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競爭時代來了-中階主管領軍 全員經營啟動創新變革


  一家擁有142名員工的眼鏡銷售連鎖商,組織內部沒有設立管理職、沒有業績目標、社長任職為4年一任,這些經營方針顛覆了經管常識,然而這家企業從1986年創業以來,由廣島三家門市,成長到以廣島為中心,遍及全球的120家門市,並且屢次以員工最高獎金500萬日圓、社長沒有特權必須在現場接客等特例,被美國Gartner以經營管理上罕見的革新事例為題做特別報導。

  這家企業是日本眼鏡21。他們之所以可創造高經營績效,是在連結各門市的公司內部網路上,一個稱為「懇談室」的內部公佈欄中,眼鏡21揭露了從財務數據到業務執行狀況⋯⋯,資訊完成公開、鉅細靡遺,透過公開透明的開放式經營,達到以員工與顧客的滿足為目標的經營願景。可見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與環境日益複雜,組織知識積累對傳承與創新益顯重要。

眾知經營為顯學

  日本一橋大學國際企業戰略研究所教授野中郁次郎(Nonaka Ikujiro)教授提出,在企業創新活動的過程中,「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二者之間互相作用、互相轉化,知識轉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知識創造的過程。而知識轉化透過4種模式循環—潛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彙總組合(Combination)及內部升華(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當今時代應該重新重視「眾知經營」,也就是「集合眾人智慧的全員經營」。如果每位員工能抱持「自發性的經營者」意識自主作為,並且集結於堅定的經營理念之下,就能實現最完美的經營。「最完美的經營,就是基於眾知的全員經營」,這種經營方式,不但提升每位人員的工作價值,也提升了全體的工作成果,實現完美經營。此即為全員經營學的真髓。

  當今商業環境瞬息萬變,透過全員經營,員工更能發揮「知識機動力」,讓企業發揮強大的競爭力。促進員工成為「自發性的經營者」,有利於創新的發展,讓企業取得先機。組織扁平化讓所有從業人員都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潛力,無人置身事外,企業效率提升。

實踐全員經營學企業6大特徵

  野中郁次郎與勝見明(Katsumi Akira)出版之《全員經營學:翻轉企業的DNA》一書中,內文透過整理案例,歸結實踐全員經營哲學企業的特徵:

  1. 每位成員發揮實踐智慧,重複知識創造的「SECI模式」。
  1. 塑造全體與個別部分相似的「分形組織」。
  1. 讓組織「自我組織化」,兼顧創造性與效率性。
  1. 發揮「知識機動力」,更加靈敏面對變化。
  1. 設置「Hypertext 超連結型組織」面對突發狀況。
  1. 將組織「共同體=社群」化,讓員工的自我實現化為可能。

  而這些企業在推動全員經營過程當中,不約而同的共通點:1.以生而為人的「共同感覺(Common Sense)」為基準來行動。2.累積「自主性的體驗」。3.準備好一個容許失敗的安全網絡。4.平凡事非凡化。5.全員經營的模式語言─分形組織、自我組織化。上述的特徵與共通點,皆是有賴於領導人的熱情、勇氣與堅持,然而,實際上能充分感染到整個組織的關鍵,可以說必須仰賴中層管理人員。

  換句話說,全員經營管理哲學的落實,是「從中而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中層管理人員,具備在現場發揮實踐智慧的能力,還具備產生新價值、發現新脈絡,創造不同商業模式與收益的能量!

中階主管促進全員經營火苗

  大部分的人都是當了爸爸(媽媽)後,才學會當爸爸(媽媽)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晉升成中階管理人員,也是一樣的道理——中階主管,既不是基層幹部只要專心做好分內的任務,也不是一級主管,手中握有龐大組織資源,是介於上級與下屬之間的微妙位置。中階主管肩負的使命一為傳承,二為創新。

  根據《全員經營學》一書,中階主管是屬組織創新最核心的知識庫層級,如果一般組織架構是傳統官僚式金字塔形,知識創新的架構則偏向在中層形成紡錘型的膨脹狀態-中階主管面對組織鎖定賦予的願景與目標,影響判斷行動方向的文化,創造知識的概念與評鑑體系等多重因素,由中階管理曾帶領在適當的場域進行現地與現時(Here And Now)的創新。

