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政府企業振興補助方案申請撰寫建議

瀏覽數:1629
關鍵字:


  最近為了挽救台灣經濟,政府推出諸多振興方案,其中有一些方案是屬於「鼓勵企業趁疫情進行創新研發或經營體質改善,以因應疫情後的產業生態」,例如:CITD傳統產業技術研發創新補助、SBIR商業服務業創新研發補助…等,這一類的補助案所提供補助規模多在100-200萬間,比起一般的直接薪資補助或教育訓練,企業更能取得充裕的資源。

  而且為了讓企業更容易取得補助,在申請的相關條件與方法上都較以往寬鬆,是企業申請的好機會。但要這些補助資源畢竟有限,每一個申請者都是彼此競爭,因此,要如何寫好這種類型補助專案的申請企畫書,就是本文要討論的關鍵。以下將從政府的思考角度,逐步引導各位展開撰寫:

一、追本溯源:政府想要補助出怎麼樣的一個企業?

  如果用市場交易原則來看待這件事情,政府作為一個買方,我們必須先思考「買方所需之核心價值」,亦即「政府期望獲得補助的企業,能在疫情之後的全球市場做些什麼事情」,基於公共資源的使用考量,扶植的企業必須是對台灣未來整體產業發展有幫助的企業。

  而且,疫情後的國際產業生態可能重新洗牌,加上這次台灣在國際中的作為,獲得良好國際聲譽,尤其是對「台灣品質的認可」,因此,生存下來的企業,最好具備國際經營的能力,將這些優勢延續到後續的全球市場爭取中。

  此外,面對眾多的中小企業,亦期望能從中找出能撐過難關的未來中堅企業,使之成為產業的新生力軍。在這樣的理念下,我歸納出申請書撰寫時,要營造出的「核心企業企圖心」,也就是你的企業為什麼值得投資的理由,然後在這個企圖心下,企業要進行哪些研發或其他輔助措施——亦即本次提案主題,來落實這個企圖。

  上述的企圖就是政府對企業的預期效益,效益越大者,越能受到青睞,得到更多資源,但相對的,就需要有更清晰與更明確的研發成過到市場端的達成路徑,來確保成效可以出現,這期間的可執行性與難易評估,企業可自行衡量。考量本次振興輔助之政策意涵以下幾個特色,如果能力所及,建議盡量放到規劃書中。

  1. 企業體質展現「不是幫弱勢續命,而是幫有潛力者度過難關」

雖然本次補助的門檻條件是營業衰退15%以上,但不要因此認為企業就要營造一個很慘很需要補助的印象,若過度呈現慘狀,會讓人覺得這個企業即使補助了,也不會有未來,而一個看不出未來的企業是不值得投資的。

最好從財務與經營面來呈現一個「過去有優良表現,只是受這一波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有好表現,只要加碼我就可以在未來作得更好」,這樣的一個企圖心。

此外,企業經營並不止於企業自身,還包含了對員工的關懷,若能說清楚獲得補助後,能承擔更多員工生計或不減薪的承諾,這些都是政府樂見的衍生績效指標。但須注意的是,這些承諾都要與後續的計畫內容與財務計畫掛勾,才不會被認為是空談。

  1. 證明自身「具備持續經營能耐」

延續上一個理念,企業必須提出一些「要素」來證明自己有能耐在未來走得更好,這些要素可分為幾個種類:

  • 企業經營能耐

優良的管理制度、顧客關係、品牌聲譽、企業文化、系統化管理…等這些都有助於促成這個形象,可用過去所得到的國際認證如ISO系列或是國家認證等來做為佐證,過去有得到過的政府獎項,亦可做為加分項目。若是列表中的某些項目目前還不具備,至少也要呈現「很快就會具備」的企圖。

  • 產業或國際效益

我的企業的存在,不只是幫自己賺錢,還能對產業具備某些意義,例如「技術或商業模式具備產業示範性、屬於國際或大型企業的供應鏈的一部份,有助於台灣的產業國際影響力、身處某個產業生態系,並且扮演關鍵角色…」,主要呈現的意涵,就是自身企業的研發申請標的,不只能有助於自身,更能帶動產業中其他企業的共同成長,相較於個體的提升,政府更樂見產業的共同發展。

  • 對員工照顧與社會公益

企業在這一波疫情影響中,雖然艱困,但仍不放棄對員工與社會的承諾,積極想辦法轉型或創造其他經營活路來使企業能營運,讓員工在這個狀況下能保有工作權,維持其家庭之穩定。更有甚者,自身提案內容還能幫助其他企業一起做到上述情事,例如:思考出新商業模式,和疫情下的受益企業合作,能吸納其他受影響產業之人,提供工作機會等。

