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AO-WEI, YANG
現 職: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在地創生事業部 協理
專長領域:
青農創業商模、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在地產業經營管理、主管管理才能(MTP)、問題分析與改善手法、5S環境管理等
專案經驗:
【政府專案】
.114年高雄市六級產業化暨軟實力推動計畫
.114年臺中市大安區農會產品碳足跡輔導計畫
.112-114年經濟部傳統市場與夜市創新翻轉計畫
.112-114年農業部文心蘭外銷產業升級輔導計畫
.109-113年農糧署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行銷計畫
.106-114年農業部智慧農業業界參與、擴散計畫
.105-110年農業部1-5期百大青農培育計畫
【輔導】
青農創新加值開發/服務輔導、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輔導、文心蘭產業鏈輔導、農產業合作社輔導、農產初級加工場行銷輔導、休閒農場籌設申請、農產品包裝集貨現場改善輔導、農業與生技產業化輔導。
【企業內訓】
.農會、區農業農改場、台灣花卉、農業合作社、台商協會等
.中興大學有機農業協同教學業師
經 歷: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在地創生事業群 總監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農業事業群 總監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團長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農業卓越經營服務團團長
最高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 農藝學系 碩士
著 作:
【CPC出版品】
.楊超惟等(2024)《農產初級加工場域規劃及產品推廣指引手冊》。臺北: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其他】
.楊超惟等(2002) 《品質管理(QC)手法》。臺北:行政院農委會
.楊超惟等(2002) 《新品質管理(新QC)手法 》。臺北:行政院農委會
.楊超惟等(2006)《促進民間參與農業設施公共建設操作手冊》。臺北:行政院農委會
.楊超惟等(2008)《94-97年度農業生技產業化技術推廣成果》。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備 註:
.第6屆人力資源專業經理人班結業
.ISO9001/ISO22000主導稽核員
.第4期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師班結業
.第19屆流通業顧問師班結業
.MTP-I 企業主管管理才能師資認證(CPC403)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及講師認證
.ISO14064 溫室氣體盤查內部稽核員
再創地方創生風華-疫後文心蘭產業策略聯盟
台灣文心蘭外銷切花 2,400 萬支,佔日本進口市場的9成以上,但面臨東南亞農民的競爭,如何串聯國內文心蘭業者,組成外銷策略聯盟為國際化超前佈署,逐年開發穩定的海外第二市場,是目前文心蘭產業亟待突破的困境;建議透過推動文心蘭產業策略聯盟,組織強而有力的外銷國家隊,導入產官學研的智能化研發成果,為產業提升價值並降低產銷成本,為台灣文心蘭產業打出下一個全壘打。
智慧農業提升生產力與國際接軌
台灣農業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的農產品競爭下,農業所面臨生產力提升與國際接軌的課題已刻不容緩,未來的農業生產已經無法孤軍奮戰,農業國際化所引領的應該是產業的價值鏈,透過生態圈或產業鏈的加值,方有機會擴大國際戰線。台灣農業透過設備自動化、產銷效率化與資訊即時化,提升農業生產效能與效率,期待透過價值鏈的升級轉型,帶動台灣農業產業的國際化與世界市場接軌。
2020後的農業數位轉型
2020年對全球農業來說,不只導致糧食安全發生問題,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Covid-19至今的威脅,導致農業從生產到加工、物流與通路的產銷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農食價值鏈遭受到劇烈衝擊。台灣以小農為基礎的生產型態,如何運用台灣過去累積的農業知識,再加上IoT、ICT與人工智慧的優勢,結合水平和垂直的產業鏈來打組織戰,透過智農聯盟以生態系的方式,育成農事服務業加速產業數位升級轉型。
認識CPC》農業知識資訊平台介紹
2019年在張寶誠總經理的支持下,由中心自費建置台灣第一個民間整合農業知識、資訊、專家案例的生態系平台誕生,2020年面對後疫情趨勢,中心秉持輔導產業的初衷歸零謙卑,整合產業顧問及生態圈專家的輔導能量,伴隨台灣新農業一起努力與成長。
農會經營升級轉型
百年老店的農會,近年來面臨農村凋零與TPP的國際市場壓力下,如何在現有的資源與人力上升級轉型,日本與台灣的農會都面臨一樣的壓力,期待利用組織願景的重定位與新事業開發,鏈結在地產業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