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獲利就只差2步

瀏覽數:1437
關鍵字:


  企業獲利是必需但非必然。由於企業必需獲利,因為有了利潤就可促使企業成長壯大,進而對員工、股東、社會及相關的利益團體負起應負的責任。雖然企業獲利是必需的,但企業卻於經營過程中往往疏忽或鄉愿而導致品質得過且過而逐漸影響企業經營,另於經營過程中不斷發生新的問題及重覆發生的問題,但僅以先暫時解決的滅火心態去解決問題,因此就一直處於「盲」碌的狀態下,讓企業獲利不斷被侵蝕,所以企業獲利是必需但非必然。因此企業獲利就只差「三不一沒有」及「 好還要更好」這2步。由於疏忽或鄉愿而對品質不重視進而導致品質得過且過,另企業會面臨許多問題,諸如:應提交生產技術文件之內容有少數內容不完整但卻私底下自行弭補而未反映權責單位、客戶抱怨因為業務與客戶關係好故順利解決了因此無如實反映、不良率規定為2%但僅有1.9%所以不用太關注、製造過多就當作備用以備不時之需、不戴護具反正不會這麼倒楣、物料本應定位但應超購不夠存放而改放不當位置、設備只有一點點漏油不會有問題、材料提前入廠無所謂、材料延誤入廠無所謂反正可立即改生產其他產品、設備故障自行解決不用反映啦!第一次有問題沒關係再做一次就好了!…等。「煮蛙效應」告訴企業,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最後就會像這只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個企業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之中,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個人或企業應居安思危,適時宣揚危機,適度加壓,使處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腳步的人加快腳步,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事實上,造成危機的許多誘因早已潛伏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之中,只是由於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有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但補救所產生之成本勢必增加,因此會侵蝕企業之利潤,但商譽損失往往是很難補救的。面臨競爭激烈且利潤微薄之今日,其重要性由此可知。因此疏忽或鄉愿「不確實重視品質」及「不落實持續改善」,經過「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惡性循環」,有可能演變成摧毀企業的危機。因此如何朝「三不一沒有」及「好還要更好」這2步邁進。介紹如下:

要如何落實「三不一沒有」

一、「不接受,要堅持」: 

  (一)「依標準規範檢驗,勇敢說不」: 

  於產品量產前,準備各項品質檢驗標準文件,包括進料、製程、成品及出貨檢驗的標準。文件內容必須包括管制項目、允收標準、檢驗頻率、使用儀器、記錄表單、執行者及相關文件等項目。必須要確實將有關品質之「管理項目」(管理項目強調在產出之外觀、尺寸及品質特性)及「點檢項目」(點檢項目是以作業之投入資源與作業過程來分析、設定)列出。然後全公司所有單位必須依據標準進行檢驗,要勇敢說不。

二、「不製造,是應該」:

  (一)「依標準程序操作,落實不製」:

  1. 首先進行標準的教育,好讓員工充分瞭解產品的標準,尤其是新產品或標準有變更的舊產品。
  2. 生產中透過製程能力的分析,可以適時修改標準。
  3. 對產品的尺寸、特性、外觀及製程條件(人、機、 物、法)依標準進行控管。
  4. 製程中,能透過目視管理,及時的發現異常,並能迅速的加以解決。
  5. 不論是產品或事務工作,員工皆要秉持「不製造不良品」的觀念,平日按作業標準操作,並能作好自主檢查。

  (二)「依要求程度不同,配合水準」:同產品依據不同之管制項目訂定出不同之AQL進行管制,以符合客戶要求。

  (三)「依事實分析檢討,不製應該」:

  1. 透過事後的統計分析,品管最基本的統計資訊有每月(週)各部門不良率及不良項目統計表,能於定期的品管會議中加以檢討。
  2. 遇到有實績比目標差的找出問題點,應用「QC手法」與「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能夠不斷的持續改善,公司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生存下來。

三、「不流出,必負責」:

