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正確的導入觀念

- 撰文者:
- 2019/05/24 瀏覽數:3478
因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與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現今市場所需要的商品皆己朝向少量多樣的方向調整,雖是同一類型的商品,但皆需延伸出不同的樣式,以致產品類型眾多,生命週期逐漸縮短,雖然生產工廠己經盡可能利用組織方式區分不同生產課或應用精實生產的概念以U型線方式來進行生產與控制,以因應此種變化,但由於過程中的資訊並不透明且仍存在許多問題,因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而隨著工業4.0概念的出現,許多企業己將其納入未來再進化的思考重點,不惜投入許多資源來進行設置,但卻無法收到預期中的成效,其中的問題多在於發展過程中忽略了重新檢視公司發展的目的與目標所致,缺少了應有的整體規劃,僅一味的追求先進自動化與IoT技術導入,最終導致系統與實際管理需求無法搭配的狀態,反而浪費了這些資源的投入,產生更大的損失。
故建議企業在導入前,需明確公司真正的需求與目標,問一下自己為何要導入,待明確後,找落差所在,在總體的目標下進行分段的改善,最後型成工業4.0的整體發展架構規劃,才能有步驟的達成公司預定的目標。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工業4.0的發展首重在企業現有問題的解決,再利用IoT工具與自動化技術,抓出關鍵資訊進行監控與分析。
整體規劃上將會以公司營運作業水準的提升為主軸,再於過程中導入必要的ICT、IT及IoT相關工具或技術,一如圖1 工業4.0發展思考架構圖所示,工業4.0的發展規劃是以ICT・IT・IoT活用水平與企業營運作業的執行水平這二個軸線來判斷目前企業工廠於工業4.0發展上的等級,再據此提出階段性的發展計劃,提高企業營運效益。
在ICT・IT・IoT活用水平部份,主要分為連結、數位化、可視化、數據應用及商業模式等五個部份,而營運作業部份則分為安全、品質、成本、設備保養、生管/物流、環境與改善等幾個部份,就過去的輔導經驗中所得,現今大部份中小企業對工業4.0的發展皆停留於水平較低的狀況,於IT的應用上也是如此。
故第一階段的改善通常會建議先將企業營運流程的部份精實化,其後再於第二階段思考如何應用IT(MES…等系統)於工廠流程的固化與資訊數位化上,第三階段再配合工廠營運作業能力的提升來導入必要的ICT、IT、IoT的工具與技術,並於合適的成本下應用,以達到最大的效益。
二者需相輔相成,以階段發展的方式規劃如下圖所述的階梯式發展模式才能讓工廠真正進行翻轉,變成真正的工業4.0工廠。
圖1 工業4.0發展思考架構圖
另一方面,除了應用ICT、IT、IoT的工具與技術來協助企業進行生產能力升級之外,營運能力的提升與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何創造出以積極的態度帶領經營團隊不斷創新經營與執行績效提升的組織,整合內部包括銷售系統、生產製造系統與相關後勤支援系統,將經營績效與個人績效、獎酬連結,以共榮共享理念,讓全體員工能一同為公司的願景、目標而努力。
其中,稻盛和夫所提出的阿米巴經營模式目前正廣受企業的歡迎,應用BU制的觀念,將組織以責任中心區分為收益中心、成本中心及費用中心三大部份,明定各中心應負擔的權責,重新規劃組織模式進行運作,以事業部組織分權而治的理念,實踐權責相符的管理模式,使企業組織效益擴散,期盼事業部組織的收入與成本責任各自獨立承擔後,以制度引導員工定期掌握績效狀況,從差異中發掘存在的問題,持續追蹤改善對策與成效,進而培育出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也讓公司主管以嚴謹的態度帶領經營團隊,透過客觀合理的衡量基準,讓努力付出的員工得到應有的激勵,進而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促進公司的成長與競爭實力,強化企業經營體質,亦可於此過程中以更全面性的角度培育各階層接班人,進而獲得企業永續生存與發展之機會。
而應用BU制度的運作,讓員工能更積極的投入工作,在意自己所屬BU的經營成效,使公司在發展工業4.0的工作上能更加快速及準確,不致讓組織內部產生為了工業4.0而做工業4.0的想法,真正做到如先前所述工業4.0的發展首重在企業現有問題的解決與效益的創造,這樣將企業運作制度與ICT、IT、IoT的工具與技術的結合才能創造出企業最大的營運效益,也才是導入工業4.0真正的目的。
【參考文獻】
- 推動產業發展工業4.0最佳實務研習會
- Institutional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s by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Practitioners, JMA Consultants Inc.
ME Bench經管效能評量平台
ME Bench主要協助顧問及企業主管,能透過評量即時掌握公司目前現況,如瞭解員工對組織的認知、釐清知識管理的重點、各產業數位轉型的程度等,以此盤點自身經營管理之優勢。
卓越經營服務團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猜你喜歡

透過工業4.0所提出之智慧裝備、設備聯網、訊息整合等智慧化生產系統解決方案到雲端整合系統。若製造商願意進行智慧聯網的話,將可取得設備實際運作過程中的各項訊息資料,並可針對設備故障進行預測、降低與修復的作業,此足以改善生產設備的性能並讓設備操作達到更佳化的狀態。當智慧生產不再僅只於收集採集情報、分析情報與運用情報,更是可以創造新一波商業模式的發展。

自2013年於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後,在全世界引發企業經營思維上的重大變革。這波產業變革運動中還是觀察到一些企業經營應有「基本功」常見的迷思,本文特就此提出探討。

工業4.0趨勢銳不可擋,資訊科技的進步,使過去的夢想成為可能。若沒有經過合理化與標準化的過程,貿然運用資訊科技只會造成更大的浪費。資訊科技一直進步,工廠管理的本質不變,唯有掌握本質,才能善用科技。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