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醫院》AI客服「醫」次搞定 萬小芳LINE出醫病好關係

瀏覽數:6505


【文/藍硯琳 攝影/陳正興】

  打開LINE官方帳號選單,一雙晶亮大眼、面帶微笑、梳著包包頭的俏皮Q版人像莫名地吸引眼球。點選該帳號,清爽的界面上迅速跳出親切的招呼語以及健康資訊;隨著使用者點選,頁面下方浮現就診資訊、掛號查詢、該看哪一科等6大選單,提供身體不適,卻不知道自己該看哪一科別、不清楚就診資訊的使用者即時發問管道。

而它,不僅僅是單純的官方帳號,更是萬芳醫院所推出的秘密武器—聊天機器人「萬小芳」。

看重LINE使用效益

  被問到創立萬小芳的原因,萬芳醫院資訊室副主任許權廣想也不想地指出,由於科技進步,民眾早就習慣透過手機、平板獲得醫院端服務,不過即使醫院提供官網、APP讓大眾瀏覽查詢,但最常前往醫院的長者們,不一定會使用這些科技產品,「每天總機電話依舊響不停,一天工作8小時要接超過1,200通電話,內容不外乎是『我身體某地方不舒服,要看哪一科』等問題,所以我們就思考著,有沒有一種客戶服務,能協助我們避免掉重複性的回應,又能夠讓民眾喜歡?」

  考量客服人力分配和心理負擔,萬芳醫院進一步觀察就診患者對於科技的使用習慣,以及醫院內部同仁意見。許權廣發現,智能客服的應用與開發對於醫療服務有相當大的助益。

  不過要開發智能客服相對簡單,但要貼近使用者卻沒那麼容易,深知這關鍵問題的許權廣,開始分析使用者需求到底是什麼,這時,他開始剖析萬芳醫院就診年齡層,並察覺到一項令他意外的事實,那就是年齡層偏高,分析台灣醫院的就診年齡分佈,65歲以上的約為30%,然而萬芳醫院卻接近4成。

首創AI客服掛號

  「其實年齡層偏高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萬芳醫院的地理位置,所在的文山區民眾年齡層偏高,鄰近的平溪區更是台灣平均年齡最老的鄉鎮。」為了調閱資料,許權廣前往政府機關查詢,發現位在新北市近郊的平溪區,不僅人口低於5千人,同時也是全台灣人口年齡最老的地區,相對的,協助文山區醫療救護的萬芳醫院,就醫年齡層也隨之升高。

  有了這樣的了解後,萬芳醫院著手挑選智能客服介面,並分析市場上社群軟體優劣,這時觀察到一個現象,台灣僅2,300多萬人,但LINE的使用者就高達1,900萬人,約占全台總人數8成,且有94%使用者每天都會使用LINE與他人聯繫,使用率相當高。

  同時,還有一個很可愛的發現,許權廣笑說,「我們發現老人家有一個特點,他們不會逛網頁,也不會使用APP,但卻會使用LINE跟朋友聊天、發送親朋好友寫有『心情好人不老,好事好運跟你跑』等早安圖,對他們來說,這其實不只是問候,而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工具。」看到LINE的使用趨勢、即時傳輸特性,以及希望突破醫院冷冰冰形象的萬芳醫院,便與HTC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合作,將醫療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結合,在LINE介面製作上開發智能客服,成為全台灣第一家導入AI客服掛號的醫院。

總機、客服、諮詢師

  回想設定萬小芳形象、特色初期,許權廣指著電腦螢幕上呈現的明星彭于晏照片笑說,「我們一直想著要給萬小芳什麼樣的形象,院內女性同仁打趣地推薦帥哥的外表,可是你要知道,當上了年紀後,他們想要的服務人員,不是帥氣、美艷,而是『溫柔』、『友善』的形象。」

