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草莓、覆盆子都難不了它》採收機器人摘出智慧農業新里程碑


【文/劉容皿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普利茅斯大學】

  它,小心翼翼地,先是選定,然後摘取,再放入籃中,整個過程費時約1分鐘,時而顫抖,時而遲疑,宛如剛開始學拿湯匙喝湯的小孩。它叫做Robocrop,是由Fieldwork Robotics開發的全球第一款摘取覆盆子的機器人。看起來幾個簡單的動作,但機器人1天可以採摘超過25,000顆覆盆子,遠超過人工按8小時工時所採摘的15,000顆,等正式商轉後,英國再也不用擔心缺工的問題。

脫歐的後遺症爆發

  英國還在為脫歐的時程而爭論不休,但後遺症已經爆發。當英國2016年6月公投脫歐後,來自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的季節性外籍勞工因英鎊大幅貶值,打工的獲利縮水不願來。尤其是漿果和蘋果農受缺工的影響最大。英國夏季水果協會(British Summer Fruits, BSF)表示,去年夏天缺工約15%到30%,已連續2年出現來不及收成而造成的損失。

  遠在千里之外的挪威的農場能影響到英國農場缺工問題嗎?普利茅斯大學機器人學系的講師史多倫(Martin Stoelen) 在開發Robocrop時,從祖父在挪威的農莊得到靈感。史多倫說:「我們模擬人的肌肉,像是二頭肌和三頭肌,還有伸展和收縮肌肉的方式。」最後打造出這款高1.8公尺,配有機械手臂的輪型機器人,夾取覆盆子的機器手臂由感測器和3D鏡頭所導引,利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來鎖定成熟的果子。機器人每10秒就可以完成摘取,並把覆盆子放於托盤,再依成熟程度自動分籃,接著便可直接運往各大超市。史多倫認為假如連覆盆子這等最軟且最難摘的水果都能摘了,還有什麼不能做到的?目前已在英國主要漿果業者Hall Hunter的溫室中開始現場實測,它將擁有4條可以同時運作的夾取手臂,預計明年就可以生產。其實,這款機器人已經飄洋過海,在中國進行摘取番茄、花椰菜等實測,只不過,造價70萬英鎊(約新台幣2,838萬元)的高昂價位會是商轉後的問題。

採收機器人聯盟

  不只Robocrop,採收機器人正蓬勃發展。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新創公司Root AI成功開發的一款名為Virgo的農業機器人,也能採摘番茄,而且偵測番茄成熟度的能力比人還好。Virgo目前也在美國和加拿大多處溫室進行實測,預計明年也可投入更廣泛的用途,像是採收小黃瓜、草莓、辣椒等。

  其他用來收成的機器人更如百花齊放,單單是研發收成草莓的機器人就有好幾家,最快今年底就可以上農場一顯身手。佛羅里達州草莓農集資成立的Harvest CROO,已成功開出一款全自動的原型收成機器人Berry 5.1,希望今年底可以開始服役。這台摘草莓機器1台可抵30人,配有16個機械手臂,利用攝影鏡頭和立體成相替每株作物組成數千幀照片,以判斷可收成的草莓。各種不同的自動化元件有利機器加速運作,足以滿足目前農場所需作業的規模。

  此外,西班牙公司Agrobot也成功開發摘取草莓機器人,將於明年在加州開始商轉,日本宇都宮大學也有一款,英國的Dogtooth科技公司不遑多讓,也開發出一款機械手臂。比利時企業Octinion也發明全自動的草莓摘取器在全球各地開發並測試,收成橘子、葡萄、蘋果、芒果的原型機器人也呼之欲出。採收機器人已經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9年7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能力雜誌

《能力雜誌》(Learning & Development),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出版媒體,以打造「經營管理的品牌+職場價值的推手」為編輯宗旨,提供讀者學得來的經管知識,以及容易用的職場技能,幫助讀者成為能動、能靜、能自主學習的職場菁英、專業經理人。

猜你喜歡
*
運用創新工具,推動食農教育

「食育教育」目前台灣在各方單位的努力之下,一般民眾已有相關的基礎概念,如何在以往的教材中突破創新,是現在我們該思考的相關課題,以不同的方式且透過教育、互動的模式,為下一代引導正確飲食觀念,希望透過食育幫助學生,認識健康飲食與其所帶給環境的正面意義。

*
不再看天吃飯》精準+預測 AI餵飽全世界

農業向來給人充滿汗水、泥塊的印象,從業人口不僅日漸減少,同時也邁向高齡化。再加上全球人口持續成長,面臨越來越迫切的糧食危機,導入AI的智慧農業,讓農業不再擔著髒與累的負面印象,也使農民脫離看天吃飯的辛酸。

*
我所看見的智慧農業-始於改善民生問題、帶動產業永續發展

面對全球可耕地面積縮減、氣候變遷的嚴峻考驗、農村人口老化與少子化造成農業人力大幅短缺及政府食安監管日益嚴格,在重重的考驗下是當前農業的最大挑戰。如何透過政府推動之「智慧農業4.0」計畫,在面對農業各產業所需之智慧化發展、需求皆不同,盼能透過新科技技術導入降低生產投入成本與資源,進而促進內外營銷,使產業進行橫向縱向之聯盟,才是「智慧農業」回歸到農業發展最初之本質。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