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設備導入IoT應用方法


  4.0的時代浪潮,目前多數企業已在思考如何應用這些新科技與技術來協助自身企業邁入數位轉型的階段,但目前多數企業的設備並非都具備相關的通訊協定與功能,因此在導入的過程中是非常辛苦的,雖然目前有許多系統整合公司不斷提出可應用的系統或做法,但動輒都是幾百萬、幾千萬的投資,對於傳統的中小企業而言是負擔不起的。

  也因此都期望能有CP值較高的方法來協助他們進行轉變,經本中心顧問這幾年來的研究發現,目前坊間已有相關的做法,但還需要進行整合,以下僅就目前本中心實際上如何僅應用IoT的裝置協助企業以合理成本的導入方式進行分享。

  現今許多公司的設備仍為人員操作機器(即類比式訊號),故生產參數皆無法有效儲存,雖生產同一樣的產品部份,但生產參數設定卻因人而有所不同,因此需於生產過程中由資深員工憑經驗進行調整,需花很多時間在調機,因而降低了設備稼動率,另一方面於品質上也是很難控管,而目前可以改善的方式如下說明:

  • 將設備的控制數位化
  • 引進IoT技術協助設備參數資料蒐集與進行必要的控制
  • 增加AOI設備監管品質(費用較高,視狀況再評估是否導入)

  舉例來說,設備需求溫度及電流的監控,過去只能以人工方式進行測試,不足或太高再由人員調整,但如設備已進行數位化及導入IoT裝置後,即能主動偵測溫度與設備馬達電流狀況,並連動機台,藉以讓機台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下作業,若監控數據異常時也會即時回報,確保設備於標準參數下運作。

  另一方面,也可透過設備監控,監控機台重要元件或預測機台零件可能耗損的時間,做為保修計畫的依據,提前準備料件備品,避免意外導致產線停滯與原物料報廢的損失。

  再者,透過機台監控,也可了解現場人員工作時數累計以及機台稼動率的情形,做為未來人員排班管理、生產排程的依據,甚至是針對後續人員訓練及績效的參考,如此,即可提供現場管理人員足夠的監控作為與管理依據。

  而在選定IoT設備及偵測裝置的做法上,建議企業可從目前設備的異常資料盤點開始做起,從異常資料中一定可以發現設備有那些元件容易損壞,而損壞後會造成什麼影響,如企業內部已有完整的因果分析,那將更容易找到必要的偵測點與管控項目。

  再來就是評估投資報酬,即投入的監控項目是否必要,即時發展及控制能產生什麼效益,用這樣子的方法來進行選擇時,相信就會非常容易了,因為最終可以發現,每做一個導入專案,都是在為公司節約成本或提高效率。

  因此,就上述的需求,中心顧問於過去一年已協助一些中小企業在合理的成本下進行數位轉型的工作,將生產機台的預防保養、環境監控、生產效率…等需求,應用IoT技術與設備達成初始智慧化的目標。

  並應用如POWER BI等平台,將生產需求的相關資訊連結起來,以電子看版或戰情中心的方式進行展示,而不需要導入像MES(製造執行系統)等大型的軟體,即可達成其企業需求的功能。

  透過IoT連結,讓現場管理者快速並且隨時掌握現場生產與設備運作狀態,並將監控的結果隨時傳送回電子看版、戰情中心及手機中,達到即時可視化的管理的目的,其IoT設備規劃功能架構圖及即時監控與可視化管理示意圖如下二圖範例所示。

IoT設備規劃功能架構圖範例
圖1、IoT設備規劃功能架構圖範例

即時監控與可視化管理示意圖
圖2、即時監控與可視化管理示意圖(資料來源:泓格科技)

  以上說明為僅就中小企業需求設定之做法,但實際的智慧製造架構其實遠比上述的範圍還要大,如以ISA-95標準架構定義而言,智慧製造包含了感知層、控制層、MOM層(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及企業管理層等四大部份,而上述的應用僅止於感知層及控制層,再加上BI平台的整合,將企業需求的資訊及知識整合應用而已。