  (一)「依程序關關管控,必定不流」:從進料→製程→成品→出貨各階段,產品均須可識別品質的合格或不合格。絕不可將不合格品流出。

  (二)「每物品做好標識,迅速處理」:可採取下列方式予以標識:

  1. 標籤 → 個別標識
  2. 劃分區域 → 區域標識
  3. 於被放置物上標識→集體標識(❶容器 →籃子、棧板…❷綑) 

  範例:

各單位發現不良品必須及時處理絕不延誤。

  (三)「依順序擇優處理,不流負責」:

  1、不合格品之處理流程可參考下列圖示:

  2.處理方式:退貨、全檢、特採、重修、報廢
  3.訂定各處理方式之標準程序據以執行並定期分析、檢討及改善。

  (四)「沒有不合格品了,是必然」:「發現異常,確實對策」:

原因調查:送各有關負責人(領班、股長、現場課  長)填寫異常原因及調查時間,如原因不明,亦應填寫清楚。
對策:經研討分析獲得之消除異常現象的方法。
覆查:經採取對策後,覆查品質特性值是否已恢復到管制界限內。

  2、「應急先行,迅速消異」:

  遇有異常應先採取應急措施,其目的在於迅速消除異常現象,包括下列工作:

  1. 測試人員或點圖人員迅速填寫「異常原因追查單」,通知現場主管。
  2. 現場主管立即通知操作人員將製程加以調節。
  3. 將發現異常現象時的產品分開,以便全數檢查,對不良品加以修理、重製或作其他處理。
  4. 臨時改變操作方法等。

  3、「永不再發,必然沒有」:

  1. 為了消除根本原因故必須再採取根本措施解決根本原因,根本措施又稱為異常再發生之防止措施,其目的在於消除根本之異常原因,使其不再發生,包括下列工作:
  2. 利用管制圖之對照法,尋找異常的操作條件。例如,某合板工場在乾燥後之木板水份含量超限,即需調查乾燥爐之爐溫管制圖及蒸氣壓力管制圖等,調查那些管制圖發生異常現象。
  3. 利用層別法將資料分開繪圖,例如,將上下午的資料分開、機器調整前後的資料分開、不同批材料的資料分開、不同加工方法的資料分開、不同工作人員的資料分開等等,來尋找原因。
  4. 利用提案改善制,由大家集思廣益,找出異常原因及排除方法。
  5. 如異常原因是由設備而起,則需研究修換設備在經濟上是否划算。
  6. 如各類標準資料不完備,應予增上或修訂。
  7. 對操作者加強標準教育及技術訓練。 

4、重視品質成本並將其落實於工作中:

  1. 品質成本:包括預防成本(致力預防失敗之成本)、鑑定成本(致力預防失敗之成本) 、內部失敗成本(產品或服務在運交客戶前,因未能達到要求的品質所招致之一切成本損失) 、外部失敗成本(產品或服務在運交客戶後,因未能達到要求的品質所招致之一切成本損失)
  2. 應蒐集相關數據訂定目標並確實執行及檢討。

  惟有完成上述所有過程方能朝「三不一沒有」這一步邁進。

要如何落實「好還要更好」?

一、「體系完整,改善不斷」:

  (一)以系統化之問題分析與解決步驟進行問題解決,示意如下圖:

  (二)前項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步驟簡要說明如下:

  首先界定問題點,利用QC手法中的魚骨圖、查檢表及柏拉圖找出真正的主要因,由主要因尋找解決對策及行動計畫,落實中務必進行追蹤及確認效果,最後有效果的對策進行標準化,標準化即是知識的蓄積,也是經驗的傳承,是未來新進員工最好的訓練教材,要「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可船過水無痕」,好好把經驗轉換為有價值知識文件。

  (三)數據居有重要地位:

   整理數據應注意的事項

  1. 數據的整理,改善前與改善後所具備條件一致。
  2. 數據蒐集完成之後,一定要馬上使用。
  3. 蒐集正確而不是造假的數據     數據=事實。
  4. 時效性要確保。

