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環境驟變趨勢下-中小企業因應之道

瀏覽數:4523
關鍵字:


  近年來由於於各國經濟的開放,貿易的自由化,全球面臨市場快速變化,因而全球進入了自由開放的全面競爭時代,產業的疆域模糊了,製造版圖重新洗牌,競爭者不斷出現,勞動人力不足與生產資源有限等議題一直衝擊著各個企業。

  各國製造業都面臨著「全球競爭」、「產品生命週期縮短」、「需求多樣化」、「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增加」及「能源不確定性」等新挑戰。且各種多元文化價值的差異,在目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動向混亂與經營環境劇烈變化的環境中,產業經濟依存度驟增、環境變動敏感度加劇、市場需求多樣化與快速變動,帶來了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變化。

  企業必須由以往的「因應」環境變化,調整至「預應」環境變化。而且要能「正確快速」的因應環境變化而調整企業營運模式,才能在此惡劣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得以永續經營。

  企業若因無法適應環境而遷徙至人工成本較低,優惠較多的國家或區域,卻仍帶著舊有思維,不思精進再造,就如同飲鴆止渴,企業將無法改變失敗的命運。若只考慮當地補貼政策、低勞工成本,東南亞遲早會升級成為高成本勞力密集區域,變成下一個中國大陸,則企業將無從擺脫游牧宿命。所以企業要圖永續經營唯有啟動變革,挾創新思維探路,才能開創康莊大道。

  現今各國的政府為了因應全球產業變化紛紛提出各種產業升級計畫: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技術計畫(AMP);南韓「下世代智慧型工廠」「高級先進技術國家計畫」(簡稱G-7計畫);德國「工業4.0」;中國工業部頒布(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畫)以及日本的「人機共存未來工廠」「智慧製造系統(IMS)國際合作計畫」等都透過政府力量聯合各界,競逐智慧製造科技,建構智能化製造、生產、銷售系統,來達到快速反應或精準預測的需求。

  所以產業供應鏈垂直與水平的數位化、智能化整合,提高供給速度將成為全球搶單競爭關鍵。

  台灣產業結構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要如何在產業環境驟變趨勢下生存與發展將是嚴峻的課題,我們須務實的來審思台灣的中小企業如何因應與推展,在理想、理論根據與事實狀況未結合找到一個合理可行的導入模式前,中小企業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是經不起一連串錯誤的投資與失敗,雖然要有創新突破的決心與行動,但務實的決策更是確保企業不敗的根本。

  中小企業的特性是靈活度高但資源有限,在此狀況下,中小企業須以精實生產、精實管理來奠定良好體質,穩紮穩打逐步改造,才能帶領企業轉型升級脫離紅海戰場。

  精實生產與管理就如同習武者須先蹲好馬步站好樁一般,雖然是基礎工作但是相當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須有良好的基礎萬丈高樓才會穩,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企業須以標準化為根基,從組織、流程、設施、學習、機制、營運等各方面全面精實化,自我診斷列舉所有可能浪費的地方,設定作業標準與衡量基準,依企業內部資源與重要性,分階段執行,徹底消除各單位各細節中的浪費,使企業達到精實化的水準。

  唯有先求精實才能打造高質量精實化企業,讓企業在最經濟的資源下,達到最好的營運績效水準。也唯有如此中小企業才能面對隨時驟變的產業環境而不退敗。

  以精實管理奠定基礎,再依企業階段性發展的需要與資金運用狀況,逐步投入各項智能化設備與設施,如此才能經濟有效。不要迷失於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為了智慧化而智慧化,而是公司徹底深思與規劃企業的未來發展藍圖與階段目標後逐步的投入企業營運資源來構建,絕非一步登頂。

  我們常看到企業花了大把錢買了先進設備確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益而懊惱不已。就如同花了大把錢買了一輛先進的超跑,但駕駛技術不好或沒有適當的後勤維修保養,那麼超跑很快的就成為一堆廢鐵;或者沒有那種馬路可以讓超跑充分發揮,走走停停,那麼開超跑是一種折騰而不是爽快的事情,所以要依企業外在環境與內部資源作最適當選擇。

  未來中小企業的人才水平,將是企業推動轉型升級與再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如同有一部好的超跑,也須有好的駕駛,才能充分發揮超跑性能。要成為優秀的企業,員工的培訓與能力的提升是重要的一環。

  企業除了一般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識之外,必須在發展基層技術和整合應用同時思考,以「精實管理」為基礎,發展「智慧自動化」「物聯網」、「智慧機器人」及「巨量資料」等相關技術與知識,整體架構一完整的培訓系統,有計劃的招募與培訓人才,如此才能逐步的去達成優秀企業的目標。

  未來在經營環境劇烈驟變下,期盼台灣的企業能在這一場生存淘汰競爭中,克服萬難,提升整體競爭力,再創亞洲4小龍之首的光環。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