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下一個新冠肺炎來臨,傳統製造業如何面對缺工危機?

- 撰文者:
- 2020/03/04 瀏覽數:2435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頻傳,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1月31日更宣布將此病症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8萬例(以維基百科統計至2020年2月25日止),除了各地民眾的健康受害以外,連帶影響許多傳統公司行號的商業行為發展。對於台灣企業來說,較低層面的影響如短期內與大陸對岸的生意往來停擺,若依據過往經驗,以SARS為例,病毒的活躍性會取決於溫度的高低,此波疫情可望在進入春夏交替之際的4、5月份獲得緩解,屆時大陸地區的消費能量也能逐漸回升到以往狀態;而較高層面的影響會落在擁有疫情爆發當地「湖北省」生產基地的台商,正面臨大量的缺工危機,以及世界各國對於產品衛生上的疑慮及異樣的眼光。
然而,這種突發性的災害往往無法先行被預測,但若企業經營者平時在生產管理中做些小改變,如引進智慧科技調整廠內人力資源分配、改善工作流程以提升顧客下訂單的便利性及保持生產週期的穩定運行等,來預防可能遭遇到的缺工危機,所受到的影響或許就相對的較小,盈虧的起伏也不會過大。加上台灣傳統製造業多屬3K性質(即骯髒、危險、辛苦),平時應當對於人力缺乏來做對接措施。接下來,將針對生產人力相關方面,分享一些與企業主交流接觸時,傳統製造產業經營上的案例給各位企業經營者作為參考與借鏡。
成立逾15年的中部數位控制工具機商,針對最耗費人工的階段「排料」進行自動化,透過機械手臂自動排盤及夾取,省去人力設計料盤定位的時間,優勢在於影像取得設施成本很低,難處是資料庫的建立及後端的軟體運算技術。更進一步計畫推動「即時報價系統」,整合物流、排程、生產週期及交期,一名業務只要攜帶一台平板,依據顧客的需求點選,就可以省去以往來回往返詢問各部門的時間,立即跳出精確的報價及交貨時間,有效提升業務的效率。
成立近55年的北部汽車零件製造商,因產業特性,許多工項大多遵循中心廠的模式去進行,外部的效能有一定的水準,因此,該廠從內部效率進行精進提升,透過培訓同仁同時擁有多工能力,以及紀錄工作SOP流程,即便是新進人員也能快速上手。加上安裝數據蒐集的設備,追溯製造設備的使用壽命,進而發掘生產上的問題點,來維持產線的穩定運行及產品的持續供給,以符合中心廠的訂單預測,紮穩與中心廠之間的信任關係。
成立近20年的南部飲料代工製造廠,面對產業低毛利率及大體積容量的限制,研發智慧倉儲系統來調整、降低整體倉儲成本,引進對於貨架與貨物的影像自動辨識技術,並透過AI來計算不同產品的消耗量與最佳的儲存空間。同時,內部人力能集中聚焦在通路商與市場消費傾向的預測以及食品安全相關的管控措施,提早因應相關促銷活動做好原物料的儲存與生產換線的預備等配套措施。
經由這些案例,可以發現到在科技電子、智慧製造當道的世代,已經有許多企業正施行著,「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更是一大主流應用趨勢。除此之外,打破外界以往的刻板印象,所謂的「AI人工智慧」不再是非得要全面啟用機器人,或是全面導入電子化等目標,只要企業能發掘自身的需求,針對公司生產或營運上最重要的「痛點」去切入及改變,也能獲得一定的成效。這些改變亦會成為未來高階智慧製造的奠基,使經營者更加有信心及基礎繼續發展下去。
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過「走得多慢都無所謂,只要你不停下腳步」,在與企業交流的過程中,其實許多經營者初期也不知道如何哪裡需要改變,或是如何做出改變?外界的新知識與技術越來越進步,如何去運用?然而,如果不開始學習在有限的資源及成本之下嘗試各種看似可行的方案,就無法邁進下一個階段,時間一久,就有很大的機會被市場淘汰。不妨藉由持續的學習與失敗經歷的萃取,培養成功的養份,這次A方案不行,累積一定的資源與能量(如足夠的資金、新技術、新人才等),再挑戰B方案;B方案不行,再挑戰C方案,依此類推…。為下一次突發的災害及變動預先做好準備,將影響層面降至最低,更甚者,能化危機為轉機,闖出企業的另外一片天地。
猜你喜歡

人稱「可樂先生」的可口可樂公司前總裁暨執行長唐納德.基歐(DonaldR.Keough)在其著作《最珍貴的教訓:可樂教父的成敗十誡》(TheTenCommandmentsforBusinessFailure)曾經提及,在他任職可口可樂的期間,每當公司業務進行得特別順利時,他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他相信一句話:「如果事情進展得太好,常都不太好」。因此,他常會問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再告訴我一次,為什麼一切都那麼順利。難道我們今天再沒什麼應該煩的事,好確保我們明天有別的事可以擔心嗎?」他笑稱相信自己一定曾經為此──而且是經常如此──惹惱過不少人。

公司之營業性質、組織規模,需從公司營業事業登記證及人力資源分配來分辨,才知該如何設置安全衛生人員之規定,本文擬協助公司行號依其公司性質、規模釐清組織內,依「勞工安全衛生法」如何設置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及組織設置,以利組織內建立及推動安全衛生之活動,減少勞工生命財產之損失,達到降低職業災害發生之頻率。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