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不如想像快樂》一掃倦怠 成為有競爭力的日用品

瀏覽數:5024
關鍵字:


【撰文/劉威麟】

  和幾個上班族朋友吃飯,大家對現在的工作,怨聲載道,怨言頗多。「現在的工作超辛苦,每天早上8點就打卡,6點半就要出門搭公車!」一位朋友說。大家驚訝,嘩,6點半啊,一般人都還在睡夢中咧,你就要出門搭公車啦。「唉,至少你還可以正常上下班!」另一位朋友也發難。「旺季期間,一整個月每天加班到半夜,回家只能洗個澡,就又要出門了!」大家用同情的目光看著她。這時候又有一個朋友說話了。「早起、加班,算什麼?」這位朋友說:「你有聽說過我們公司必須隨Call隨到,只要老闆打來,一定要在5分鐘之內回到公司,週末也一樣!」朋友們聽了紛紛大喊,看來,台灣的職場真的不能待,太可怕了,太可怕了。這時候,看得出來,只有一個人,沒有跟著我們七嘴八舌的批評。她,靜靜的坐在中間,眼神有點黯淡,聽了這麼多故事,她一句話也不吭。

最可怕是不忙的時候

  我想起她是Mary,前年結婚,去年生孩子之後就辭掉工作了。我看Mary怪怪的,藉這個話題和她說話。「哎,Mary啊,」我說:「妳最棒了,不必受到職場欺負,真羨慕妳!」沒想到,Mary搖搖頭。「這個你們就都不知道了。」Mary說。「沒工作在家,那種壓力是最可怕的。」什麼?怎麼說呢?大家都羨慕她可以在家休息,還有保姆幫忙照顧孩子,不好嗎?「你們要知道,我現在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她說:「但我一起床,要煩惱的事情,變得好多好多。」包括孩子怎樣、老公怎樣、家人怎樣。「我早就開始懷念以前在公關公司的生活了。」她說:「但,回不去了。」各位知道,最怕的不是太忙,更可怕的是「不忙」。

  不忙的時候,你每天看著天空,看著滿公園在玩的小孩,內心的空虛,大到沒有東西可以填補,還一直漏出去,那是最可怕的事。我們絕對不是住在一個「真空」的人生,閒下來的時候,太多的煩惱就會「趁虛而入」。而且,更可怕的,當你不忙以後,想要再忙起來,簡直比登天還困難。這時候,這群朋友的話題,轉向「明年年假要去哪裡玩」。那位6點半搭公車的朋友,打算去南法10日遊。「超期待的!」他高興的說。那位1整個月只能回家洗澡的朋友則打算到日本關西7日。「已經在規劃了。」連那位隨Call隨到的,也已經準備好代理人,打算搭飛機到歐洲去搭「遊輪」。只有Mary,仍然默然、不說話。大忙人偶爾肯定可以快樂一次,但大閒人永遠再也無法快樂。

當老闆不比上班族快樂

  我有一個朋友,學歷很好,畢業後在電子廠工作,爆肝、超時,被主管逼得要死,然後,有一天,他存夠了一點點錢,終於「自由」了。他辭去工作,先從賣雞排開始,賣了一年,還不錯,當時看到飲料店開始熱門,他就頂掉他的生意,拿去裝潢了一間飲料店,憑著他靈活的頭腦,不到1年半就回本了,又開了另一間分店,每天兩頭跑。就在他還想繼續開第3間分店時,我們談了這一段話,很有感觸──我發現,他一坐下來聊天,就一直在講其他飲料店的競爭情形。譬如之前出現了某一家以檸檬茶著稱的新品牌,排隊排到爆,這位朋友「嘔」得要死,說那家店有什麼了不起,然後,市場出現另一家賣紅茶的,這位朋友說,他們只是會行銷而已。

  不過,這位朋友雖然覺得其他家不怎樣,但,他其實非常非常的在意它們,從聊天內容可以感受出,在他所謂的「茶飲界」工作,每天都蹦出各種可能吃掉市場的新品牌,都讓他很生氣,很想競爭,整天都是愁眉苦臉的思考,怎麼打敗它們?怎麼變成茶飲界的「一哥」?再不想辦法,它們就要殺到門口來了!再不想辦法,自己的2家店就要泡沫化了!