  (四)品質改善體系:

  1. 品質記錄:查檢表、檢查表(包括進料、製程、成品、出貨)、管制圖…。
  2. 統計分析手法:柏拉圖、直方圖、推移圖、柱形圖、各種記錄彙總、製程能力Cpk、其他統計手法。
  3. 產出資訊:不良率統計、不良原因分析、品質成本、材料履歷、產品履歷、其他統計資訊。
  4. 品質目標的設定:歷史資料(剔異常、加上努力程度) 。
  5. 定期蒐集資料,進行實績與目標比較與檢討。
  6. 選定問題,進行改善。
  7. 與績效相結合,並作為考核、調薪、昇遷、獎金的基準。

二、「手法正確,事半功倍」

  學習各種改善手法並純熟運用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其手法包括新舊QC7大手法、6σ、流程圖繪製、工作抽查法、人機配合圖、流程程序分析改善、防呆法、快速換模、線平衡、LEAD TIME改善法、產能負荷分析、動作改善法、5W1H法、MSA、圖形運用、LAYOUT佈置、多能工規劃、SOP建立、標準工時建立、基礎統計手法、SPC…等。

三、「眾志成城,無堅不摧」:

  (一)「團隊合作,上下一心」:

  C.I.T.(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am)乃是為提高全員改善品質意識之有效方法,以基層幹部為領導人,將作業性質相同之基層人員組織起來,促使成員自我啟發,負起改善活動之責任並加強同仁團結精神,提高士氣,藉小組會議成果發表會及觀摩活動,促使大家自日常製程發掘問題並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共同研究解析謀求改善,以收集思廣義之效,並促使企業全體上下一心,共同以A+為目標共同努力。

  (二)「尋找夥伴,速組團隊」:

小組以部別、班別、職別等不同工作性質區分成立,小組人數以相同工作性質之4-10人組成並將小組名稱、所屬單位小組長、成員人數、改善目標管制項目及其他小組活動關連之事項一併向主辦單位登記。

  (三)「可行資料,書面呈現」:

指定C.I.T.小組之活動目標、提出目標之理由、預計目標達成之期限及預測目標達成之效果,制訂計畫書向C.I.T.推行委員會提出。

  (四)「主動積極,落實執行」:

依據一、之(一)所述步驟落實執行。

  (五)「辛苦成果,完整提出」:

將活動之目標、活動之經過及使用之方法與所得之效果以金額表示,提請C.I.T.推行委員會審查。

  (六)「成果分享,習效擴散」:

成果整理內容為1.封面設計2.小組的介紹(組名、組長、組員、輔導員、所屬單位、活動期間)3.前言(公司簡介、組小組的動機、組的介紹)4.主要作業流程簡介:(本次活動範圍標示)5.活動題目6.選定理由7.活動目標8.活動計劃表9.特性要因分析10.數據收集(將所收集之查檢表數據列出)11.柏拉圖分析12.改善對策(不良項目、原因分析、改善對策、實施步驟說明、完成期限(預計、實際) 、負責人、協辦部門等)13.效果確認(推移圖檢討) 14.效果確認(改善前、後柏拉圖比較) 15.成果檢討(有形成果及無形成果) 16.標準化17.活動甘苦談18.下期活動目標(同一主題持續改善或繼續成立新主題)

  惟有完成上述所有過程方能朝「好還要更好」這一步邁進。

  綜上所述,企業如能確實依上所述確實執行深信必可達到企業獲利是必需且必然的目標。亦惟有如此方能完成企業所交付之各項任務並達成企業設定之目標。因此,企業內所有成員如能有良好的團隊意識就能有效提高所屬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進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當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提高時,企業的產出量就增大,企業效率也會得到相應提高。透過企業內部員工的團隊合作,進一步增強整個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優勢並逐步朝向企業獲利的這2步邁進。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