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隨著全球化和科技化的普及,產業趨勢的變化越來越快,產品的生命週期也越來越短,因此各企業領導人在經營管理及因應速度上都必須及早作轉變調整,隨時做好準備,特別是生產製造業,感受將會更明顯直接,現行之營運已從追求大量生產之規模化成本模式進化成因應客戶需求之多樣少量訂單生產模式,而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談談中小企業在這波智慧化之浪潮下該如何來作自我審視、盤點及了解自我現行之經營體質為何,好應對未來快速轉變的大環境。
根據2019年11月公佈之《2019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發布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46萬6,209家,占全體企業97.64%,占比非常高,中小企業更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但現行中小企業光有自動化及資訊化已不足應付未來趨勢變化,亦須不斷精進,逐步朝向智慧化發展,因此為能快速反應及因應市場變化,產業也必須不斷加速垂直與水平之整合,邁向數位化及智慧化,進行資訊串接,導入更多智慧及數位應用,帶動製造升級,才能符合市場需求,因此政府相關單位為因應此發展趨勢,也擬定及執行不少計畫,除提供完整規劃外,另有執行相關診斷及輔導服務,藉此來協助企業及加速產業升級並帶動智慧製造發展,提升競爭優勢。
現在就跟大家介紹一評量工具---生產力再造,藉此來盤點企業現行智慧化水平為何,並透過盤點的過程中來思考企業之核心能力及未來之價值創造,有效帶領企業持續成長茁壯。而此評量工具包括四大面向:組織策略力、智慧製造力、智慧驅動力、創新價值力,以下作個別重點說明:
一、組織策略力:藉此對公司之經營狀況作一全面盤點,從領導人之經營理念、願景、策略、組織、管理等項目作有效評估
- 願景領導:企業之經營理念及願景目標能否在因應未來趨勢變化下有效適用
- 策略規劃:企業在制定策略及未來方向規劃時,核心競爭力能否轉換成業績持續成長及獲利增加之動能
- 經營管理:企業在作決策與實務操作時,能否運用數據分析、物聯網等虛實整合之相關系統工具
- 人力資源:企業在組織架構及人力佈局上,能否符合策略發展之規劃
二、智慧製造力:藉此對公司在資訊應用程度上進行評估,包括如何運用數據提升品質、現行資訊應用(ERP、MES、BI等)、生產看板應用、自動化後續之應用等
- 精實管理:製程是否可接受客製需求,採取拉式JIT(Just In Time)生產及供料,出貨準時率100%且庫存低於同業
- 智慧生產:資訊可否同步化與供應商協同、設備可否遠端監控及自動偵測回饋
- 智慧服務:產品能否因應市場需求變化將資訊分享給合作廠商,進行生產調整,上下游廠商建立協同預測自動補貨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 Replenishment)
- 效能評估:從公司整體到各部門KPI能否密切結合短中長期目標,績效達成及員工年均產值是否都持續成長
三、智慧驅動力:藉此對公司與外部資訊串聯的方式進行了解,是否有協同合作來發展智慧化之競爭力進行評估,包括智慧系統、資訊串聯、外部連結、行動平台及網路實體整合程度等
- 智慧企業系統:公司是否有透過即時資料來作萃取、整合及分析,並用於支援決策過程,另於資訊安全之管理程度為何
- 外部系統連結:各管理系統是否可以行資料連結及透通所有資料,共同創造並分享價值
- 行動商務運算:是否有以行動化裝置來進行線上商業交易,或透過雲端運算平台來進行分析與決策
- 網路實體整合:現場生產數據是否有透過電子看版外顯,以及是否有透過社群、行動商務等來建構線上及線下銷售體驗
四、創新價值力:藉此對企業在創新以及後續應用發展進行評估,包括在創新服務流程、產品創新流程、創新管理規範及創新文化養成等項目
- 創新藍圖:公司是否有進行創新策略之擬定,後續是否有具體落實
- 創新流程:公司是否有規劃創新流程,其落實程度為何
- 創新管理:公司是否有規劃創新管理規範,是否有依其規劃執行
- 創新文化:公司是否有建立起創新的內部文化,其養成過程與現行執行階段為何
現行台灣大多數皆為中小企業,相對可用之資源也較有限,因此可透過此評量工具,在組織策略、智慧製造、智慧驅動、創新價值等四大面向作一全面盤點評估,共同整合創新能力及現有資源,補足現階段最大缺口,建構數位化及智慧化運作機制,才能有效發揮效益,打造智慧製造服務及客戶滿意新價值,創造出下一波成長新動能。
資料來源:
經濟部工業局108年度中小型製造業供應鏈導入AI應用加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