  其實萬芳醫院已賦予萬小芳3種不同功能的身分,從「總機」、「前台客服人員」到「回應來醫院健康諮詢的人」,因此為了選出最適合的形象,萬芳醫院設計出72張有著各式人種、表情、髮型、服裝的圖像。此外,更設計有溫柔、負責、陽光、友善等58種不同個性,並邀請院內正副院長、公關、資訊、社工等單位一起票選心目中最能代表萬芳醫院「萬小芳」形象。

  「一開始選定的『萬小芳』臉孔,比較成人看起來也偏精明,但是就實際面來說,前台服務人員不大可能穿設計圖上的短裙,而且一開始萬小芳的形象有點像個人顧問,這會給民眾很大的壓力,因此我們想說讓萬小芳能更與民眾貼近,從靈魂之窗來看,眼睛也不要過於鳳眼,最後綜合出現在你所看到的『溫柔』、『友善』形象。」對此許權廣以一句「30多歲的年紀、20多歲的外表、10多歲的活潑」,簡單明瞭的賦予萬小芳鮮明的人物特性。

  除了確定智能客服「萬小芳」所呈現的形象外,萬小芳應用面的設計也別具匠心。第一代的萬小芳,設計與市面上常見的智能客服一樣,以可愛舒適界面為主視覺外,也特別為病患打造問與答的「十八銅人」圖示,可以按圖尋找掛號科別。

十八銅人簡化問診

  許權廣分享,LINE具備有「互動性」與「即時性」,而當初以「十八銅人」的人型在智能客服中呈現的原因,就是因為許多長者不太會打字,就算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在LINE上陳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萬芳醫院提供十八銅人的正反面身體構造圖,只要使用者輕輕點選不舒服之處,系統就會自動跳出互動選單,最後導向適合的科別進行掛號認證,確保各年齡層在問診上的容易度。

  「很多民眾會問,我又沒有在萬芳看病,我為什麼要使用萬小芳?很簡單,我常會說,當你夜深人靜時,總有那麼一次會遇到身體不適、不知道要看哪一科的情況,這時就能詢問萬小芳。當然,假如曾有到萬芳就醫經驗,立即就能掛號,完整地解決病患需求。」許權廣說。

  2017年12月31日推出的萬小芳,最主要的功能是「該看哪一科」,許權廣坦言,初期的確沒有辦法如Siri一樣聰明、幾乎什麼都可以回答,對此萬芳醫院也進行調整,導入「診前筆記」、可將親友資料加入的「醫院帳戶」概念,另外搭配每月4次的「主打星推播」,不僅將院內年輕且優秀的醫生透過萬小芳介紹給使用端,同時也透過推播傳遞院內資訊及衛教訊息。

診前筆記優化互動

  「你我可能都曾遇過,有時排隊排很久終於進到診間,會發現怎麼看沒幾分鐘就出來?且醫生通常只有問到『你哪邊不舒服』時眼睛才會對著病患,之後就會轉向電腦打病歷,我們認為這樣的就醫體驗會讓民眾情緒『down』下來,因此做了一些改變。」許權廣以「愛的表白」打趣的替萬小芳新功能「診前筆記」取暱稱,當民眾透過掛號後,就診前一天萬小芳會主動提醒患者隔天的門診資訊,同時,透過診前筆記功能,事先將身體狀況記錄下來,例如:下背腹部疼痛、膝蓋痠疼等,這些文字將直接與院內病歷系統連線,同步顯示在醫生電腦內,當病患看診時,不必擔心說得不清楚,醫生就能斟酌文字敘述為病患醫治。許權廣表示,有些病患年紀稍長,若獨自就醫,家人會擔心病況敘述不清楚,家人可藉由診前筆記功能,事先在萬小芳中打上所觀察到的病況,與醫生進行良善的就醫互動。

總機通話量少21%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推出萬小芳後,對於業務或是醫療服務體驗來說,真的有達到加分作用嗎?許權廣肯定地強調,萬小芳上線第1個月,雖沒有大力推廣,但已有300位病患嘗試使用,且在醫院內部也廣受好評。