  日本劍道講求「守」、「破」、「離」三個階段,「守」的階段:學生主要遵循一位導師所教授並務求精確即可。這個階段不用太過探索理論基礎,而是在「如何做 (How To Do)」上下功夫;也不要三心二意追求多種方法(論),專注在導師所要求的主軸,把功課做精就是了。「破」的階段:有了基礎實務的經驗,學習者會開始來思索原來所學關於理論基礎與原則,並會逐漸整合其他大師的論述,帶入自己的實務工作上。「離」的階段:學習者已不全然由他人(導師)所學習而來,更多是從自身的實踐階段過程中,創造出自己所領悟的方法(論),並應用在現狀的工作環境中。

  若以日本劍道「守」、「破」、「離」的層次來看,中層主管離開熟悉的「守」的層次,開始踏入陌生的「破」的階段,除了保持原有的行動力,更應該跳脫專注細節微觀的「蟲眼」,在行動中思考,以親身現場的觀察,在保持目標意識的前提,追求連結事物背後隱含的脈絡,以達到能具備宏觀的「鳥瞰」,帶動組織創新變革的可能性。

  組織的存在在於處理問題,提升人類幸福,而組織的智慧,需要在行動中落實。「實踐智慧」的組織化,中階主管必須秉持積極正確的態度,以消弭高層理念與基層現實之間的矛盾,此即目標的實現能力。由於市場的激烈變化以及資訊工具普及(如網路環境),西方也開始出現帶有全員經營精神的企業,譬如CISCO改變由上而下的決策,構築平台基底,打造分散型領導人,成為社群型企業;而Google集團也藉由能夠自主思考(Smart Creative)的員工,實踐全員經營。

  最後,引用《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一書中,「時鐘時間」(Clock Time)與「適當時間」(Timely Time)的概念,中階主管應該掌握時間雙重性,綜合協調兩者特性,讓效率與創造兩者並存,驅動組織創新。


~ 作者推薦 ~

  • 《全員經營學:翻轉企業的DNA》

作者: 野中郁次郎, 勝見明
譯者: 黃靜儀
出版社:中國生產力中心

  • 《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了解創新的最後一本書》

作者: 野中郁次郎、勝見明
譯者: 黃靜儀、魏定中
出版社:中國生產力中心

更多資訊請參考
CPC線上書城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完整的經營管理、顧客服務、人才培育、策略規劃相關書籍,以滿足企業不同層面的需求。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
變形金剛組織經營術

本管理工具就以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變形蟲」經營術為基本原則,整合應用創新矩陣、品質機能展開、策略技藝藍圖、單一重點教育、流程管理,以及價值鏈知識社群與專案管理等管理方法,使組織能快速變換並確定最適競爭策略,進而即隨時形成變形金鋼運作機制,以強化的流程管理、價值鏈實務社群以及價值鏈專案管理等,隨時能戰勝瞬息萬變的競爭對手。

*
一堂百億的重生課》日航哲學&阿米巴經營法 讓鶴丸之翼遨翔天際

日本航空2010年被透過《企業再生法》宣告破產,京瓷、KDDI 的創辦人稻盛和夫臨危授命,接下重整日航的重任。稻盛和夫讓員工們透過行動指南的「日航哲學」以及部門個別核算制度「阿米巴經營術」,實踐全員經營,300多天後鶴丸之翼再度遨翔天際。

*
為全員改善注入DNA

今日管理提到的「品質」必須是「全面品質管理(TQM)」,在組織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組織環境中,更須要所有成員對組織成長的參與,具備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並進行改善的意願與付出行動力。因此,組織內有效推動團隊改善活動、標竿見學,以及盡責文化,有實質之必要。

*
翻轉企業的DNA從全員做起

上司的工作不在管理部屬,而是在引發部屬的工作能力,公司沒有設定業績目標,而是靠工作倫理,並把自己負責的商品確實做到差異化,這樣的作法讓責任感油然而生。

*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學

阿米巴經營法是從組織細分成由五至十人所組成的小型集團(變形蟲),將企業的組織劃分成賺取利潤的獲利部門,以及以間接部門為中心的成本中心下的非獲利部門兩大類。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