  我終於不解地問:「現在的你,好像沒有比上班的時候還快樂耶?」朋友竟然點點頭。其他同桌的友人很驚訝的看著他。「但,你的營收有因為這些競爭,而掉下來嗎?」我問。朋友搖搖頭,表示沒有影響。我心想,據他之前告訴我的資訊,他1個月靠他的2個門市可賺到荷包滿滿,那個收入,可是要讓我們同桌的所有上班族都羨慕得下巴掉下來呢。「所以,你為什麼這麼不快樂?」我問。「唔,」朋友想了一下,然後說出一個我印象深刻的答案。「好像越往上爬,就越會想和別人比較。」他說。收入越高,越想比較其他收入的人。創業越成功,越想比較其他同樣成功的人。店面開得再多,越想比較其他同樣開好幾間的店。這是上班的人,很難體會的。

更大更擠的籠子

  真是弔詭的人性!上班族費盡千方百計、忍著千辛萬苦,就是要脫離辦公室這個高壓的環境,不要再和他人競爭,不要在一個小小的世界裡比來比去,希望像「鳥」一樣的飛出去。沒想到,這隻鳥,飛進了一個更大但是「更擠」的籠子!辭職創業去,原本就是要走自己的路,沒想到,一邊走反而一邊看別人。辭職創業去,原本是要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不要讓老闆幫你決定一切,沒想到,反而在「大籠子」裡面卡得更死。創業,就是希望靠自己、公平競爭,別像公司一樣鬥來鬥去,沒想到,這個地方更像一個「江湖」,比公司裡面還要黑。

  於是,這個創業者,從一間小小的奶茶店,或是一間小小的工廠,慢慢地變成更大的店或工廠,然後最後,公司股票上市,窮困的創業家成了大老闆,甚至變成了「首富」。什麼都可以買得起了,什麼生活都可以過了,什麼人生的目標都可以去完成了。但,你問一位「首富」,他坦白的話,或許會告訴你:「現在,好像沒有比上班的時候還快樂耶!」

  人生只有一個,會變成首富者,看世界的方式必定是充滿著競爭力的。當他太擅於競爭,贏了,又提升了一階了,他永遠不會看到他「已得到」的,只會看到他「還沒得到」的,所以,大膽假設,首富並不快樂!而快樂的方式,首富不知道,也無法做,然而,任何一個上班族,馬上就可以做。有的時候,活在保護的「裡面」遠比「外面」好太多了。有的時候,還是在公司體制裡面的一個小世界,活得比較愉快些。

職人:企業日用品

  離職未必讓人重拾快樂,因此事前須經過慎重的思考,第一件事是釐清「為什麼想離職?」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高達91.6%的上班族透露:「曾經有過工作倦怠感」。《Computer World》曾經出了一篇專欄文章,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作者很有創意地,以商學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他比喻,我們都知道,當一個新創商品很有獨特性,譬如Sony推出世上第一台150吋顯示器,那它的價錢就是很高,直逼「天價」。過了5年,大家都出150吋顯示器,於是顯示器就慢慢變成「日用品」(Commodity),變成就像衛生紙、牙膏、洗髮精⋯⋯不再獨特,價錢公定,消費者看到一種,一定要拿來好幾種其他的來比,比到最後「價錢」不免都是主要的因素之一。這,就是「日用品」的可憐宿命!然後這位作者提出一個看法:現代上班族,在企業主與社會的眼中,也正在慢慢的變成「日用品」。