  當然對一些中小企業而言,這樣的做法已經足夠協助他們面對接下來的競爭壓力,這也是中心顧問協助企業依其需求而規劃出的具體做法,視企業每個階段的需求,規劃合宜的導入方式,並產生具體成效,而非以大投資的方式導入不切實際的系統,徒增企業負荷與損失,期望以長期規劃的方式,由小到大,帶領企業逐步邁向工業4.0。

更多資訊請參考
ME Bench經管效能評量平台

ME Bench主要協助顧問及企業主管,能透過評量即時掌握公司目前現況,如瞭解員工對組織的認知、釐清知識管理的重點、各產業數位轉型的程度等,以此盤點自身經營管理之優勢。

製造業智慧生產規劃與建構

是否您企業的生產排程、良率監控與生產數據管理還大部分依賴人工?面對顧客的小量多樣化生產需求與各種緊急插單,是否讓您忙於應付?這些問題在智慧製造的情境中,都將得到更好的解答。未來智慧生產將不再是企業競爭優勢,而只是基本競爭條件,CPC將幫您從現狀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
應用IoT建立更有效製程品管制度

品質管理演進從依靠檢驗出來、製造、設計、管理、習慣至經營出來,製程品管是產品生產過程的品管理,傳統必須花費許多品管人力進行檢驗、督導,確保產品生產過程都在設計條件下進行;隨著智慧製造技術成熟,以數位化檢測儀器設備進行製程品質方式,結合IoT穩定即時傳輸資料,鏈結SPC讓製程品質可以全程監控,設備與IoT環境漸趨成熟且經濟,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品管人力,更可以依生產條件變異程度調控抽樣比率,甚至可以做到製程全檢,讓不良品完全杜絕流到客戶,品管人員依據即時收集的品質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品質異常的要因,再針對影響品質的要素應用各種傳感器安裝,即時監控這些關鍵的參數,產生偏差癥候時就進行調控,才能邁向零缺點的境界。

*
物聯網IOT與智慧製造

感測器的規格與選型-新技術的不斷演進,選用的I/O模組的類型-傳統的I/O擷取方式,邏輯連動、自動配對反應與主動回傳機制,不同系統間的通訊協議-各種品牌、協會、組織間的系統整合,現場佈建需求-有線與無線的考量、雜訊與干擾的抑制,監控系統的整合-IP camera、NVR、DVR、CMS、影音系統的整合

*
IoT設備管理監控與TPM連結的重要性

現今多數企業在執行設備保養工作時,因無正確的設備保養觀念與管理及技術人員,多依靠設備工程師的經驗來進行管理,到設備故障後才開始進行修繕,故無法降低設備故障率,尤其於短暫停機上之損失更是無法統計與解決,設備人員所需的維護技能亦無法有系統的管理與傳承,因此造成了企業許多潛在的損失,而為了因應此種狀況,IoT設備管理監控、AoI技術與CPS應用的觀念隨著智慧製造的風行,成為了企業解決上述各項問題的萬靈丹,但真的有這麼容易嗎?是值得企業深思的。

*
AGV+IoT物聯網提升物流揀貨生產力

COVID-19衝擊激發外送的物流需求,面臨多樣少量及時(短時間)送達的物流特性,高度依賴人力的揀貨作業成為服務瓶頸,所幸AGV無人搬運車結合IoT、視覺辨識、3D定位科技成熟,將原有以人走動至貨品儲存區揀貨搬運模式找出創新模式,大幅(50~80%)降低揀貨作業人力提升物流效率及服務能量;透過WMS將揀貨資訊傳達到AVG指揮系統,可以很精準及時將需要出貨貨品將料架自動搬移至揀貨位置,並透過物聯網結合CAPS,揀貨人員只要從顯示在料架儲位燈號及數量揀取即可,降低珍貴的人力在從事無附加價值作業,物流呈現所有貨品都依入出庫需求,井然有序在現場暢流符合物流的真諦。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