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終極期望達成

瀏覽數:3636
關鍵字:


 

一、企業由終極期望開始訂定一目標

       企業內領導者無不希望全體員工能夠符合,達到其所訂下的期望目標,來提升公司營運績效,使公司獲利加倍,永續經營。但是,隨著現代潮流,國際事務瞬息萬變,消費市場汰舊換新速度之快,已非昔日的消費市場模式可以比擬。企業想要永續經營,穩坐市場寶座,惟有在企業內組織推動良好的公司文化,訂定流程的標準作業程序及關鍵績效指標(KPI),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莫過於員工的教育訓練,知識經驗的成長和企業所賦予的期望達成。

  管理學上常說到的一句話 從A到A(Good to Great),初期的期望達成後,企業領導者就要規劃更好的終極期望、終極目標來賦予員工,藉由不斷的教育訓練與持續改善的循環動力,使企業員工有一終極期望和目標來持續成長,自我激勵。

       21世紀由於時下的企業組織,要面臨愈來愈多的時代潮流變遷,誰都不敢打賭以後會變成怎樣。如果;先前企業訂定的期望已不再適用,那麼現在企業要訂定的企業與員工個人的職場期望是什麼呢?現在的員工想要機會,他們想要有機會去學習增加知識及培養專業技能,企業內員工大家都知道,增加個人的市場性和工作價值,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終極期望』可以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一份工作,大家不妨想想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瓶頸時,怎麼去思考事情如何改善,增加自己的本質學能使自己成長。工作職場上,哪有每件事都是稱心如意,上司的期望和要求,我們做員工或屬下的,如何將上司的期望和要求,利用策略和有效的方法,將要求轉化為機會,進而創造機會,達成終極期望的要求。

二、終極期望達成首部曲:培養專長和多元興趣

        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喜好、興趣和專長,近代管理大師 柯維(Stephen Covey)在其著作《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指出,面對不確定要求,個人最能掌握的事情,只有自我投資:「人生最高明的投資策略,莫過於在生理、心智、心靈、社會情感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已。」自我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在追尋心靈上的自由,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特質與優缺點,人世間更充滿了許多不確定、不如意的限制,只有利用智慧去勇敢面對現實,才能追求自我的幸福與自我的期望。

       上帝造人,唯一公平的地方,就是不論貧富,不分人種,每個人都擁有一天24小時的時間。有人懂得充分利用時間,將一天24小時的時間切割成好幾個區塊,每一個區塊都有計劃和實施的方案,行動達成的時效要求。利用時間的有效配置,可以使得個人工作專長能充份發揮,在下班的時間或假日,能去運用時間學習新知,使得自己的興趣多元化,將專長和興趣能運用在工作職場上。反之;有人就只會每天無所事事,到頭來一事無成,才來自怨自艾的抱怨。

  所以;要達成終極期望的要素之一:「積極培養自我的專長和興趣」。培養自我的專長和興趣,正是突破工作職場上的現實與限制,除了職場代表的社會地位與頭銜,人生還有多元的面貌與興趣,可以去學習,追求更高、更遠的願望。職場上,最大的挑戰不在於公司的上司與同儕間的競爭,而是在於自己。個人的專長,成就在企業的價值中,自己在公司內只是一個個體,在公司組織內,應當要更懂得謙虛向人請教學習,培養閱讀習慣,努力開闊視野,充實自我的專長,將個人的專長與興趣成就在企業的價值中。

三、終極期望的成就要素:野心與毅力

       現在企業之策略全球併購風潮盛行,中小型企業為了使自己更強大,市場佔有率提高,有時會選擇與大企業合併,藉由全球大企業的行銷、通路,運用其競爭優勢,來滿足客戶的更高期望。前IBM執行長-彭明盛(Samuel J. Palmisuno) 在其一篇有關自己的專訪文章中講到:「不斷提高企業附加價值、商業價值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甚至滿足客戶還沒看到的需要與要求。」要成就一番事業之前,除了要有明確的策略、堅強的決心、做事的方法外,『野心』與『毅力』兩者具備,才是成就一番事業更大的原動力。

  對管理的人來講,選擇做什麼很困難,但選擇放棄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有些企業領導者或專業經理人,當公司到達一定規模時,反而會覺得自己像是一條大魚,在一個小池塘裡游來游去,被小環境所束缚,無法一展身手。久而久之如此,就沒有了當初創業時所懷抱的熱情和勇氣,再加上其它外在的種種因素影響,如果此時只有因循苟且、畏縮畏腦的惰性,沒有了野心與毅力,還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很快就會被大環境所淘汰掉。