二、具備創新特色的「補助標的」

  由於本類型的補助專案本質上仍然是對企業的創新研發補助,所以在提案的目標與方向確定之後,就要詳實的描述「補助標的」,亦即到底要政府補助你做那些研發工作,這部分的描述應盡量呈現以下特性:

  1. 創新主題之創新性

創新研發的定義,各不同補助案件中都有明確說明,我們於此就不再肇述,大部分的定義都是以專利取得或市場獨有這兩個觀點來進行切入。

這邊要特別提醒的是「創新標的」不一定是要全新的產品,可以是「創新應用」,結合既有的技術來讓企業更具競爭力,尤其大部分的紓困專案執行期都不到一年,這時候在既有技術基礎上的創新研發,這樣將更容易取得成果。

例如:進行企業生產線的數位轉型,使之更有效率;很多企業在構思階段會思考是否與「防疫結合」會更好,我們會建議從更遠的觀點來看,防疫是短暫的,疫情之後的消費者需求與行為模式的改變,會是更好的切入點,建議所提核心創新理念能與疫情之後的市場結合。

  1. 創新研發的可達成性

前面所提的創新,都被期望在一年之內可以看到具體成果,因此,在企劃書中,則要盡量利用各種描述來表明此點,以下有幾個要點若能寫清楚,可以很大程度的來展現可達成性:

  • 創新的技術來源

如果是已經成熟的技術應用,要寫清楚技術特性與如何應用,如果未取得可用:申請中的專利或是研究人員、工具的配備來證明確實能取得關鍵技術。

  • 明確的合作伙伴

企業有時候會和法人或學校合作來取得技術,此時宜就這些合作對象簽署合作意向書或其他可以證明會進行合作的證明文件,同時亦請合作單位提供技術的相關細節附在申請文件的附件中。

  • 應用方式描述

對於所要研發的技術,或已經取得的技術,如何進行商品化或其他應用,如果有圖的話,能用圖像或照片列出說明更好。本部分應該注意,若技術具有某些功能性特性指標,例如:耐高溫到X度、可承受多少重量等,應該於此處列出,可以作為後續計畫產出查核指標,也有利於評審認知到提案人對技術應用的深入度。

  • 市場推廣評估

各種技術應用最終都要面對消費市場,那怕沒有直接面對市場的原料或設備生產者,都須要有合理的論述來說明未來市場為何會需要這些設備。有產業數據與過往市場資訊來推論市場大小是最好的方式,若企業提案時無法投入太多成本進行市場調查,建議可採用時下盛行的網路市場探勘來取得消費者意見氣候,作為快速與低成本的市場評估依據。

三、財務合理性與投入承諾

  關於財務面的表達,由於各補助專案有其規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這邊要說明的是「財務預算編列理念」,財務預算的編列是在告訴評審委員你對這次提案的「資源投入配比」。

  很多企業在這一階段事先想一個理想數字,再來進行各項分配,而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先從前面所說的各項要展開事務來進行估算,依據要做的事情來堆疊人力投入與業務投入費用,如此推論的好處是可以依據工作比例,合理的的呈現資金需求。

  此外,部分企業很可能念及「評審委員會砍價」,所以在財務編列階段就故意把補助金額提高,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回歸到申請的原始目標,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應該是誠實,且能理性客觀評估各種財務數據的企業,所以,合理的描述各種費用,會有助於取得補助。

  再者,資源有限,雖然大部分的補助比例是一比一(企業政府各出一半),但若企業願意呈現較高的投入比例,亦會彰顯企業進行這項創新的決心。投入承諾的展現方式,可以展現在「願意投入人員培育、願意持續擴大投資台灣、研發計畫有一年之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等具體行為中。

四、小結:關於未來我已經看見,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企業在提案的總體方針訂定後,可以再回想這次補助計畫的本質,政府期望的是台灣有能立足國際,帶著產業一起成長的企業,當然,提案的企業當下都還沒達到這個地步,而提案,就是要盡可能地讓評審能感受到「你對所處產業在疫情之後的發展視野,並且你具備在這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計畫」。

  提案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來檢視,一個是對未來看得是否夠遠大,是否有找到市場利基點;另一個則是企業有多少能耐來證明你所說的未來能成真,文中所有的撰寫建議,都是圍繞著這兩個核心。

  而這也是評審最終進行判斷的依據,我們都希望能透過資源,找出能帶著台灣一起成長的優秀企業,提案的過程,亦是幫企業思考自身發展的歷程,希望所有看完本文的企業都能順利提案。

 

【參考資料】

  • CITD官網,疫情紓困振興方案介紹。
  • SBIR因應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之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申請須知。
  • 洪大倫,2019,公司要申請政府補助案,計畫該怎麼寫?談評委最在意的 5 件事。經理人雜誌。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