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每家企業都是科技業》全球產業瘋「數位轉型」

瀏覽數:3349
關鍵字:


【文/周尚勤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東方IC】

  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花費在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DX)的相關科技與服務支出,在2017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來到16.7%的高增速,2022年的金額更達到1.97兆美元。

  數位轉型花費如此高度成長,反映了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的高度需求。IDC對數位轉型未來幾年的發展,提出了3項重大預測,1.2020年,至少有55%組織將通過數位工具做決策,並改變市場和行業;2.3成的2,000大企業將撥出10%營收作為推動數位化戰略的預算;3.2023年有35%員工將開始與機器人或其他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工具合作,促使企業重新設計營運流程與招聘策略。

每家企業都是科技掛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調查也顯示,數位轉型計畫是2019年企業的首要任務,有33%企業的數位計畫來到成熟階段的擴張與精煉期,只有4%組織沒有相關規劃。

  特別的是,這股浪潮並不局限於科技業等特定領域或產業,它的影響非常龐大,透過數位技術影響個人及企業,乃至於社會階層,可說是囊括人類各方面活動的應用。如今,數位轉型已發生在各行各業,從製造、金融服務、零售、醫療照護、教育機構、大眾傳播到政府機關,都是數位轉型出現的場景。這也難怪,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會說:「未來,每家企業都是科技公司」。因為,在數位化時代裡,沒有一個產業能夠置身事外;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報告研究更指出,一國生產力成長率,與該國數位化程度存在正相關。進一步細分,IDC指出,在2019年高達1.25兆美元的數位轉型支出中,離散製造業(Discrete Manufacturing)、流程式製造業(Process Manufacturing)、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與零售業(Retail)等4大領域,費用占比高達將近整體的一半。

  然而,數位轉型在不同場景下,可能產生不同的應用重點,對於離散製造業、流程式製造業而言,在數位轉型上最重要的支出是「智慧製造」,同時也將針對數位創新與優化數位供應鏈大量投資;在交通運輸業,重點戰略放在貨物管理與智慧調度等「供應鏈優化」(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零售業則著重於全通路商務,包含商業平台、擴大虛擬體驗、新一代行動支付等。

星巴克AI登雲吸客

  透過數位轉型,無論是站在巔峰,或是在垂死邊緣的企業,都有可能創造新一波成長的機會,就連全球連鎖咖啡龍頭也不例外。成立48年的星巴克,是全球最大連鎖咖啡品牌,近幾年已經將「數位科技」納入業務核心,透過採用微軟的雲端技術、導入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增加顧客與店內物品互動,甚至導入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及名為「數位飛輪」(Digital Flywheel)的AI系統,研究顧客需求,判斷咖啡製作的優先順序、記錄每日進貨量,提昇員工效率。

  在更早之前,星巴克於2011年就已推出APP綁定行動支付,讓它能更有效地追蹤客戶面貌與購買行為,除此之外也透過會員制的累積點數,培養顧客忠誠度和回訪率,到了2018年,星巴克已有12%營收來自APP。今年以來星巴克股價上漲4成,它更宣佈入股以無人餐廳聞名的科技公司Brightloom(前身為Eatsa),下一步將打造一站式體驗服務,緊緊抓牢顧客。

百思買轉型專業顧問

  同樣是零售業的場景,美國3C家電連鎖店百思買(Best Buy)也因數位轉型這一戰而成功扭轉頹勢。7年前,多數人認為百思買無法在與勁敵Amazon的競爭中存活下來。但執行長喬利(Hubert Joly)上任後,把百思買變成科技業的數位領導者,專注在以科技豐富人們的生活。為了讓這件事成真,百思買利用價格配對機制,並將焦點從賣東西給顧客,轉為「提供建議」;員工也給予居家諮詢服務,讓顧客學習如何最有效的使用他們的機器;同時,它利用數據洞察顧客需求,提供客製化的推薦和協助。透過數位化轉型,百思買從2012年以來,股價從23.7美元翻紅至今年的74美元,漲幅超過2倍,如今,它也不再只是實體零售通路,更成功變身為專業顧問角色。

  不只私人企業可以從數位轉型中得利,就連國家經濟也與其息息相關。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資料顯示,全球經濟放緩對許多國家造成威脅,其中,葡萄牙正打算藉由AI刺激出口。葡萄牙出口總量占比GDP,從2010年的30%成長至2018年的44%,為了實現市場多元化,由促進出口與投資的國家機構AICEP發起AI平台,將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大數據(Big Data),為數以千計的企業提供客製化服務,例如:與合適的投資者配對,企圖在成長降溫的大環境下找到一條新路。

轉型成功5大關鍵

  數位轉型議題在各國遍地開花,美國是最大支出國家,而中國則是亞太區的龍頭,總支出占亞太區域的60%。然而,縱使這股數位轉型趨勢銳不可擋,但在執行面上,企業無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難題。麥肯錫調查指出,雖有8成受訪者表示在過去5年中展開數位轉型工作,但僅有不到3分之1的組織成功提高收益,另有7%的人表示績效獲得改善,但成果並未持續。麥肯錫訪問超過逾1,500名的受訪者中,點出他們所屬的企業執行數位轉型時使用的主要工具,這些工具也為目前大部分公司所仰賴。麥肯錫分析發現,成功轉型的企業布署了更多技術,其中不乏複雜的工具,如AI、IoT、進階神經機器學習等。這或許會讓人懷疑,廣泛的技術使用,豈不是會讓轉型難度變高、增加失敗率?麥肯錫進一步歸納事實並非如此,原來,掌握技術只是執行數位轉型的一部分,成功轉型的關鍵,更要觀察企業是否具備以下5類特徵與要素:1.有權力且理解數位的領導者;2.為員工建立數位能力;3.員工賦權;4.升級工具;5.透過傳統與數位並行的方法加強溝通。總結來說,數位轉型的挑戰不會停止,如何在硬體之外,輔以軟實力來支持技術變革,是企業最重要的課題。透過兩者相輔相成,企業才有機會站在浪尖上,免於被時代的洪流吞噬。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9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