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展》遇見日常100%美好設計

瀏覽數:4567
關鍵字:


【文/蘇美真】

  由日本設計策展團隊21_21 DESIGN SIGHT執行企劃的「單位展」,結合了30位藝術家及設計師,以日常生活再熟悉不過的「單位」為發想,透過視覺、數位等豐富的創意表現手法,讓觀眾重新認識、感受單位的意義和不同面向,去年(2015)2月在東京開展至5月結束,創下超過11萬人次的觀展人潮,今年7月起,由啟藝文創主辦,將展場轉移至台北松山文創園區,開展前半年便引發台灣設計圈熱烈討論。

  許多人聽到單位展的名稱,第一時間內心常萌生各種疑惑:「什麼是單位展?有哪些單位?怎麼展?」對此,策展團隊採用問句方式引導大家:「1顆蘋果有多大?1公斤到底是多重?1公升的水倒出來有多少?10秒到底有多久?」不管是面積、重量、體積、時間,通通含括在單位的範疇之內,單位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宛如水和空氣,對於這些事物的高度依賴,使我們漸漸將其透明化而幾乎未曾仔細察覺它們的存在,「一個工業設計師,要是沒有尺寸單位的邏輯,他根本沒辦法設計出一個杯子、一張桌子甚至一支手機;一個平面設計師若沒有色票的單位來傳達CMYK,就無法進行下一步視覺設計。」啟藝文創執行長梁浩軒強調單位對人們的重要性:「不只是設計師,向外擴大到各行各業,菜販、農夫、化學家⋯⋯,沒有單位,生活周遭的萬物都會失去基礎的規則和陳述。」若說單位構築起人類的文明亦絲毫不為過,想像一下,假如A4這個大小單位從來不曾被人類發明,我們的工作面貌將會有多大的不同?

記憶的美感連結東京台北

  「單位展in Taipei」這個點子,從構想到實現,可說是由啟藝文創執行長梁浩軒一手催生,偶然看到展覽相關訊息的他,特別親自前往東京觀展,當下內心受到強烈震撼,心想:「啊,就是這個!這就是這個時代所渴望的展覽!」長年看展並擁有豐富的辦展經驗,梁浩軒回憶初次看到單位展的瞬間,勾起他心中對於某件事情的渴望和共鳴,並認為這樣的渴望和共鳴其實是台灣很多消費者都期待的,因為講述的是一種大家共同認為所謂記憶的美感。「我發現台灣人對於美感的追求和期待好像無法在現有的展覽中得到滿足。」梁浩軒自問:「是不是有機會把它帶到台灣來,分享給更多人?」這樣的念頭從萌生後逐漸擴大,越來越強烈,他希望提供台灣今日展覽/設計世代一個新的啟發,透過展覽激發眾人不一樣的靈感或因此找到新的方向,再帶回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裡面。

  梁浩軒主動和日本主辦單位21_21 DESIGN SIGHT聯繫,詢問有無合作的機會,洽談後,21_21 DESIGN SIGHT對這項計畫也賦予高度期待,甚至原先做完就打算撤掉的展覽,也因此開啟了海外巡迴的契機,經過長達一年半時間的來回溝通、規劃和籌備,遂使台北成為單位展跨足其他城市的起點。

設計時代下的產物

  「單位展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概念性和企劃能力,目前在台灣甚至許多亞洲國家,很少有這種類型的展覽。」梁浩軒表示,單位展將為「概念型」或「議題式」展覽寫下新的歷史,綜觀近年台灣的展覽大都非常具象,例如:很多卡通角色,屬於符號性質的消費,「符號這件事情其實是會退流行的,而我認為美感不會,單位展它本身不是一個符號,而是我們生活周遭裡面最小的一個溝通的語言,屬於概念型式的展覽。」他同時提到,概念型策展的難度相當高,因為要引起觀眾的共鳴相對而言不是那麼容易,舉例來說,觀眾看完單位展以後,常常會發現很難用1、2句話向對於單位展一無所知的友人進行介紹,「你無法向他人詮釋什麼叫作單位展,除非你帶他親自去看,但我覺得這樣策展的高度和難度是比較高的,且具有教育意義,這也是我想要把這種展覽引進台灣的原因之一。」梁浩軒說。

  「所謂的議題式,則是說我們可以透過單位展來討論,生活周遭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單位,或透過設計師之眼重新認識過往已知的單位。」梁浩軒以展場中「話語的重量」這項設計作品為例,人們一般對於文字字面上的意思往往仰賴過往經驗和直覺的理解,但實際上若經參數計算,會發現字跟字之間各有不同的重量,所以透過展覽可看到許多事情不同的面向、角度,更多的思考,然後就會換一個方式去看這個世界。

