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學習,訓練翻轉

瀏覽數:3082


  「翻轉」兩字最近因為選舉而變得十分熱門,但其實這兩字早已在教育界熱騰騰幾年了。「翻轉學習」近幾年在台灣教育界竄起,越來越多的老師嘗試「翻轉學習」的教學方式,迅速成為教育界的發燒顯學。我們從小到大所接觸的傳統課堂講授方式,是由老師來訓練學生「記憶」與「理解」這類的認知學習項目,到了「應用」與「分析」能力,多數還能透過練習、實驗與測驗來達成,但若到了較高層次的「評估」與「創造」能力,則常因講授模式的時間有限與互動不足,最後無法由老師來完成引導。

  而「翻轉式學習」顧名思義,就是翻轉原先傳統的講授方式,將「記憶」與「理解」能力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而「應用」、「分析」以及「評估」與「創造」等較高層次的能力,則可藉著課堂上的教師引導或與同儕間互動討論及合作學習來達成,換言之,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極難被培養的「評估」與「創造」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現在有較多機會可以藉由老師的課堂引導來達成。

  筆者先前因為TTQS計畫有機會至許多企業輔導與評核,發現許多HR在辦訓上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都是與訓練成效有關,除了訓練成效不易評估,難以彰顯(這又是另一個議題,容我下篇文章再議)外,其中最常遇到的不是員工將訓練視為花時間的事,就是將訓練視為可以放輕鬆的時間,因此在在職訓練中,參訓者不積極、不投入的表現,似乎都快成為不是異常的異常狀況。這樣的結果,多追溯至源頭便可發現問題所在。

  目前企業所規劃之訓練,仍是以主管派訓或是設定為必修的課程佔絕大多數,真正可讓員工依自己職務需求,自發性主動報名的課程則是相對的少很多。在此架構下,對於參訓者來說,很容易便遇到不切合自身需求之訓練,學習動機弱,因此課程中便容易發生打瞌睡、滑手機、上網、頻繁回辦公座位處理公務…等負面行為。

  但許多辦訓人員在面對參訓者這些負面行為時,卻多以請講師於課堂中更嚴格的督促或是增加考試比重的方式來因應,在此循環之下,就會出現華人社會常有的教育現象:

  1. 「課堂參與率低」課堂中學員對於講師的提問或回饋皆反應不大,學習動機低落;
  2. 「知識無法深化為能力」擅長利用短期記憶(死背)應付填鴨式的測驗,但訓練一結束後,便立刻將所學全部還給講師。

  上述問題,除了在制度面上(派訓制度及必修課程的規劃),應再依各企業的訓練政策與制度進行調整外,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學員可以從「知識接收者」翻轉為「主動學習者」,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減少課堂中的負面行為。

  如果將翻轉學習也應用在企業的教育訓練上,把一切關於訓練的設計與執行都以參訓者為中心,自然會考量到參訓者的背景、能力與需求,以及該採用什麼教學方法與教材,但是「以參訓者為中心來規劃課程」是否可以落實,前提則是在於是否有做好事前的學員遴選,若是參訓者間的背景與先備知識落差很大,則是會大大地影響他的可執行性。

  而在翻轉訓練中,講師的角色也將由原先的「傳道者」翻轉為「引導者」,不再是以講授方式直接的教導參訓者知識性的概念、問題的所在以及解決的方式,而是透過提問或討論的方式,引導參訓者去思考、探索各種可能性,無論是透過與講師的互動相互激盪更多的想法,或是從聆聽同儕分享的實務經驗中反思自身工作環節,經由自己或小組所思索、整理、連結和歸納出的各方資訊後,再推論出最後的解決方式,不僅可以協助參訓者釐清觀念、深層思考甚至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畢竟「聽過的會忘掉,看過的會記住,而做過、思考過後的就會是真正的明白」。

  因此,筆者對於翻轉訓練有下列三點建議:

  1. 不直接給答案

人在聽到熟悉的事物時容易失去專注力,而且一旦慣於當接收者,便會自動關掉大腦中思考的開關,直接選擇用記憶的方式來面對所接收的資訊。況且職場中所面臨的問題,多非「是非題」或「選擇題」可以解決的,所以應該學會的是如何思考的能力,而非既定的答案。

因此在翻轉訓練的課堂中,講師應該拋開傳統的講授法,對於每項議題或案例並不應直接給予一個既定的解答,而是透過引導及討論,帶領參訓者學習思考「問題與解決之間的的邏輯及路徑」,從課堂中獲得的應該是思考的方法而非一個制式化的名詞或答案。

  1. 注重互動

透過題目的建構,將問題由淺入深的切割,引導參訓者的討論與問答;講師在課程討論中的角色應是隱性的,主要還是著重在學員意見的表達,但在實際的討論過程中問題未必可以被結構化的進行討論,因此讓議題不要過於發散、討論過程更聚焦更有結構,講師適時的導引還是不可或缺。

在台灣教育中,參訓者不習慣主動、積極的爭取發言機會,可以透過激勵的方式或是透過課程設計,讓發言機會平均分配,提供每一個參訓者都可以透過討論來表達與溝通自己的看法,而不只是講師一個人的獨腳戲。

  1. 落實學員遴選機制

翻轉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便是參訓者的課前自修,可能透過視頻教學或要求課前閱讀指定教材、準備個案分析討論等方式進行。但筆者認為,若運用在學校教育或職前訓練中或許可行,但以在職訓練來說,事前還需要花額外的時間準備受訓資料,對受訓者無疑是一大負擔。

因此,建議辦訓人員可更確實的落實訓前學員遴選機制,讓每位參訓者所需補齊的先備知識降至最低,如此一來,訓練對員工來說才不會只是一個不得不參與的苦差事。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