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成功練習曲》成為專家前的1001次練習


  1. 員工是企業的根,員工能力是員工的根,而員工能力的養成則須仰賴不斷學習及重複練習。
  1. 企業在培訓員工除了宣導重複練習的重要性及塑造學習的文化外,更應訂定驗收考核之機制,如此才能確實落實員工基本功,減少出錯及重工之比例。
  1. 練習最重要的意義,是從行動得到成就感,產生自信,從完成一件事開始,建立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產生更多的能力。
  1. 持續練習的關鍵,便在於找出「愛上練習」的方式,讓練習變成如嗜好一般愉快而自然。

 

  自從踏入職場後,從技職體系教職到目前擔任顧問及培訓講師,除了在管理知識的經驗交流外,也深刻體認到除了具備知識的基礎,更需要重複不斷的「練習」,養成習慣且根深蒂固後,才能在專業領域中由生手變成熟手,最後晉升成專家。

重複練習為成功保證書

  成為專業領域的專家絕非偶然。不論是電玩高手、運動員、音樂家、藝術家或作家,無人不是精心做好練習時間規劃,且經過大量有品質的練習才能達到此境界。也就是說,有很多基本的動作,必須不斷重複練習,有了扎實的基礎功,這些技能逐漸根深蒂固成為大腦中自動化歷程的一部分,才可以發揮能力及擁有達到目標的機會。

  因此,對企業永續發展及創造高績效之競爭力而言,往下扎根是值得投資且重要之事。然而,對企業來說,到底要扎什麼根呢?企業的根到底是什麼?以我實務的經驗,員工是企業的根,員工能力是員工的根,而員工能力的養成則須仰賴不斷學習及重複練習。

  曾經看到朋友在微信上分享一段話:「不學習,不練習,混到最後沒出息;肯學習,肯練習,終有一天出人頭地有出息。」「重複練習」就像是成功保證書,最有成就的人多半願意花費最多時間在「重複練習」上,為的是把每一個基本動作都做到最完美,這是一種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態度。

  舉練習鋼琴為例,曾經有文章提到,傑出組的學生,在20歲左右的時候,練習時間已超過1萬個小時;優秀組的練習時間累計約8千個小時;普通組的練習時間約只有4千個小時。專業與普通演奏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前者能夠堅持不懈,努力提升自我專業水準。由此可看出,練習時間決定了一個人在某項領域的成就,而非僅憑天賦。

練習成習慣 習慣成自然

  反觀企業內部的培訓,雖然反覆做同一件事,對常有時間壓力的員工而言,有時會覺得很花費時間,或者覺得相同的時間可以做更多事;也可能真的自認為相同的事情已經做到爐火純青,但其實不然,因為欠缺驗收考核機制,甚至於缺乏驗收的標準,根本無法評估,或是主管根本就不重視。

  也因此,「重複練習」所累積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導致錯誤頻頻,不斷重工。

  因此,建議企業在培訓員工除了宣導重複練習的重要性及塑造學習的文化外,更應訂定驗收考核之機制,包含考核的標準、時間、方式,訓練專業考核人員,並且與績效考核、升遷等機制作完整的配套措施,促使主管及員工重視重複練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如此,才能確實落實員工基本功,減少出錯及重工的比例,也才是真正蓄積人力資本的扎實作為。「重複」就是紮好「基本功」最重要的事,促使「練習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最後便能轉化成為能力。

練習 修正 再練習 再修正

  練習,是一個發現自己不足的過程。總是笑臉迎人的黑幼龍說:「努力,是不夠的;練習,才能成功。」練習最重要的意義,是從行動得到成就感,產生自信,從完成一件事開始,建立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產生更多的能力,「然後,你會發現,奇蹟真的出現了。」

  以我個人經驗舉例,過去曾參與政府標案簡報,需在短短15分鐘內完整闡述我們所提的策略思維、計畫構想及執行方案。事前若未充分不斷練習,現場緊張起來腦袋將會一片空白,贅詞、停頓、不知所云等現象都會發生,時間到了,重點都沒提到,當然也就無法獲得評審的共鳴及認可。

  所以每當評審簡報前,我們都會在規定時間內不斷練習、修正自己缺失、再練習、再修正缺失,直到表達清晰流暢、邏輯完整清楚、去除贅詞,將時間控制在規定範圍內並完整陳述、行銷我們所提之方案,凡此種種,皆需仰賴重複練習始能做到。

3招式愛上練習

  練習的好處,人盡皆知。心理學家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曾提出「練習律」(Law of Exercise),認為練習或重複的動作、行為的確能夠帶來進步。然而,儘管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為何多數人卻只能立志而無法有成?原因在於練習而無效所帶來的挫折感,造成行動的中輟。

  國泰醫院身心科醫師邱偉哲分析,練習要有成效,必須持續。但在多數人的思維中,持續幾乎是「辛苦」、「不方便」的同義詞,因此持續練習的關鍵,便在於找出「愛上練習」的方式,讓練習變成如嗜好一般愉快而自然。

  因此,邱偉哲醫師歸納出3個快樂練習的要領:

  1. 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
  1. 運用「團體同儕的力量」。
  1. 透過「固定時間法」自我提醒。

  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亦曾提到重複練習可變專精,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滾瓜爛熟、四回便可推陳出新」,重複練習,才能得心應手,並進而磨出舉一反三的能力,甚至能使你發現興趣、挖掘真理。當你對一項專業夠了解,就有能力轉譯、舉一反三,看見創意的可能。

  就讓我們一起重複練習,紮根員工之基本功,共創美好未來吧!

更多資訊請參考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
你的組織有學習障礙嗎?

大部分組織學習能力不佳,來自對經驗學習的依賴與錯覺,在多變(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以及混沌不明(Ambiguous)的「VUCA時代」,典範移轉、永續難得,組織必須計畫性的放棄既有的事物,而不是一昧地用「加法」思考設法來延長成功的產品與做法的壽命。

*
知識管理學習與未來發展

知識管理是近來政府與企業界認為可以提升組織競爭優勢的重要議題,從知識交流活動、輔導企業與APO國際論壇中學習知識管理,改善目前以標竿案例學習之推動模式,有效提升我國產業效益。

*
忘掉一萬小時法則:四個步驟讓你20小時學會一項技能

一般人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通常會陷一個近年來非常盛行的「一萬小時法則」的迷思,誤以為學習任何事情都得花上10,000小時。其實只要不怕嘗試新鮮的事物,盡量抱持大膽嘗試,而且親自動手操做的話,人人都可以在20小時內快速習得一項技能。本文提出4步驟有效快速學習:分解該項技能、學習如何自我矯正、移除學習的障礙、和至少練習20小時,希望能幫助讀者有效提升學習的效率。

*
在生產力4.0的浪潮下學習與訓練應有的新價值與模式的變革

探討學習與訓練活動如何從這一波從德國「工業4.0」到台灣「生產力4.0」的浪潮下,重新思考找到新的價值與模式。
文中從德國「工業4.0」高度的產業鏈與價值鏈整合的各項特徵,來探討學習與訓練規劃發展上在訓練方法、手段與觀念應有的新變革模式與思維。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