  梁浩軒認為,無論是文學、音樂、電影、乃至展覽作品,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該時代當下的產物,單位展可以說相當貼近台灣民眾目前所需,隨著年輕世代設計能力普遍提升,設計學院畢業的、熱衷美學的、甚至是喜歡逛選物店的,許多人開始追求的是物質生活以外的事物,「我發現年輕世代漸漸不太追求名牌這件事情,他們追求與眾不同、屬於自己的Life style;他們對於生活型態的模樣有自身想像,所以他們會去購買那樣的東西,去看那樣的電影,聽那樣的音樂,欣賞那樣的展覽。」這些人他們想要看的展覽會是什麼?梁浩軒相信,單位展提供當今世代一個很好的選擇。

8歲到80歲都是TA

  非假日的午後,單位展吸引了不少人潮入場欣賞,且觀展民眾的類型、年齡層相當廣泛,不僅僅是設計圈的人,現場有許多是三五成群放暑假的同學,甚至是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前來,印證了梁浩軒對於展覽原先的期待:「我覺得單位展就像iPad,不管是丟給一個8歲的小孩或80歲的老人,他都能自行摸索、操作、玩出樂趣,單位展就是這樣,任何年齡層的人進來都能自然而然看懂,從小朋友到大朋友,老少咸宜男女不拘,因為它就是我們的生活,已經超越了所謂的符號式展覽。」符號式展覽容易受到年齡層與喜好的局限,以概念性為出發點的單位展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它就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擁有高度潛在共鳴,這樣的共鳴須在親眼所見後才會意識到,當我們意識到的那一刻,便已轉換成藉由另一種角度去觀看,從此有了這樣的經驗與人生觀,這就是梁浩軒與整個策展團隊希望藉由展覽帶給大家的。

  事實上,單位展跨海從日本轉移陣地到台灣,本身就說明了單位足以作為不同民族之間的共同語言,而問起此次啟藝文創與21_21 DESIGN SIGHT的合作經驗,梁浩軒表示,無論是前期洽談或策展過程,都需要彼此不斷溝通以取得共識。單位展最初是由21_21 DESIGN SIGHT企劃執行,因此啟藝十分尊重日本的佈展方式和設計原則,但21_21 DESIGN SIGHT對台灣展覽市場畢竟不是那麼了解,加上這是他們第一次與國外策展團隊合作,因此在許多細節上都有賴雙方反覆地確認再確認。例如:台灣的展場展櫃會長什麼樣子、文宣將使用哪一種字體、製作物會貼在幾公分的高度、商品的材質是什麼,「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講也是很好的學習,把彼此的高度拉到同一個水平去看待,將展覽最好的面向呈現給觀眾。」此外他也透露,日本對於研究、整理、企劃的能力非常強大完整,他們願意花很長的時間去研究、了解一件事情甚至是內化它,是非常值得台灣學習的精神。

你的靈魂有多重

  由於單位就是日常,所以除了呈現出單位展原始樣貌,在決定移展到台灣時,啟藝也開始思考台灣民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獨特的元素?最後加入和台灣有關的器物,像是在「1到100公分」這項作品中放了30種跟台灣有關的物品:吃辦桌常用到的碗、傳統購物袋、台灣啤酒、反核標籤⋯⋯,梁浩軒指出,這和日本不盡相同但就是台灣的日常,透過這些熟悉的物件,我們才有辦法深刻體會原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其實都和單位有關。

  再如人們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觸到的單位其實就是──錢,啟藝在日幣以外加入了台幣;另外像是語言,除了日文的五十音和英文以外,額外加了注音符號進去;最特別的是一項台灣限定的作品:「命運的重量」,引用了中國古老生辰八字的概念,用八字象徵一個人靈魂的重量單位,是跳出日本思考邏輯,由啟藝自行發想出來、相當符合台灣現場的企劃,受到民眾喜愛並引發現場話題,展區附近總有不少人駐足討論。

展覽最重要的事

  身為一位策展人,回顧歷年經手的展覽,梁浩軒一向以「為社會帶來美學教育和美感的提升」自許,這些年不少人特地向策展團隊私下表達謝意,感謝他們做出好的展覽讓觀者得到難忘的體驗,各種善意的反饋都變成梁浩軒從事這項工作最大的感動和成就感。「一輩子要看到幾個好的展覽,其實非常難。當你看到一個真正好的展覽,忍不住會有種『活著真好』的感受,能活著體會到這件事,真好。」使人感受到生命美好的原因,是梁浩軒認為展覽最重要的事,他期勉自己辦的展覽都能具有這種能量。

  最後,再問一次,為什麼選擇做單位展?梁浩軒說,也許未來,有一個人會因為曾經看過單位展,以至於他對設計這件事情有了某種程度的要求和品質,成為somebody,展覽本身具有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無限延續到多年之後。「什麼事情能生根、能留在人們心裡?我認為那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文化或美學,我們努力在做一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6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