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產業時代之門店功能延伸

- 撰文者:
- 2017/04/13 瀏覽數:3863
台灣產業型態隨著時代進步與國際化發展也跟著與時俱進,主流產業也逐步從過往的製造業轉變為現今的服務業,而現行之服務業產值儼然已躍升所有產業之首,高達GDP的70%,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產業領導人,也都想因應時代發展潮流,將公司經營重點及策略作調整,慢慢往終端消費者去投資開展。
所以企業發展的可能性也就充滿無限想像與機會,有企業從傳統代工轉變成自創品牌發展的,也有企業從生產製造轉型作零售通路的,更有的企業作上下游整合,完全一條龍經營的商業模式,有此可見,未來產業發展的界限勢必越來越模糊,也會越來越有趣,相對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了。
個人近年來也有輔導不少從事服務相關產業之業者,包括有開餐廳的、經營門市的、開民宿的、開甜點飲料店的……,有些也是從別的行業轉型過來的,但這些業者普遍都有一個共同心聲與想法:那就是你的門店若能提供消費者基本功能的,只有六十分;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有七十分;追求顧客滿意的,有八十分;若你真要做的好並能脫穎而出,那就得提供消費者更多,包括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服務、更多的資訊等等(當然隨著業者不同的經營型態與定位,情況不盡完全相同)。
因此現今從事服務行業的相關經營業者,莫不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盡可能想辦法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的選擇、服務與資訊等,如此一來,對門店經營也會有其優點,一方面可擴大消費族群,另一方面也可增加消費者停留的時間,多了一點彼此互動溝通交流的機會,對業者的印象當然也就會越深刻,自然對來客數與整體績效表現也會有所提升幫助。
因此個人在此將提供從事服務相關行業之業者,對其門店經營模式可再延伸加強的功能,提出一些意見心得,並總結歸納成三大部分,分別說明如下:
- 教育功能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各業者能從事某一行業,勢必有其專長或較其他人來得更懂之專業或知識,因此盡可能的透過一些有效可行的方式來展示分享其專業,一來可讓消費者更了解其產品相關知識,可有所學習成長,二來亦更容易取得消費者之信服與認同,可增加其忠誠。
而確切可執行之方式有靜態的展示與動態的活動二種,靜態展示方面各業者可透過企業簡介、門店海報、DM、MENU、門店空間、產品展示說明、官網等方式來提供消費者更多有關企業或產品的專業訊息。
另外在動態活動方面則更多元了,業者可視門店場地空間大小及參加人數來決定其舉辦方式,一般較常見的有人員解說、現場實做、導覽介紹、座談會等相關活動之舉行,來讓與會之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知識有更深的學習與認同,也更能感受到業者的用心分享與特色,對我們的知名度與認同度將會大大提升。
- 體驗功能
現代人說的多也看的多,但相對却做的少,但是該如何透過一些有效體驗活動之舉辦,讓消費者從做中去學習或從做中去體驗、去感受,則是另一種吸引消費者注意參與的好方法。
因此業者可動點腦筋,結合自身優勢與產品特點,設計並推出一些有趣的體驗行程或活動安排,增加消費者的參與程度,最好是有一些具體成果的產出,也可增加消費者的成就感。
過往個人所輔導過的業者也舉辦過不少的體驗活動,一直都頗受好評,如暑假期間的農田插秧、麻糬製作、木器彩繪、樟木DIY、茶葉揉製、蛋糕烘焙、甜點製作等相關體驗活動,消費者透過此活動之參與更能感受到業者特有的競爭優勢及體驗學習,更可因應不同的年齡層來設計不同的體驗活動,如現今少子化風潮下,親子共同體驗活動則是特別受青睞,也是非常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 休閒功能
現在業者靠單打獨鬥來開拓市場及增加客源的經營方式確實辛苦,因此有更多業者會融合在地的優美生態景觀、特殊的人文風情、著名景點等,讓消費者也可在附近走走看看,有了多一點的休閒感受,並可進一步與當地的特色廠商與協會團體等其他相關業者。
以結盟合作的方式,重新樹立區域發展價值,並擴大自己的服務範圍及內容,增加消費者到店之誘因與機會,共同建立在地體驗服務的新經營模式,感受更加值的服務,一起提升在地價值。
如民宿業者可結合在地的風味餐廳、温泉業者、地方協會等,一起展現彼此優勢,共同合作來推出更具獨特性及在地性之特色套裝行程,成為吸引消費者上門的關鍵因素,打造新的聯合經營型態,提供消費者更便捷的服務及更深入的行程探訪,讓他們能更用心的來感受在地特色,慢慢的發掘體會,達到真正知性休閒之目的。
台灣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一些來自國際知名的企業頻頻來台展店拓點,特別是來自日本及韓國之業者,包括服飾、拉麵、烤肉、甜點、飲料等等,皆挾著高知名度及靈活的行銷策略,屢屢在台創造高人氣及大排長龍之風潮,也造成很多本地業者很大的危機及憂慮。
因此各位業者在經營的定位上一定要作好差異化,展現自我特色,另外在服務之提供上則可以朝多樣化來加值發展,整合在地的一些優勢及資源,增加「教育、體驗、休閒」的附加功能,有效發揮統合戰力,強化消費者印象與忠誠,如此才能產生更大回響與價值,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打下永續發展的穩固基礎。
神秘客服務改善計畫
現今消費者意識抬頭的影響,且媒體通路的愈來愈方便,服務品質的優劣反應更容易引起話題,連帶使得企業或是商家的形象受到影響,所以大多企業為了檢視第一線人員的服務品質,將此稽核項目列入公司的品質管理流程之一。本中心以「感動服務」理念,建構第三方服務檢測機制,透過專業顧問的服務現場觀察,協助找出缺口,並提出改善計畫。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服務業是台灣經濟體系之基石,扮演穩定社會經濟之重要角色,顧客至上,服務品質與差異化發展,是服務業躍升卓越的關鍵指標,運用Kano Model導入服務設計,提升企業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

台灣經濟因應趨勢變化,重新出發之際,朝野對於紛爭不斷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應持續努力協商,並擬定良善的政策溝通模式,以突破困境創新轉型。服務業轉骨應當走向「3.5級產業」,即是以服務業為基礎,以人為核心結合「智慧資本」、「文化資產」、「環境資源」以及「科技資訊」,作為創新與加值的元素,藉此提升服務業的價值。

近來日本7-11因人力短缺,部分店家不再採取24小時營業,結果引起正反面的評論。服務業缺工的問題,不只日本如此,近年來台灣也日益嚴重。企業應如何因應?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