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員改善注入DNA

- 撰文者:
- 2018/02/22 瀏覽數:4385
前言
資通訊科技的不斷創新與應用,開闢新世代的競爭模式,過往憑藉著「資訊不對稱」所創造出的相對優勢已經正在消失,個人式的專業或領導風格所創造的成功,已被團隊合作或集體參與式的卓越經營事蹟所取代。「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團隊」,組織是眾人的集合體,團隊就是要集合眾人之智、匯聚眾人之力方有綜效。
今日管理提到的「品質」,已不僅在產品的製造或是服務的提供,其必須是「全面品質管理(TQM)」,此含括在組織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與環境塑造之中。此間,組織更須中所有成員一同參與組織的成長,能具備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並進行改善的意願與付出行動力。
日本知識創造理論之父野中郁次郎,及媒體工作者勝見 明在著作「全員經營學」中,以十餘家成功案例,切中今日組織力量的關鍵在於組織所有成員對組織、對工作的認同,並發揮個人職能於職場之中。
「全員經營學」重要在闡述「員工必須是團隊的一份子,同時也是團隊的領導者」、「對自己工作要掌握自己的領導權」、「讓每個人都懷抱『經營者意識』」…等含義。
相同地,日本京瓷株式會社的創辦人稻盛和夫名譽董事長研究出「阿米巴經營」,其以「經營並非只由部分經營高層執行,應由全體員工共同執行」的理念貫徹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
小組組長的判斷或需求,隨時調整組織的型態和工作方式,各小組間可以相互調度人力支援,各小組的組成人數時有變化,但也在人員相互流動互動中,讓改善手法、創新思維得以不斷相互激盪出創意與巧思,持續精進。
全員改善注入DNA的三方法
企業要讓全員參與改善,讓員工有參與感、成就感,並在工作場域中,隨時保持「改善」、「好,還要更好」的心態與知能,有以下三個方法提供企業運用。
- 推動團隊改善
組織要建立全員參與改善的機制,建構全員改善的環境、制度,讓員工能參與組織的發展,更能以團隊的方式進行目標式績效的提升。員工參與團隊的運作,一則在群體的互動中,可以結合眾人經驗(例如腦力激盪的運用)或發揮一己之所長,更可以產生歸屬感,有助於強化對組織的認同感、安全感、存在價值感、工作使命與成就感。
本文前述提及「全員經營學」、「阿米巴經營」中展現的實例,都顯示組織要成功,要重視每一位成員的能力,並提供得以發揮的平台。關於「團隊改善活動」方面,從過往國內推動已久的品管圈、專案/品質改善小組…等,到今日許多企業內針對改善目標所設立之小集團活動、改善小組、創新小組、精實改善(LEAN)、生產保養,以及六標準差等活動所成立之專案團隊,皆屬之。
團隊改善活動進行同時,除目的性達到改善現場的製程效率、解決產品品質等問題之外,最重要是組織人才資本在過程中的養成,實質有助於累積強化企業經營體質力。
- 善用標竿見學
「見學」是標竿學習的一種方式,以實地考察、觀察的方式進行學習。英國標竿學習大師Robin Mann精要闡釋:「標竿學習就是從他人的經驗中加以學習。」組織推動品質經營,致力從事本身改善的過程中,能跨出單位,進行單位外的學習是必須,也是必要。
標竿可以來自於組織內不同單位,也可以尋求同業、異業間的學習。除了能在師法他人成功的做法中快速應用,見賢思齊中突破問題盲點外,對一些自以為已做得不錯的幹部或員工,也可在親眼見識與身歷其境中,觸發不再以管窺天,必須持續再精進的體悟。
然學習必須有其目的!標竿學習結合柯氏四階層的訓練評估模式(Kirkpatrick's Four Levels of Evaluation),也須追求訓練(學習)成果能推升至第三階層、第四階層,即對學習者本身的行為改變,以及實質對組織績效產生正面的影響。
故在安排標竿見學的過程,除了事前讓學習者知道學習的主題、目的之外,更必須讓見習後,能回到工作崗位進行實質改變。因此,在見學前就必須明確「交付作業」(可參照下表),提供學習者由學習的過程連結到行動的實踐。
當然,主管必須就學習者見學後提出的內容,進行交流分享,以及督導行動方案之推展與提供必要之支援協助。
見學建議、心得與行動方案表
- 育成盡責文化
「盡責」的觀念不僅只是負責完成工作,更是要完成「自己承諾的事」,能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在「實踐成果、達完成績效目標」之下,即使遇到不可抗力的意外,不能有「我都已經盡力了」的態度,必須「正視問題、承擔責任、解決問題、付諸行動」。
然組織盡責文化的推動無法一蹴而成,舉凡組織文化的培育可以考量:
- 在管理層級方面
可以由幹部先接受訓練、舉辦讀書會等建立共識,持續互動交流中對盡責有更深體悟,方能對部屬以身作則。
- 在基層員工方面
除了善用海報、標語等宣導外,重要是組織能發掘符合盡責事蹟之人、事。幹部可以利用早會或安排於會議中進行公開表揚、提供獎勵。此外,組織內現有廣宣導媒介,例如:電子郵件、刊物、牆上電視…等,都可以做為宣導及表彰符合盡責事蹟之媒體。
結語
組織由「人」所組成,最重要的就是運用與發揮員工在工作上的經驗。員工在工作崗位直接面對許多問題,如能集思廣益、匯聚眾智,共同討論提出解決方法,讓員工參與、享有工作中的改善成果,彌足珍貴。
全員改善中強調,組織能建立成員參與改善的平台,加上成員能認知到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與任務,能全力完成本份工作,如實地將完成的成果交給下一位,過程中成員能具備「再多加一份盡責」的意識與執行力,如此接棒、累積成果,創造組織的成功,榮耀與成就感更能回饋到組識中的成員,也是善的循環。
【參考資料】
- 卓越經營服務網
- EMBA雜誌366期 2017/2
卓越經營服務團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距離嚴重影響食品安全的「塑化劑」事件,也不過才經過兩年的時間。國內竟又爆發不肖業者,運用工業原料「順丁烯二酸」調配出毒澱粉的事件,幾乎台灣的特色小吃如:肉圓、粉圓、肉羹、黑輪、豆花都先後傳出受到污染,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就連未使用毒澱粉的店家,也因民眾的疑慮而生意一落千丈。

上司的工作不在管理部屬,而是在引發部屬的工作能力,公司沒有設定業績目標,而是靠工作倫理,並把自己負責的商品確實做到差異化,這樣的作法讓責任感油然而生。

美國貝恩公司自1993年迄今約每2年針對全球管理工具與趨勢進行調查,對象為全球各大洲之高階經理人,從TQM使用率及滿意度趨勢來看,使用率從早期之70%左右,降到2015年(2014年調查)近30%,但是滿意度始終維持在近80%;這可能和TQM的特性有關,其非導入使用後短期可立即看到效益之管理工具。企業比較願意導入現場改善或精實管理等較易且快速看到效益之管理工具,TQM是一種強健體魄之體系制度,不易速成。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