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Waste」不再有廢棄物,談循環經濟

瀏覽數:4278
關鍵字:


  最近看到台灣一片霧茫茫本來以為天氣不好其實是空氣污染,從外境飄到台灣的PM(particulate matter)就是空氣中類似灰塵的懸浮物,只要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細懸浮微粒,就稱為PM2.5,它的直徑不到人類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會經由鼻子、咽喉進入人體,會沉積在支氣管及肺泡中,導致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支氣管纖維化等,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所有器官都會被影響,PM2.5會導致哮喘、肺活量下降,夾帶的重金屬毒素,讓人體免疫系統中失常導致巨噬細胞破裂而死,影響免疫功能產生很多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過去的空氣污染好像是企業或是國家產業應該改善的事情,漸漸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已經成了全民應該努力的目標。

  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模式分析結果,我國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來自境內污染源比率約60%~66%,34%~40%則自境外傳輸,也就是鄰近國家的空氣污染物隨著大氣環流傳到我國,如中國大陸霾害於冬季隨著東北季風或冷氣團南下影響臺灣,則可分為工業源(如電力設施、鍋爐、鋼鐵業、石化業、水泥業、化學製品製造)、移動污染源(如交通工具)及其他污染源(如餐飲油煙、營建揚塵、露天燃燒)等。我國的環保署為此了改善空氣污染的品質訂定許多的政策包括108年空污紅害日減半、119年公車與公務車全面電動化、124年機車全面電動化、129年新車全面電動化等等的積極的作法,而目前中國大陸於2018年1月1日開始體現「綠色稅制」法律-環境保護稅法,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大陸的環境保護稅成為營改增試點改革後第一個通過費改稅新增的地方稅種,承載著助力保護和改善環境的重要功能,同時增加了各企業在環境保護下所產生的營運成本,各企業也尋求新的產品綠色設計、如何將資源再利用回收、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與碳排放量的問題。

  臺灣地狹人稠,環境資源有限,因此建立循環型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加強能資整合,提高廢棄物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塑造零廢棄、低能耗、環境友善社會的工作,更顯重要從生態經濟理論為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來看,在經濟的發展下而仍可以透過系統的運作維護生態的平衡,並注重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資源節約,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本質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經濟活動生態化,都是堅持環境可永續的發展,過去從美國建築師麥唐納(William McDonough)與德國呂內堡大學教授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合寫《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一書中提出循環經濟,布朗嘉提倡「No Waste」,也就是心中不可以再有「廢棄」的概念,所有製造的過程,從過去既有的線性的經濟都能轉成循環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的模式,產品的生命週期可以是「從搖籃到搖籃」。

  針對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SDG13-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指出應採取相關措施以因應氣候異常導致的全球經濟及企業永續發展風險與衝擊。因此國內各廠商開始特別重視企業內能源議題,積極回應政府能源政策,致力於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持續推動節能減碳措施,逐步降低能源耗用,進而減緩全球氣候變遷,而國內從循環經濟角度而努力的企業,就從製程改善、綠色材料運用、減量包裝、材料的重複使用等等去努力。

     如永光化學106年導入碳排放減量,過去永光從環境會計導入到MFCA 物質流成本會計的導入從源頭材料到產品各階段能源成本耗用的審視,最後運用工業4.0的概念智能化的科技,隨時監控從材料到生產溶劑的耗用對於環境的損害,透過生產設備的優化改善減少電能的耗能、增加熱溶劑回收燃燒產生蒸氣增加蒸汽回收減少碳排放,生產製造過程是產生環境汙染的主要來源,持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運用智能化的管理於製程、流程、物流以及自動化等項目持續推行綠色生產改善將空氣污染物降到最低,成功的導入降低碳排放預計每年可以減少碳排放量為4,935公噸。

     從綠色建築硬體的改善:如台積電綠能區全球首創以 RFID eTag 技術建置的智慧型停車管理系統▬透過高準確度動態車流量監視與控管提高停車效率,達到可靠的車輛安全入廠識別與高效率的動態停車導引與尋車查尋;由於節省了大量停車與尋車時間,降低汽車所需的燃油與廢氣排放。以中科廠為例,每年可節減少 422噸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相當於種植 36,310 棵樹。

     從廢料食品級的寶特瓶回收做成纖維級的產品:如遠東新世紀(遠東紡織),變成高附加價值的環保的撥水紗讓跑步者在跑步的時候可以將汗水排出,外層近紅外線的反射纖維這些功能讓回收的再生品變成了創新產品凸顯其價值都是很好的循環經濟的案例。

     每個企業都極力在循環經濟上做努力,透過政府的綠能相關政策並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運用智能化及創新商業模式推動,讓國內所有的廠商注重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行銷,以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 的3R 概念去推動公司的產品設計、生產和行銷,並結合企業社會責任要求,掌握綠色商機,再創綠色的價值。

參考文件:

王貴明,產業生態與產業經濟:構建循環經濟之基石,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7)

陳良榕,天下雜誌607期(2016)

隨手做循環經濟,能力雜誌742期(2017)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污染防制大作戰(2017)

行政院環保署環境白皮書(2016)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