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媒體上就會上演食品安全事件,令人心惶惶,最近金墩米農藥殘留疑案、雙酚A、大陸毒奶事件和塑化劑等事件,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檢驗設備的精進下,過去不容易檢出的所有化學成分與農藥殘留現在都無所遁形;這些食品安全事件除了業者的社會企業責任和官方的把關外,似乎人人不可避免都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識,以最近發生的事件來看,不管是吃的米、喝的水、裝食物的盛器、食材的標示、食品添加物等等都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

       眼前如何取得安心的食材,是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最在意的事,幸運的是台灣推動有機農業已經超過20年的時間,在近3年農政單位投入大量的經費輔導認證單位,並透過全省7個地區農業改良場、農產、水產和畜產試驗所以及縣市政府的專家,輔導栽培技術和行銷通路,通過驗證的有機農產品面積已經超過5,200公頃,其中最大的面積是有機水稻和蔬菜,除了有機水稻栽培技術的成熟外,大規模有機蔬菜的栽培,在宜、花、東部和中南部大面積的栽培下,仍是供不應求,。 

       有機農產品的通路除了量販店、有機專賣店和電子商務宅配的方式外,最能夠接觸消費者的就屬全台各地的農夫市集,目前已經有超過30個以上友善環境的農夫市集分布全台,我們可以發現農夫市集大致上可以分成都會型和鄉村型兩大類,都會型設置地點大多選擇在接近消費地且假日人口聚集的地方,目前經營績效較好的農夫市集多數位於院轄市的台北、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等5都,另外一個績效好的原因是和農業大學院校結合,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就是最早開始,而且經營模式最典型的範例,能夠結合在地大學高知識份子和實踐健康無毒理念的消費者,是經營農夫市集的不二法門,擁有一定的消費群才可能支撐住農夫市集的永續經營,宜蘭、花東地區或南部是農產品的重要產地,因為家家戶戶大多有種農作物,假如當地消費人口不足,僅僅要靠外來的觀光人潮來消費的話,很難讓市集長期經營下去,或者農夫市集的經營規模會相對小得多。

       對消費者而言,只要在假日就可以就近購買到有機且低碳里程的綠色在地食材,不但能夠兼顧小農的生計又兼顧家人的健康,雖然有些人認為有機農產品比一般市售農產品貴一些,但如果用長期家人的健康和環境的永續為出發點,在能力許可下,支持有機農業是必要且可行的,這也是最划算的交易之一。

       對於轉型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而言,要放棄過去數十年的傳統慣行農法,投入有機農業,不但要拿筆寫產銷履歷,農場的環境和栽種的農產品又要經過驗證機關層層把關才能拿到證書,一般情況下大約要半年才能拿到有機轉型期的驗證證書,完全通過有機轉型期短則2年、長則3年,才能取得CAS和有機驗證機關的雙標章,投入的心力和承擔的風險和慣行農業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我們來算一下,一個小農戶假如在農夫市集的營業額一天以6,400元來計算,需要售出80台斤的有機蔬果,以毛利35%估算僅僅有2,240元的收入,再扣除掉當天的人工費用1,030元(以工資103元,計算10小時的工資)和350元的交通費用後,淨利僅有860元,這樣一個月下來農民僅僅掙得18K,距離大家認為的最低工資22K還有不小的距離,但是這可能小農戶最重要的收入之一,因此建議認同這樣理念的您,下次到有機農夫市集記得和有機小農說,「您辛苦了」,也記得,「不要再殺價了」!

       根據研究指出美國成年人有三分之一體態屬於肥胖,如果以現在的飲食習慣繼續下去,預估2030年將會有百分之四十二的美國成年人將超過標準體重,這都是「便宜的食物」所造成的後果。究竟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食物的價格和價值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站在營養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以每卡路里的食物來看,加工或油炸過的點心顯然佔絕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以每公克重的食物來看,健康的農產品顯然便宜而且健康多了,雖然現在的加工產品上面被要求需要標示熱量卡路里、營養成份和添加物,但是充分揭露的資訊並無法讓人作出正確的選擇,似乎在油電雙漲的物價通膨時代,價格決定了一些事,不過「價值」才是我們要的不是嗎?更何況這些對我們好的食物並不貴而且對我們居住的環境更友善,這樣的在地消費食農教育推廣,需要政府相關單位來帶頭並且有所作為。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