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之智能製造~『停、看、聽』


  過往,製造商專注於生產實體產品,並且透過銷售交易的過程,將產品所有權移轉給消費者(需求者),以獲取商業利益或價值。而製造商在生產的過程中,除需要負責保養設備及其它維護成本之外,亦須承擔停工及其它可能發生的損壞與故障風險。

  然而,透過工業4.0所提出之智慧裝備、設備聯網、訊息整合等智慧化生產系統解決方案到雲端整合系統。若製造商願意進行智慧聯網的話,將可取得設備實際運作過程中的各項訊息資料,並可針對設備故障進行預測、降低與修復的作業,此足以改善生產設備的性能並讓設備操作達到更佳化的狀態。

  然而,製造商卻得面臨諸多導入智慧聯網的問題,如現有傳統同型或不同型號之單機或多機台設備如何賦予其智能化、現場如何實現設備網聯、高穩定性訊息採集、訊息整合後如何進行大數據分析及遠近監控等困難點。

  在製造商要達到智聯工廠與智慧設備的狀態,到底需要先投入多少經費,而後續可以產生的價值,卻僅僅只是從傳統製造走向智慧智造的階段而已嗎?

  若僅是如此,那又會有多少企業肯花這些時間與經費成本來導入呢?這個問題,國內設備大廠『研華科技』蔡副總就曾提到過一個案例:某家大陸汽車設備零件商,因日本下單大客戶的堅持要求,該公司為了持續能接到這日本客戶的訂單,才會不計代價的積極導入智慧聯網的工程。故在說服企業導入智聯工廠與智慧設備,將會需要更多的投資報酬率的分析與評估佐證,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來促動企業來導入。

      雖然智聯工廠與智慧設備會帶來新一波的製造革命,但這更將會突顯智慧聯網所應該要收集那些聯網資料?而這些聯網資料內容的價值程度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之後,可以產生那些有價值的情報及如何運用它?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製造業在工業4.0智慧製造的浪潮席捲下,又該何去何從。

  我想大陸的『紅領西裝集團』也許可以提供另一個思考的角度,該集團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與幾億人民幣的投入,將智慧聯網與客戶端聯網(B2C)連結在一起,其以C2M加上O2O的模式,寫出新一代的商業模式。

  紅領西裝集團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就是運用互聯網將消費者與製造商構成直接互動的平台,免除商場、通路等環節,從產品訂製、設計生產到物流與售後服務等,整個過程都運用資料驅動和網路運作。而這平台是如何將個性化訂制與流水線生產結合起來的呢?

  主要關鍵就是在於紅領西裝集團所自主研發的『個性化訂製系統』,該系統建立了人體各項尺寸與西裝版式尺寸對應之資料庫。資料庫可以針對顧客的身型尺寸進行資料建模,通過電腦3D打版形成顧客專屬的資料版型。資料資訊被傳輸到備料部門後,在自動裁床上完成裁剪。在每套西裝所需的全部布片會被掛在一個吊掛上,同時掛上一張附著客戶資訊的電子磁卡,存儲顧客對於西裝的駁頭、口袋、袖邊、紐扣、刺繡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在全流水線上的電腦識別終端會讀取這些資訊並提示操作,實現個性化訂製。

  同時,該系統會根據市場每天的訂單訊息,自動排單、裁剪、配裡料、配線、配扣、整合版型等,將同一產品的不同型號、款式、面料的轉換及流水線上不同資料、規格、元素的靈活搭配。此外,提供了多種版型、工藝、款式和尺寸範本供顧客自由搭配,目前資料庫內已擁有超過上千萬種設計組合和上百萬種款式組合可供全世界的客戶來挑選。在2014年的時候,紅領西裝集團已實現了零庫存的狀態,在西裝訂製之業務量、銷售收入和利潤均超過150%的驚人成長。

      紅領西裝集團的C2M模式除了免除了商場等流通環節費用,幫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之外。在透過數位資料的幫助下,在生產流水線上亦創造出單件流和個性化產品的大規模生產,有利於提升西裝的附加價值,讓企業獲得更為豐厚的利潤。企業在流通和生產環節的成本降低了,也帶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選擇與平民化的價格。

  因此,當智慧生產不再僅只於收集採集情報、分析情報與運用情報,更是可以創造新一波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就是可以『智能製造、創造價值』。相信這更可以讓製造商更加的堅定與確信,他們走向智能製造的真正意義與道理為何了!

更多資訊請參考
製造業智慧生產規劃與建構

是否您企業的生產排程、良率監控與生產數據管理還大部分依賴人工?面對顧客的小量多樣化生產需求與各種緊急插單,是否讓您忙於應付?這些問題在智慧製造的情境中,都將得到更好的解答。未來智慧生產將不再是企業競爭優勢,而只是基本競爭條件,CPC將幫您從現狀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
智慧製造營運管理模式暨企業進行數位化與智機化輔導案例分享

臺灣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比例高達97%以上,過去,傳統產業生產數據多以紙本記錄,仰賴人工操作,尚未數位化,難以提升智慧製造。但許多中小型廠商,一次就要達到整線、整廠都數位化或智慧化,對中小型企業有其難度。因此,可以就重點產線為執行重點,力求兼顧各種規模的廠商,逐步推動智慧製造營運管理。

*
基層生產人員在智慧製造浪潮下的展望

近年來,工業4.0與智慧製造的浪潮,伴隨著自動化設備的多元與普及再加上無線傳輸和雲端計算的發展迅速,資訊交換傳遞一日千里無遠弗界,愈來愈多無人關燈工廠的建構,預警著進入下一世代無人化智慧生產工業改革腳步的逼近;然而從事生產勞務與管理工作的人們,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生產模式,該如何快速融合時代需求,提升自我能力以面對未來生產製造的快速變化呢?

*
影響智慧製造數位轉型 ”人、機、料、法、環”之我見

智慧製造輔導過程之問題解決、範圍界定、資源整合、人員成長之探討

*
在工業4.0下,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需求思考與發展

「工業4.0」為企業近年來發展的目標方向,但對常聽聞的「工業4.0」與「智慧製造」是否有其差異?以及企業在導入「智慧製造」前應考量的重要觀念到從生產各管理面向的推動發展,皆將於內容中闡述說明,最後並提供企業規劃佈局的方向,以利於未來推動並落實轉型升級。

*
企業於導入智慧製造前必要的自我審視項目

企業在導入智慧製造前,除了評估有關智慧製造相關的IT及OT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需針對企業內部其導入智慧製造的目標是否明確、相關的管理作業方式是否符合智慧製造的需求、現有系統的應用狀況、企業於財務及現場的管理水準、基礎資料的建置狀況…等,皆需要進行仔細的評估,才能在評估導入智慧製造相關需求技術與系統時,清楚的了解企業自身的需求與差距,進而在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目標下,展開其發展願景藍圖與短、中、長期的發展策略及規劃,讓企業得以在導入相關的IT及OT技術的過程中同步的提升企業管理水準,最終達到預設的願景目標,徹底的完成智慧製造的轉型工作,並取得應有轉型效益。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