     『野心』的動力來自於自己高昂的戰鬥力。『毅力』的動力來自於鋼鐵般的決心與紀律。前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 藍帶院士-周偉焜先生,對自己工作就很有熱情,從香港、台灣、澳洲到成為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同事每天都看他精力旺盛,待人熱情專注,問他為何能把上司所交附的期望及個人願望達成,做的如此成功,他的回答只有兩件事:就是『野心』與『毅力』。但要如何達成,只有靠自己對生活方面的紀律。

  因此他自創一套『五五五』原則:每星期運動五天、跑步就跑五公里、走路就走五公里,這在一般年輕眼中,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況是一位已快60歲的人,難怪他在IBM工作了快1/4的世紀,依然如此的對待自己人生及工作態度,抱持著無比的信心和表現出過人的教養。從他身上我們可看到成就個人和企業的終極期望當屬:『野心』與『毅力』。

四、終極期望的成功要素:破壞與創新

       對企業而言,『破壞』與『創新』兩者間存在了互相矛盾:有破壞才會有創新;而惟有創新的思考,才能破壞舊有的制度、事物,進而創造新的公司面貌和產品。企業內公司的領導者,大都期望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客戶或超越顧客的期望,使得產品能夠暢銷,客戶滿意度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產品佔有率獨占鰲頭。

     『破壞』與『創新』有兩項內容:一為「維持性的創新」、另一為「破壞性的創新」。維持性的創新較墨守成規,只針對現有產品、事物做一延續,無較大躍進的維持性創新。然而,破壞性的創新,卻是達成終極期望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何如此講?因破壞性的創新具有強大的殺傷力、破壞力,往往改寫整個產業的命運,它將原來固有的制度大大改變,不論是創造更低成本的事業模式,或是創造新藍海市場,爭取尚未消費的顧客,都具有強大的執行動力,這也是企業所要求期望做到要讓員工對公司營運創造高利潤、高營收的終極期望達成。

五、終極期望:企業與個人的期望達成平衡卡

項目

企業期望

個人期望

資源配置

  • 技術移轉配置
  • 研發自主、合作
  • 行政管理體系整合
  • 內部/外部資源網路結合

◆ 配合技術移轉配置

◆ 個人研發和全體合作

◆ 配合職位調動作業

◆ 支援組織作業配置

執行與應用

  • 同步工程
  • 品質機能展開
  • 產品設計、製程開發
  • 專案管理

◆ 縮短創新時程作業

◆ 支援制度、組織運作

  • 個人提升執行效率
  • 專案時程日期的縮短

回饋與學習

  • 建立學習型組織

◆ 個人專長、多元興趣的養成

策略規劃

  • 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配置
  • 培養組織核心能力
  • 建構維持創新的優勢
  • 充分利用公司資源配置
  • 個人參與核心計劃
  • 產品延續、設計展開

 

六、起而力行專注在把事情做好、作對的事務上

  在工作職場上,把事情做好與把事情做對,兩者是不同的。在工作職場上,先把事情做好是首要的工作,在事情做好後,再來檢討事情做的對不對、合不合理、符不符合公司的期望。在任何時段,時時刻刻的思考,反省我們所做的事情,對公司、對個人有沒有做對,且是我們大家都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達不達到公司所追求的成效和目標。

  時下企業領導者,也較喜歡任用能夠積極做事,有計劃、有效率的工作職人或社會新鮮人,以期達到組織人才資源的強化。企業的期望需靠全體員工來達成,公司內員工把上級長官交附的事情放在心上,自主自發地自願擔負難度較高的工作或業務,盡可能的去承接別人認為很艱難、困難度極高的工作,勇於去挑戰自我,努力去實踐,起而力行專注在把事情做好、作對的事務上。

七、結論

     「終極」兩字:指達到最終的目標、發揮極致的力量去達成目標。在現在企業招募人才,高學歷已不再是擺第一位,有些大企業不再以高學歷來作為錄用的唯一,誠如聯強國際杜董事長在一次演講中說到:聯強國際找人才,並不考量學歷,在面試時,我們會注重它成長的境遇,會觀察他的履歷自傳和言談中詢問他跌倒過嗎?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當時他是怎麼去想?怎麼去克服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何?工作職場有許許多多的事是要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教育來達成,企業的終極期望,衍生出企業員工必需做到哪些事:如服務顧客解決問題,協助同事創新研發或思考改進流程的方法等。

     “終極期望”不需要任何人給你命令後才可作業,企業員工從現在起,以積極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問題,起身力行實踐,要有說到做到,做出承諾就要負責的勇氣,以創造企業價值,真正達成『企業的終極期望』。

【參考書籍】

  1. 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2010,與成功有約,天下文化出版社,台北。
  2. 柯林斯 (JIM COLLINS),2002,從A到A﹢(Good to Great),遠流出版社,台北。
  3.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2004,第五項修煉,天下文化,台北。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