  這是在說,每一個人擁有的技能,都只是幾萬人之中的其中一個。你說,不對,你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那你就這樣去催眠自己吧。在業主眼中,你之所以中選,只是因為他在現在他可以找人的「一個月之內」,你是來訪者中最好的;但他就算找你進來,他也知道,像你這種人,外面很多啦,只是他們還沒出來找工作。企業主永遠抱著「以後還有人會更好」四處看看。作者說,身為「日用品」的上班族們,這時候,只能就像其他的日用品一樣,用「物超所值」來維持自己的賣相。於是,上班族發現,大家必須開始通融於比父母時代還低的薪資水平,再降就付不起房租了,於是又只能以「更努力工作」來增加自己價值。爽的是老闆,他花了不多的錢,買到好多好多個小時的工作;老闆之所以可以這樣做,因為這些職人已經變成了「日用品」。

一掃倦怠 將工作與生活融合

  難道上班族就應甘於作個「日用品」嗎?我想,關鍵是,身為企業日用品的上班族們,工作雖然已「融入」生活,但反之,生活也「融入」了工作,工作和生活變得密不可分,這點,或許是日用品翻身的機會。我認為,我們應該把生活更融入工作,工作更融入生活!

  你說,這不就表示工作時數,又更長了?但我寧可這樣看:現代的企業實在太好了,老闆允許我們將「生活」移到「工作」裡。在別人都還是對這個觀念非常害怕的時候,我們已經先做好大融合。這樣一來,競爭優勢更強,也更快樂;我們不再因身為日用品而煩惱,反而快快樂樂的做個「有競爭力的日用品」!我自己將工作與生活「融合」的方法如下:

時時刻刻帶著一張紙:

  這張8開的紙,記下所有瞬間的點子,四處走路,一有什麼想法就記下,可帶到工作裡。你說,這表示我們得隨時隨地都在想著工作?不,我是這樣看的:當我想起「它」的時候,有些想法時,我不希望放棄任何提升它的機會,若沒有記下,想起也就忘記了,說不定我的腦袋經過早上充足睡眠,被外面捷運一刺激,可以產生很特別的想法。

平常中午即安排與朋友聚餐:

  有些人要等到周末才與朋友見面,我則相反,周末足不出戶,要見面都在平常。有的公司中午時間規定較嚴,但有些公司相當寬鬆,與朋友吃飯其實不必太久時間,1個小時差不多,約在彼此的中點,來回加上半小時,時間到了,只要一句「我1點半還要開會」便可脫身。久而未見的朋友,盡量約在平常的日子,敘敘舊,這樣可以更充分利用上班空檔來「生活」,增加工作樂趣。

善用平日的早晨時間:

  早晨時間是一天的精華,雖然很短,卻剛好位在「工作」與「生活」的交界,早晨一定是準備去上班,心情壓力沉重,但人卻還在舒服的家裡。這段時間我個人是用來看全球新聞、寫部落格,但早上的事不止這些,有時要洗澡、刷牙、換衣服⋯⋯這些可以通通穿插在寫部落格之間,一邊做事,一邊構思,我發現這是「融合」一天的最佳時光。

在周末做整頓的工作:

  周末就像一團香噴噴的棉被,出現在面前,就想整個人跳上去,一睡就是2天!就算不睡這麼久,周末整個腦袋至少都是完全空白的。周末可以幹嘛?總不能周末也在工作吧?就沒有周三和周末之分了啊。沒錯,但,我覺得「周末」是上班族天生的「休息站」,掌握著繼往開來的樞紐,可別讓「休息」變成你唯一做的事!因此我周末會安排一些「整頓」的工作,周六早上,我整理一整周的日記,回覆之前沒辦法回的e-mail,也在周日寄出一些周報給各界人士、寫專欄文章等,現在已成習慣。每個產業有不同的做法,或許周末的時間可以好好再讀一次這周以來的所有e-mail,再調一調Power Point?現在很少老闆不讓你將公司的檔案帶回家了,用一個抽取碟將檔案帶回家,周末可以輕鬆的Review一遍,展望下周。

  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就像肥皂變成日用品一樣,是無法跳脫的宿命,怎麼辦?再怎麼「特色化」,還是一樣,不如就順著日用品的模式。誰說日用品不好?現今最大的廠商都是日用品,搭著「日用品」的身份去打中成功,反而能夠打中更巨大的成功!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6年11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