原型(prototype)的製作,進一步解說產品設計的意圖以及幫助產品決策的落實。產品原型可以協助設計師、使用者及客戶進一步了解、探索並傳達產品特質,探究產品的市場定位,了解使用者的經驗與脈絡,並引發使用者參與對話,避免犯下昂貴的產品設計錯誤,確保研發過程順暢並推動產品及時上市。

三、 以人為本的產品創新設計思考

  IDEO的CEO Tim Brown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由此可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一套以人為中心的產品設計流程方法,並不是以科技為主,關鍵是要洞察使用者的渴望喜好,以使用者的需求為核心,進而整合技術上的可行性以及商業上的經濟條件,透過創造力與生產力、工程與藝術的和諧,才能創造出一個讓使用者感動的產品。因此,產品創新的過程,不只是要會設計,更重要的是要會思考。

  換言之,不要只是侷限在實體產品設計的框架之中,更要走出框架來思考人性的課題,以人為中心,思考其流程、服務、互動、娛樂、行為模式、溝通方式,思考哪些部分才是真正對使用者具有價值,如此才能真正抓住使用者的心,創造一個令人感動的體驗與回憶。

  創新設計的價值在於,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所設計的產品及服務而變得更美好、更可親近、更有意義。因此,以人為中心的創新設計思維,即是要透過設計思考的技巧方法,以解決商業、社會、人生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產品只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種媒介,滿足人生需求的其中一種管道。

  而以人為中心的創新取向,必須用同理心來觀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反應,探索人與產品的互動,了解服務體系的情境模式,思索產品的功能性以及情感意義為何,才能找出使用者的潛在需求而發覺創新洞見。換言之,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創造產品價值,更要創造情感意義。

  我們不僅僅只是提供產品,更要以人為中心,提供一個感動人心的優質服務內容,建立一個緊密的情感連結,創造一個令人難忘的美好體驗。因此,在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創新設計思維下,產品、服務與體驗之間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甚至可以說這三者已經融合為一體,密不可分。

  由此可知,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創新產品設計,是「人、物、境」三個元素的和諧呈現,除了提供高品質的好用產品,還要提供一個貼心的服務內容,最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具有參與性的體驗氛圍,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產品、服務、體驗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這意謂著「體驗式設計」正是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手法,而體驗式設計的精神在於讓使用者可以主動參與及互動,並非被動的消費。體驗並非只是單純的娛樂而已,更是提供使用者一種觀看體驗世界的不同角度,透過多元接觸點的連結,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而這種觸動內在情感的接觸點,可以透過人們的「五感」來達成,體驗式設計可以透過影像、形式、紋理、顏色、聲音、味道等不同的刺激而引發人們的感官覺受,讓人們投入情感,進而豐富其人生的內涵。因此,人們想要的絕對不只是產品功能,更想要擁有一個美好的體驗;產品並非只是滿足欲望,更要創造有意義的情感體驗。

  舉例來說,星巴克(Starbucks)所販賣的實體產品是高品質的咖啡,然而其門店內的服務伙伴都是充滿著熱情的態度,展現出來的氛圍是愉悅且親切的,店內的裝潢佈置是讓人感到輕鬆自在的,而且只要消費者進到門店之內,鼻子就可以聞到空氣中飄散著迷人的咖啡香味,耳朵可以聽到悅耳的音樂及問候聲,眼睛可以看到優雅浪漫的室內設計以及服務人員的親切笑容,嘴裡嚐到的是好喝的咖啡,身體觸摸到的是舒適的座椅,以及精心設計的室內空間是可以讓人與人親切的互動聊天,也可以讓人獨自在一個角落閱讀或沉思。

  星巴克創造出一個獨有的「第三生活空間」,讓消費者除了在家裡以及在辦公室之外,還有一個可以自在優游的第三個空間選擇。因此,星巴克所販賣的絕對不只是咖啡,而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顧客體驗。

  讓消費者可以在這個第三空間裡面悠閒的生活著,提供一個空間讓人們可以自在的互動交流,讓人們可以在這個空間裡暫時擺脫生活及工作上的壓力,好好的享受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刻,好好的讓自己的心思可以沉澱下來,讓內在的能量再次充足,並由此而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結,創造出一種特有的生活型態,讓認同此一生活型態的消費者會一次又一次的來到這個第三空間,享受一個專屬於他個人的人生體驗。

四、 結論

  創新產品設計的可貴之處,在於它觸摸到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性,建立深度的情感連結,牽動心靈層次的反省思考,因此,它才有可能真正的撼動人心、引發共鳴與回響。

  創新的產品設計,它代表的不只是做出一個實在好用的功能產品,還要讓使用者為其亮麗新穎的造型美感所吸引駐足,更重要的是必須透過實體產品做為媒介來跟使用者進行溝通互動,闡述產品設計的理念意趣,並引發使用者個人獨有的情感情懷,進一步觸及到其內心深處的人性感動而由衷的發出讚歎認同之聲,這才是產品創新設計的最終意義。

  而也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所在:「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所設計的產品而變得更好、更美、更良善。」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