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使用IG的三個小撇步

- 撰文者:
- 2019/07/10 瀏覽數:3246
越來越多企業,透過社群媒體行銷,在台灣,FB(Facebook) 雖是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媒體,但你知道嗎,許多企業為了獲得年輕人的青睞,也開始在IG(Instagram)砸下大筆廣告支出。根據尼爾森調查,IG台灣用戶群以18-34歲最活躍,其中女性使用者居多,大部分用戶學歷在大學以上,而且有三分之二是在職人士。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要如何運用IG來做行銷,IG世代的生活與文化,是一出生就在網路時代,喜歡看圖片勝過文字、想要快速瀏覽和發現新內容、新趨勢,也希望成為社群的一員。FB雖然以圖文為主,但使用者多數還是習慣以貼文形式做為主要溝通表達,加上長輩的積極參與及廣告出現頻率高,使得許多人將FB當作「媒體」,而不是「社群」,是用來回顧過去貼文及抽獎用。
而IG與FB最大的不同,在於IG著重在「用精美照片/影片說故事」的視覺化內容,相較於FB,IG隱密性較高,營造出較強烈的社群歸屬感。所以圍繞著照片、影片和標題的IG,以簡單的圖像介面快速攻佔年輕族群的心,用IG貼文表達自我,或是用來追蹤朋友、名人、品牌等,這也讓許多企業注意到這個趨勢,也開始利用IG來做行銷。
企業註冊商業帳號後,除了發布貼文、還能從按讚或留言中找出與自己同屬性的用戶,並追蹤他們。通常被追蹤的用戶也會想知道追蹤者是誰而查看你的品牌,如果他們喜歡你的內容,就可能吸引他們的追蹤。
如果企業也想選用IG作為行銷工具,建議可以透過下列三個步驟,來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 確立品牌形象的專屬風格,來統一整體的貼文照片呈現方式
- 根據品牌現有或是潛在的消費者族群習性來訂定發文的頻率
- 善用IG的#hashtag熱門標籤(3-5個),吸引更多使用者瀏覽
若經費許可,也使用IG提供的付費廣告,包括圖片、影片、輪播格式還有限時動態廣告,來幫助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
然而,前面提到許多人漸漸不使用FB的原因之一 就是廣告數太多,當數量到一個臨界點時,消費者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獲得客觀、可靠或是有意義的解答,甚至對企業品牌產生負面觀感,這就需要靠企業主嚴格把關廣告的使用及呈現。
網路時代來臨,的確提供更多元的管道與消費者互動,如何掌握一個可讓顧客直接找到你的管道是所有企業行銷的不可或缺的課題。
參考資料:貿易雜誌 no.331(2019.01)
猜你喜歡

時下最夯的社群網路(如:臉書Facebook),除了讓粉絲玩遊戲外,也漸漸成為公司行號重要宣傳管道,列為重點行銷工具之一。透過台灣3M與零售業龍頭7-Eleven的Facebook行銷實例,適當的社群網路行銷也能替企業帶來莫大的經濟效應。

社群網絡盛行,行動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形成現在的「行動社群網絡」,消費者對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在如此趨勢下,結合「行動社群網絡」特性:專注閱讀、精準觸達、實體快速對接、無縫互動、地點定位做行銷規劃,以精準服務獲取消費者信賴及忠誠。

近期在網路上常看見「10個○○必去的IG打卡景點」或是「熱門網紅Instagram打卡餐廳」等相關標題文章,根據調查發現,18-35歲間的 Instagram 使用者,其中30%的人會事先透過 Instagram 上的照片來決定是否前往餐廳消費,不難發現Instagram已漸漸佔據周遭的生活圈,並成為人們選擇社交活動的指南。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