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市集/商圈綠色行銷輔導手法

- 撰文者:
- 2017/03/14 瀏覽數:5442
輔導綠色市集/綠色商圈成為推動綠色行銷推廣的示範標竿,一直為本中心輔導團隊的核心工作項目之一,過去幾年的深耕輔導,也建立良好的示範效果,如新北市泰山公有市場及台中市大隆路商圈。
獲選的對象都經過一定的甄選機制評選而出,但其推動綠色的資源與條件不一,其導入綠色輔導的重點也不一樣,能從中獲得的效益亦不同,包括市集/商圈的運作模式、條件基礎本身就有差異,這些都宜在輔導前就先擬定好目標,才能依此規劃最合適的輔導項目,亦更能展現輔導成果。
綠色輔導範圍
綠色市集/綠色商圈執行目的與精神,係藉由行銷推廣綠色消費的動能,以成為未來對所有商業行為的助力,而所謂「商業」是如下圖的運作流程,因此在進行綠色行銷推廣宣導時,其宣導範圍將其涵蓋「設計→採購→生產/製造→包裝→行銷→運輸→販售→消費→使用→丟棄」等商業活動範疇,用以擴大輔導廣宣效果。
因此綠色市集/綠色商圈輔導範圍重點將界定於上圖深色部分的階段,即「採購+行銷+販售+消費+使用」等階段,重點工作如以下說明:
- 採購→綠色商品導入與管理
- 行銷→綠色行銷策略輔導
- 販售→賣場綠色環保與衛生管理
- 消費→綠色消費觀念宣導
- 使用→資源重複使用宣導
綠色行銷輔導內容規劃及作法
- 綠色商品導入與管理
1. 綠色及有機商品資訊提供
-提供具有環保標章之商品資訊
-提供具有有機認証之農產品資訊
-提供具生產履歷及安全農業認證之食品資訊
-提供符合「低污染、可回收、省資源」之商品資訊
2. 綠色及有機商品採購
-採購具有環保標章之商品
-採購具有有機認証之農產品
-採購具生產履歷及安全農業認證之食品
-採購商品標示遵守衛生署產品標示法規定之商品
-不採購經漂白或填加抗養化劑、色素等添加劑之產品
-採購來源標示清楚之商品
-使用無污染製造、無毒或天然之原料
-採購使用後之廢棄易處理之商品
-採購符合「低污染、可回收、省資源」之商品
3. 綠色及有機商品管理
-綠色及有機商品訂貨管理
-綠色及有機商品存貨管理
-綠色及有機商品品質維護管理
- 綠色行銷策略輔導
1. 綠色產品策略
-採購及販賣符合綠色概念之商品
-定期檢查貨架上是否有過期食品
-良好商品陳列
-商品包裝適度,並儘可能採可回收材料或再生紙包裝
-其他
2. 綠色訂價策略
-折扣策略(如自備袋子、杯子、餐具等可折抵)
-高價策略(如有機、無毒產品比一般產品高價)
3. 綠色通路策略
-設置販售商品維修、補充、廢棄回收通路
-減少原物料、商品配送次數與路程
-架設網路進行產回推廣與銷售,以減少紙張浪費
4. 綠色推廣策略
-辦理綠色商品促銷活動
-辦理或參加綠色公益活動
-刊登宣導綠色消費文章
-向消費者宣廣組織綠色作為
-利用電子媒體作宣傳
-提供免費環保袋等環保物品
- 綠色環境與衛生管理
1. 商品來源
-商品標示全面遵守衛生署產品標示法規和環保署法規
-商品標示清楚明確
-檢查是否有販售「黑心」商品之情形
2. 賣場衛生
-建立清潔人員的責任區域,並設巡檢表
-要求每一攤商每天結束營業要確實打掃攤位週邊環境
-每月訂定環境清潔日,全面清潔水溝及環境
-於公休日進行全面的環境消毒
-減少使用清潔劑、殺蟲劑等化學藥劑清潔環境,儘量使用天然菌液
-宣導推廣嚴禁販售活禽及現場宰殺之行為,以維護現場環境衛生。(針對綠色市集部份)
3. 環境綠美化
-在公共場所擺放綠色盆栽
-多種植樹木及花圃
- 綠色消費觀念宣導
1. 業者建立綠色經營理念
-制定組織綠色(環保)宣言
-組織綠色推廣小組並明訂分工內容
-在各顯眼處放置綠色(環保)宣言、節能用語、節水用語
-辦理內部各項綠色觀念推廣課程
2. 消費者使用綠色商品推廣
-辦理綠色消費宣導活動
-刊登綠色消費宣導廣告
-出版綠色消費宣導刊物
-舉辦活動時向消費者傳達環境保護觀念及綠色訊息
- 資源重複使用宣導
1. 垃圾減量及分類
-確實依照環保署垃圾分類規定進行分類
-設置資源回收筒
-減少免洗餐具、塑膠袋之使用
2 . 二手觀念
-將不要的二手商品捐給公益團體或參加跳蚤市集進行交易
-鼓勵設備損壞時可以維修後再使用
-加強設施的定期維護保養
3. 資源回收再利用
-利用保特瓶及廢布做成吊掛花盆
-紙箱採定期載運回收、保麗龍需重複使用或交由廠商再利用
-舊玻璃瓶罐可用來當花器、水器
-廚餘作成堆肥
-雨水回收用於澆花
最後,不管是綠色市集或綠色商圈的建立與推動,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到「綠色」的真正精神,只要能到達綠色行銷的作法都是可以被鼓勵推行和實踐的,且要持續不斷的進行,方能打造一個健全的綠色商業環境,並留給下一代優質的綠色消費生活。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在快速成長商圈經營模式下,導致部分商圈過度商業化,一切以利益導向,最終出現A商圈名產B商圈也同樣看得到的窘境,大同小異的營造模式,讓遊客分辨不出在地特色,東施效顰的結果也導致重遊率的下降。平溪商圈不論是在地業者或外來投資者,堅持以簡單生活、愛惜自然等想法,注入商圈營造理念及發展中,提供旅客們最原汁原味的平溪風情,造就獨一無二的好山好水與無可取代的在地特色文化,終於成功打造一個具獨特性的「平溪悠活村」,吸引國內外訪客之目光。

為什麼各國都在「低碳」?節能減碳要到什麼程度才算過關?臺灣目前也訂定各種執行目標,大從製造業,小到城鎮或居民自身,都有一套可以落實的低碳手冊;那與「綠色」又有何不同? 兩者最終目的都是要達到永續生活,是比較強調一種生活態度,選擇傳遞的說詞讓民眾有感。

正逢喜氣洋洋的春節,在這長達9天的連假中,有許多人選擇把握難得的假期拜訪親友、規劃走春小旅行。旅宿業者若想在眾多飯店中搶占消費者目光,能強調市場區隔性的環保旅館將是可考慮的轉型方向。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