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4.0的議題持續在發酵,目前各國政府、企業及產業,也由於網路資訊應用的普及日新月異,加入了雲端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技術和相關的應用,不斷在經營管理上有所創新與突破,並逐步顛覆傳統產業的生產和商業經營模式,將會引領整個產業走進以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智慧生活三大主題組成的生產力4.0時代。
生產力4.0時代的技術重點特徵就是智慧化,依筆者觀察,將會影響組織結構轉型,並牽動到人力資源管理之培訓系統。只有具備生產力4.0的人才培訓,才能與智慧系統進行有效配置,始可真正驅動智慧化的實現。以下簡述生產力4.0時代下人才培訓之觀點。
大多數的企業組織結構設計是以直線型集中控制型態,然而生產力4.0智慧型時代,則需仰賴每位員工專業型的控制。因此,需要升級為以每個員工都可以作為一個核心,建立自己的團隊,員工則為該團隊的最高管理者,可以決定團隊的運作方式,並給予團隊成員所需之幫助與管理權。
在生產力4.0時代,組織結構將轉化成矩陣式組織,同一個員工既可以是某個專案或某項職能的主管,也可以同時是其它項目或其它職能的參與者。
因此,員工同時必須具備管理職能及專業職能的豐富化及擴大化。有些人會提到,當機器人或智慧化設備系統取代了原有人力後,那麼,原來的員工不就失業了嗎?
我的看法比較積極,應該是要提升原有的人力素質,朝向微笑曲線兩端的人才培訓,加強產品高附加價值及提升營收的人才,沒錯,此時人力資源管理的培訓方向就必須創化出更多智慧化人才及整合化人才,積極培訓智慧研發、智慧生產、智慧行銷等專業人才,並加強員工管理觀念及技巧。
例如精實研發與輔助設計系統整合人才、精實生產與網宇實體系統整合人才、精實管理與雲端聯網整合人才。否則,即使擁有生產力4.0的設備系統,缺少了生產力4.0的組織及人才,只有增加硬體設備的投資,卻少了軟實力的增進,朝向生產力4.0的速度也就減緩了。
既然生產力4.0所需的人才是屬於更專業化、智慧化及整合化的人才,我們就必須提供相關的培訓體系。舉例說明,生產力4.0主要是利用智慧機器人、物聯網與大數據(Big Data)等技術,推動產業朝設備智能化、工廠智慧化與系統虛實化發展。
過程中,ICT之技術與應用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包括雲端運算、智慧分析、行動應用等各種新興科技的串連整合,以及物聯網連結,將持續深化影響企業營運與生產力,並促使各行業的資訊應用出現大轉變。
跨入生產力4.0時代,不僅是生產技術要導入新科技、新方法,就連觀念與人才培育,也要有新做法。
依據行政院《生產力4.0發展方案》之培育實務人才策略為例:其具體措施辦理生產力4.0跨領域人才培訓班,協助產業中高階人員職能提升;辦理商業生產力4.0實務應用推廣,提升商業服務人才素質;協助企業研提訓練計畫,強化產業從業人員提升職能。
另,成立跨校跨域教學策略聯盟,以培育生產力4.0跨域創新人才、運用「產業碩士專班計畫」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培育生產力4.0產業發展所需碩士級人才;透過法人單位之科專研發計畫推動國際人才培育等等許多措施,我們都可以透過政府資源與協助,來培訓及補足我們在迎接生產力4.0時所需人才的職能落差。
教育部王俊權主任秘書亦曾於2015年行政院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會議中表示:要發展生產力4.0的關鍵在人才,一是要培育技術整合應用的人才,另要培訓讓「操作員」晉升為「控制者」和「管理者」的產業從業人員。
人才培育將由教育部、經濟部、科技部、勞動部等跨部會合作,從正規教育體系、產學研各界研究機構(系統)及在職培訓體系三方面培育。
對企業而言,「生產力4.0」的發展為必然趨勢,無法不去面對,也不須抗拒,只需循序的演化與改變,建議剛開始的目標值不必設定的太高。建議企業目前在推動時,首先,藉由盤點現有人力、設備與資源,透過完善的內部溝通及參加外部論壇,先凝聚員工的共識,並向員工說明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鼓勵員工接受挑戰,接著,藉由內外部專業訓練的參與,逐步建置與發展人機協同的工作環境。
因此,在未來生產力4.0的劃時代裡,人才培訓體系勢必將引領產業另一波供應鏈整合與旋風,請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