  「一般醫院就診習慣是,先叫號,然後等民眾進入診間接受問診;而導入萬小芳後,在等病人進診間時,醫生可以看病人前一天在萬小芳上的病情描述,事先有個概念,醫生認為這部分確實改善醫病關係;我們也發現,這功能同時加強病患的自我管理。」許權廣笑說,一段時間過後,病人間開始口耳相傳萬小芳的便利性,慢慢開啟萬小芳的知名度。

  此外在客服端的效益也相當驚人。原本一天會接起至少1,200通客服電話的萬芳醫院,在導入萬小芳後,減少21%通話量,許權廣表示這也發生了一件趣事,有一天早上電話量大減,總機一度以為是系統壞掉還急著找維修人員,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萬小芳。這一切也並非憑空得來,萬小芳透過累積10萬多條問題,來更加了解民眾需求。過去,萬芳醫院不能算是清楚民眾在乎的是什麼,以為民眾會關注的,無非是哪位醫生醫術高明、那天有沒有門診等資訊,但經過萬小芳的蒐集問題分析發現,民眾詢問的內容包羅萬象,例如:子宮頸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施打等問題,打破傳統既定印象。

  「在新版的萬小芳,我們就把腹痛、腹瀉、起紅疹等常見症狀,直接列在『十八銅人』界面下欄,不用讓病人來回點選!」而根據統計,民眾最常發問的,以「應該吃什麼藥」、「飲食應該怎麼辦」這2大類為主,對此萬小芳也透過不斷地修正,藉此將使用端所提出的問題分門別類,開啟建立資料庫的第一步,同時也針對最常問的問題進行解答,回饋給使用端,也減輕客服部門的回覆壓力。

  在發展智能客服之餘,萬芳醫院也將視野拉寬,預計讓萬小芳成為周遭「健康美食小達人」,讓醫院可串連社區。許權廣指出,考量民眾對於患病後的飲食疑問,目前正與醫院附近飲食店洽談,假如患者需要「少油」、「健康餐」,商家提供符合規範的餐點,滿足病患需求。「事實上這是有機會串連起周遭產業,已有店家表達意願,相信未來合作空間會越來越大。」

個人醫療小助理

  目前萬小芳已經提供衛教訊息、健康檢查、交通資訊等諮詢,未來將持續在室內定位、手術費用、剩餘停車位、跌倒通報、保險給付、交通資訊、遠距醫療、預防醫學、透明排程、藥物諮詢、醫病決策面向發展,讓萬小芳不僅僅只是智能客服,而是站在第一線,為使用端設想的「個人醫療助理」。

  自創立萬小芳至今,已累積超過1.5萬人加入,這樣的成績看在許權廣眼中,仍有發揮空間。「我希望萬小芳在2歲半的時候,能夠聽得懂人話!」過去萬小芳以圖像式互動為主,而預計在2019年6月份,希望能讓民眾與萬小芳以醫療為範圍,任意溝通、聊天,如同Siri一般聰敏,成為萬芳醫院的「數位醫學資料庫」。

  同時,萬芳醫院正積極與多家行動支付業者洽談,透過整合如「LINE  PAY」等支付模式於智能客服中,讓使用端能直接在該界面進行付款交易,擴大萬小芳的使用便利性。

許權廣認為,台灣都是成績最好的一群人當醫生,加上台灣科技高度發展、健保制度,不論資源或人才,在醫療AI運用上有絕對優勢。最後,也建議有意願投入智能客服的企業,由於使用社群軟體的費用較為低廉、宣傳速度快,可成為企業行銷策略的考量之一;此外,除了要顧及智能客服與企業形象的連結、客服與公關部門支持外,也需思考智能客服跨平台、跨地域性、多語言及與物聯網嫁接的特點,以便與時代銜接,一步步跨出院區,與台灣甚至是國際接軌。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9年5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