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喜彘》首創契作養豬 從豬舍到餐桌

瀏覽數:5792
關鍵字:


【文/陳佳汝】

  一盤熱騰騰的起司豬排、花生燉豬腳或是梅干扣肉,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桌上佳餚,也是家人團聚的必備聖品。然而這些不論是購買自傳統市場或超市的電宰豬肉,其實沒有說明豬肉的生產過程或產地,隨著一波波的食安問題,人們開始重視食物來源。而來自彰化的「花的故鄉」田尾,將萌發一場美麗的畜牧業革命⋯⋯

無毒胡蘿蔔養豬 解決過剩食物

  他帶著記者來到放養地,一隻隻毛色發亮的黑毛豬,在豬圈中慵懶打盹,幾隻頑皮些的,在矮樹下繞進繞出地玩耍。他丟了根絲瓜進圈內,兩隻小豬以豬鼻蹭著絲瓜玩了起來。一隻隻圓滾滾的黑毛豬在我們眼下搖晃著身軀,而結實的肉質感,說明了一種健康與活力所自然散發出的彈力芳香。

  他是張勝哲,彰化縣田尾鄉永隆牧場的第三代接班人,同時是花田喜彘的創辦人,頂著英國MBA雙碩士與科技業的光環,放下繁華的都會生活,選擇返鄉接手父母手中的養豬業。他意識到整個大時代的環境在改變,如果不導入進步的科技技術,恐怕會逐漸被淘汰。張勝哲談起養豬業時,頗有感觸說:「台灣的養豬業品質,曾經超越世界第一的畜牧大國-丹麥,出口量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的出口國。自從1997年爆發口蹄疫後,因為無法外銷,我們的養豬業一落千丈,從1996年的1,070萬頭,慘跌至2015年的570萬頭。」張勝哲感慨榮景不再的同時,也說明了養豬業的困境。

  8年前他接手養豬業時,當時的黃豆、小麥和玉米價格漲得很高,接近現在的2倍,而飼料又是最大成本,導致賠本賣出,張勝哲於是開始思索,養豬應該回到原點,解決人們日常生活剩餘的食物。他認為養豬業是農業循環的事業,過去的農家將剩餘的食物來養豬,既不浪費食物,也達到一個食物的循環,豬隻長大後,又成為人們的食物。

  在一次台大農企業菁英班課程裡,認識了當時胡蘿蔔外銷日本第一的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VDS)理事主席王文星,建議可以讓豬來吃他的無毒胡蘿蔔,因為胡蘿蔔的生產過剩,導致一些賣相不佳但品質不受影響的胡蘿蔔滯銷。張勝哲說:「賣相佳的胡蘿蔔都吃不完了,那麼長相較差的自然沒人要了,這些胡蘿蔔如果丟掉,就是食物的浪費。」他於是開始以無毒胡蘿蔔來餵食豬隻,這樣不但解決食物過剩問題,又確保豬隻的食安品質。以無毒胡蘿蔔飼養的豬肉,後來送中興大學畜產所檢驗,譚發瑞老師發現居然含有β-胡蘿蔔素,這個消息讓大家非常驚喜,更堅定了他們想要創造共好環境的念頭是對的。

攜手在地好農 創造共好行銷

  由於現在食安意識抬頭,除了要知道食物的生產來源外,也重視生產過程是否對環境友善等問題,已經不僅是食物的安全問題,也是生產過程對環境和人類的關係是什麼。2014年創立的彘家養,秉持著共好信念,以新型態飼養方式來養豬,不但解決食物浪費問題,也提升了豬肉的品質,讓吃豬肉這件事可以更健康,而且也幫助了在地的農產業者,消耗掉他們過剩的農產品,可以說是創造三好的環境。

  張勝哲說:「豬隻由於生長期較長,相對雞肉是比較安全的,豬肉其實是CP值最高的蛋白質來源。」除了胡蘿蔔外,彘家養也用冰烤地瓜聞名的瓜瓜園所產的地瓜,和戴養菌園農場的金針菇。此外,張勝哲也使用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家族所產的豬隻營養品,「他們家除了進口的都是國際第一大廠牌的營養品外,他們也是全台唯一沒有任何抗生素可以進入工廠的營養品製造商。如果我這裡已經沒有加藥了,但是其他的食物來源有問題的話,就前功盡棄。」確實把關所有東西的源頭,對張勝哲來說是必要工作。因此以自家豬肉所產的加工品,肉鬆、貢丸等所用的醬油、糖和鹽等,都是沒有添加任何甘味劑的調味品,一瓶2∼3百元新和春的百年老醬油所做成的肉鬆,相當受歡迎,以在地的好農產品整合起來,共同行銷,他認為「好加好會更好,一加一大於二就是這個道裡。」

  以共好信念所創造的品牌「花田喜彘」,以胡蘿蔔豬為主打的特色。花田是指花的故鄉田尾,而彘則是指大豬之意,之所以是喜彘,張勝哲認為吃豬肉應該是件開心的事。他說:「過去吃豬肉大部份都是過年的時候,是在難得的節慶時食用,因此過去吃豬肉是件開心的事。」「家這個字的下面就是一個豕,因為大多數人家裡都有養豬,是和家庭關係緊密的牲畜。」彘家養所養的豬肉會按照不同時節所產的食物來餵養,和一般只吃進口飼料的豬隻很不一樣,所以說是自家養、節氣食的豬隻。

