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於導入智慧製造前必要的自我審視項目

瀏覽數:180


  企業在導入智慧製造前,除了評估有關智慧製造相關的IT及OT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需針對企業內部其導入智慧製造的目標是否明確、相關的管理作業方式是否符合智慧製造的需求、現有系統的應用狀況、企業於財務及現場的管理水準、基礎資料的建置狀況…等,皆需要進行仔細的評估,才能在評估導入智慧製造相關需求技術與系統時,清楚的了解企業自身的需求與差距,進而在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目標下,展開其發展願景藍圖與短、中、長期的發展策略及規劃。

  讓企業得以在導入相關的IT及OT技術的過程中同步的提升企業管理水準,最終達到預設的願景目標,徹底的完成智慧製造的轉型工作,並取得應有轉型效益。

  以下僅就近年來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群協助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經驗,整理成8點企業於導入前需自我審視要項如下各點說明,讓企業於導入前能於IT與OT技術應用的考量外,再多一層的思考方向,以提高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轉型成功率與效益。

一、企業經營目標與發展規劃

  需審視企業目前的經營方向是否有具體的共識,對於公司的發展是否有訂定願景及發展策略目標,並對於發展搭配智慧製造的方向進行大部規劃,其中包含了需求的自動化設備、物與機聯網的範圍、需求的系統與數據整合、遠端監控的程度、人工智慧的應用等項目。

  此內容程度將決定企業於規劃後,有無能力可依規劃進行過程審視檢討與成效追蹤,並進行必要的修訂,亦建議企業在達成階段策略目標後,也要進行必要的廣宣,讓企業同仁皆能感受到導入智慧製造的成果與好處,加深大家的信心與認同,最後持續透過PDCA循環進階展開,確保達成企業欲達成之方向。

二、企業現有應用系統盤點

  現今企業內皆使用者各式各樣不同的系統軟體,己成為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工具,以製造業為例,在其生產過程中,從進行生產規劃到製程即時資訊掌控,如何借助系統監控人員效率,提高製造資訊正確性,並建立符合品質、成本、交期的生產模式,至少就需藉助到如ERP、SFC、MES、SPC…等系統軟體來進行應用。

  而智慧製造的導入是在這些系統軟體的基礎上,活用並整合其功能,再應用物聯網的技術來做到與設備或物料資訊的交換,以提升企業整體的運作效率,因此盤點現有企業內己導入的系統及其連結狀況亦是一項需於前期就需了解的資訊。

三、ERP系統應用程度

  ERP系統是智慧製造導入的核心系統,故ERP系統應用的狀況及其細緻程度必然會影響到未來其他系統軟體或物聯網技術導入的做法,因ERP主要是以財務管理展開的系統,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基礎資料與標準設定,在企業是以獲利為目標的前提下,打造智慧製造的目的當然就是要讓實際的生產成本與ERP系統的標準成本做到最佳的狀況。

  故ERP的功能應隨著相關系統開發商導入的項目而擴充其衍生的功能,在完成的整合下,才能真正起到導入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的作用,實現即時資訊的掌握,做到即時修正錯誤與降低損失的成果。

四、財務管理水準

  財務資訊掌握的即時與否與結帳時間的長短將影響到企業面對異常問題時的決策判斷,若無法即時檢核,企業眾多的問題都必須於結帳後才能被發現,不利於企業及早預防阻止損失,而財務管理水準我們可以很簡單的以結帳時間來進行區隔,水準佳的企業其實目前都可使用ERP系統進行每日結帳。

  上市企業是規範於每月5日前,但多數的中小企業或私營企業目前結帳時間多於每月15日,甚至有超過一個月的狀況,如此水準對應於智慧製造的要求,其實會有很大的落差,也代表者公司一些管理制度及基礎尚未到位,反而是先要改善的項目。

五、各項標準建立狀況

  所謂標準化就是在作業系統中將每一個作業內容進行分解,以企業公司的實際作業內容建置,過程中逐步改進而形成優化的標準,以達到符合品質、效率、成本的作業效果,相較於在智慧製造的思維裡,對於生產制度的完善與否,可由公司的相關標準建立與落實程度進行審視。

  在企業相關標準尚未建立完成之前,縱使導入智慧製造的相關軟體或技術,其實只會落入蒐集資料的狀況,因為缺乏了標準的比對,就失去了比較的效果,自然找不到落差之處,因此先確認目前基礎資料建置的狀況,以精實生產的概念協助企業先進行合理化到標準化的過程就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六、現場管理水準(Q/C/D/S/M)

  QCDSM是企業管理目標的五大要素,分別為品質、成本、交期、安全與士氣等五個項目,而透過它們的狀況即可衡量並評估企業目前的體質優劣。

  從廠內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分析與結構中瞭解到成本管理的狀況;從每批生產良率分析中得知品質管理的狀況;當生產的工作被細部分解並排定各項時間後,企業是否能依進度如期進行生產達成交期需求,影響了最終對客戶的承諾;員工事故發生率,對於人身保障與企業管理亦息息相關,也影響到人員從上至下對企業的認同度與效率(士氣)。

  故企業可從這五項管理要素的管理方式與數值中評估現場管理的水準,由此為始來進行企業智慧製造升級的導入規劃,從弱點出發,即能確保轉型的成效。

七、組織管理與資訊能力水準狀況

  智慧製造的導入牽涉系統的建置與變更,在企業所使用的軟體系統、硬體設備與韌體等多系統的整合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會大幅影響到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成敗,過程中除了多系統整合之外,企業資訊化的資料也需進行轉移與串連至新架設之系統,因此其複雜程度相當高。

  如企業資訊人員僅會進行簡易的管理工作時,建議就要從企業組織架構的編制重新盤點,將導入智慧製造需求的能力進行盤點,當然包含了資訊部門的人力配置,此時,除內部人才必須透過訓練進行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的養成外,也需考量於組織中成立新部門招聘必要的專業人員,在相輔相成的搭配下才能順利推動企業的轉型工作。

八、願意投入的資源

  導入智慧製造所產生的花費不貲,故在衡量時除了需評估財務狀況外,主要在於企業投入資源前需先將投入的時程進行規劃,並搭配預算制度逐一進行評估,並將預計產生的投資報酬率(ROI,Return of Investment)進行計算,來衡量預期的導入效果,除可確保導入的有效性外,也可藉由設定做為相關協力廠商的目標,明確公司導入的目的,讓企業於導入智慧製造的過程中是以獲利的狀況在進行推動。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