  花田喜彘的豬不只是吃豬肉的人開心,似乎被飼養的豬隻也是相對快樂的。由於目前歐美倡導人道養豬,動物福利越趨重視的情況下,張勝哲也一改過去傳統的飼養方式,拆除柵欄,改為自由的半放牧方式。豬隻不再只是待在格欄裡無法動彈,而是可以隨意活動,且還會給予玩具來調劑身心。隨意活動的小豬可以到矮樹下遊戲散心,也會爭執打架,似乎情緒可以得到正常抒解的小豬,其肉質也特別清甜。

環控系統進化 農金成金磚

  「我從小就很愛養東西,什麼青蛙、金魚都養過,小時候特別愛養鴿子,養到變成4、50隻。」張勝哲一邊說著,一邊將絲瓜給豬隻當玩具。由於在中興大學所學的是應用數學資訊,張勝哲一直在科技業服務,過去在「龍捲風」和「蒙恬」等知名科技公司服務。曾經花半年時間研發的個人化搜尋引擎,卻因為Google早一步推出,且是免費提供,完全無法競爭,心血付之一炬時,他笑說只能去泡溫泉了。當公司要移往大陸時,張勝哲卻決定返回家鄉,從自己的家園重新出發,讓祖父開始經營的永隆牧場,邁向新式畜產的經營模式。

  張勝哲引進科技環控系統,將豬隻的生長環境控制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並將豬的生長環境分齡管理,做好疾病管理。「要養好豬,要知道豬的需求。小豬怕冷,大豬怕熱,豬在成長的過程裡,要依不同的年齡分區管理。台灣的氣候潮濕,一下雨豬就很容易感冒,一旦傳染開,有時就一隻一隻死亡,以環控來作到好的生長環境,就可以提高育成率。」張勝哲說起過去只要一下雨,就開始擔心豬生病,睡不好覺。引進環控設備所費不貲,上千萬的設備,加上當時美國以黃豆來做發電生質原料,導致進口黃豆飆漲,養豬業賠本售出,所承受的壓力很大。最大的困難來自一開始父親的反對,兩代間對畜產業是否引進科技管理,想法大不相同,父親擔心老本會就此蝕掉,經過一番尖銳爭執後,張勝哲判斷如果無法以科技經營管理自救,並開發新的生產行銷模式,台灣的養豬業只靠傳統的產銷模式,無異是溫水煮青蛙,慢慢等死。

  引進環控系統,做批次管理,將疾病控管做到最佳管理,張勝哲以科技管理來提高豬隻的育成率,並建置豬隻的衛生廁所,媒體進入豬圈參觀前還需要經過特殊的沐浴間梳洗,才能進入參觀,避免將病毒帶入豬圈。更特別聘請留學英國的環控師李超陽來做專業的環境控管,將每隻豬都裝上耳針,以電子設備來控管豬的進食量和狀態,已經進食過的豬就會有紀錄,不得再進食,並以不同的電子閘門,來做不同食物的飼育,區隔出受孕期的母豬,種種專業的科技設備,說明了畜養業的與時俱進,張勝哲笑說:「把豬養好,睡覺牠也能幫你賺錢。」

首開契作模式 訂做量身豬

  吃素豬加上無毒胡蘿蔔飼養,形成彘家養商品的最大特色,一舉打響名號的胡蘿蔔豬,證明了張勝哲回歸傳統農家養豬的原始本意,消耗人類剩餘食物的這層意義,是正確的做法。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就像他在科技業裡必須比頭腦,不斷推陳出新的競爭力一樣,他運用新的行銷服務,直接將畜產品連接到終端消費者,縮短牧場和餐桌間的距離,創造出從牧場直接到餐桌的服務,避開中盤商通路,如此他才能完全控管品質。「過去養豬業只能將豬隻送到拍賣場,你完全不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如今我們將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可以真正知道客戶的反應和喜好。」客戶可以從網路上直接訂購生鮮豬肉和加工品外,彘家養也推出代養代切的服務,可以依據客戶的需求來量身飼養,並控制所吃的食物要多少比例的胡蘿蔔或是玉米,並且代為販售不需要的部位,可以整個社區或是一個企業認養一隻豬,並提供代切服務,首開畜養產品的契作模式。滿足現代人類不需投資龐大設備和繁瑣人力,就可以實現想要自己飼養一隻夢幻豬的夢想,誰說都會人不能擁有自己的私人牧場呢?

  不斷精進自我產業的彘家養,持續參加各種課程來加強自我實力。2016年參與經濟部商業司所舉辦的SIIR計畫裡,審查委員並給予建議將產品拓展更為多樣化,並區分為長賣經典款,以及較容易變現,維持現金流的商品,讓各項成本的支出計算更為確實,以分項管理商品來維持更好的營運模式。

  以創造共好環境為出發的彘家養,用科技行動來翻轉傳統畜養所遭遇的疾病問題,以非規格剩餘品飼養出富含營養價值的無毒胡蘿蔔豬,不但為豬肉的食安問題徹底把關,也為滿足客戶需求,做到客製化的代養服務,提供私人牧場的新型態服務,儘管須要付出龐大的人力成本,但是他相信,以共好為立基的養豬業,不但能將養豬業重回善的農業循環系統,也將為台灣的畜牧業,寫下另一頁輝煌的農金史。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6年1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