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商機,農業x文創


一、前言

  在臺灣,農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農業與人民生活、社會經濟發展、生態密不可分,然而在社會型態轉變之下,傳統農業營運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購買慾,現今的消費者追求不只是美味、新鮮,更希望能擁有視覺上的衝擊與心理上的感動。

  然而,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我們將傳統文化結合創意改造了農業,不但保留原始的在地文化,也將其原本的創造性加以轉化,將之套用於農業上,創造極具個人特色之農場、農產品等,藉此提升傳統型農業的收入;轉型升級對臺灣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是必須的,「文創x農業」則具有十分的潛力能造就另一高峰。

二、文創x農業,執行SO EASY

  在實行前應先了解其內涵及如何運用,促使執行更為快速且容易上手,以下我們可分為三大項(產品、包裝、行銷)來進行說明:

(一)產品:找出特色,創造產品新價值

           首先,我們必須思考並找出自我產品獨特與其他產品之差異性,先不管產品的種類、數目是否多寡,哪怕是再單純不過的商品,也要將它做的與眾不同。

  例如「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圖一)本是單純的生產飼料與畜養的業者,但他結合了文化的深度與自身經驗,在雲林設立一座專門介紹蓄養豬隻的觀光工廠,工廠由產地到餐桌一條龍服務,集結趣味、創意、人文、生產參觀、課程講座,成為臺灣頗具特色的觀光農業文創館。藉由「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的例子,我們可以了解單一產品也可透過創意與文化的結合,創造新的商機。

〈圖一〉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場館介紹

 (二)包裝:特殊包材,融合文化特色

           完美的產品總是搭配一個好的包裝,包裝不僅需要符合產品特性,也必須能做到讓消費者有感,這不管是在視覺亦或是使用上,都需要多方了解、規劃,讓產品能因為包裝加乘效果;而在品牌形象上,可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強調自身特性,更甚是在包裝材質上做文章,藉此讓自家產品能在眾多產品中獨樹一格。

  例如「鹿窯菇事」的產品包裝,皆是採用原色牛皮紙作為包裝材料,不但符合產品原本的在地生產、過程、特性,也透過此包裝特性強調追求天然、原味的理念,其中,有一特色產品「講菇事」(圖二)餅乾包裝,更是以故事書「集冊」的概念編排呈現,讓農產品不僅是單純的農產品,在傳統產業中加入創意,也融入了生活趣味,在地經營、實現文化再生,更成為了產業創新的先驅者。

〈圖二〉講菇事產品 (圖片來源:鹿窯菇事網站)

(三)行銷:了解在地,深入在地,用故事打動人心

      尋找在地文化歷史、打動人心的品牌故事,試著將此特色融入自我品牌經營方式,再以此塑造形象故事,並將情感影射至產品,賦予產品生命,使自身品牌露出濃濃的人情味,讓消費者為此而感動、接受。

  cheers雜誌曾經採訪「掌聲穀粒」(圖三)的創辦人,因13年前接到一份來自花蓮婆婆的禮物「新米」,讓出身眷村的她有了賣米的念頭,而她透過每一位在地小農的故事,打造出「掌聲穀粒」這一創新品牌,一包新鮮的花蓮「農家米」也成為一個新的契機,每一位在地小農無形中都擬了最好的品牌故事,而她凝聚各小農的力量,讓這品牌有了深厚的人情味,也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展露頭角。

〈圖三〉掌聲穀粒官方網站

三、文創x農業的喜與憂

  文創x農業的發展已從只注重凸顯單獨商品,轉變為在地、本土的情感文化特色,將在地的特色與文化融合在各個商品、活動,這確實為許多農企業帶來轉變,不僅擴大客群、發展獨特性,也突破了傳統農業的框架,當然,這是我們樂見的發展狀況,但真正實行之時,確會有許多的阻力而導致發展並不如期望。

  根據〈精誠高中-文創如何花現新世界-以田尾花卉為例〉調查報告指出,許多人對於「文創」的定義、執行其實並不是很清楚,以至於真正在實行上也會產生因認知不同而無法達成共識,如與人合作,也會因此而無法一同執行。

  且執行時通常在短期內無法看到顯著的成果,常常會讓人無法承受經濟與各層面的壓力而放棄,但就長期經營層面,不管是在產品的獨特性、多樣性的變化上都能有顯著的成長,因此,我們只要能有好的規劃、提升自身知識,文創的加乘將會是農業未來美好的遠景。

四、結語

  不管是轉型或是保持傳統的型態皆有利弊,但怎麼樣創造成功,我們應該以長遠的角度,來為自身創造最大的利益。目前投入農業的青農們,也在政府鼓勵的政策之下,積極推動農業轉型,將傳統農耕轉化為文創、精緻、科技農業,然而在邁向轉型之際,我們正擔憂農業人口的高齡化與逐漸減少,在這樣的問題之下,也須借助轉型的契機留住農業人才,透過科技的知識與進步,創造符合時下的流行商機,應以文化、創意為核心,借助此股力量,整合、提升農業價值,讓臺灣農業能從原始的農耕型態中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

  1. 網絡文摘,台灣農業已由精緻農業轉型為文創農業,OPEN開放網
  2. 鄉村旅遊怎麼搞,文創農業的八大高效發展方式!,每日頭條
  3. 農學谷,繼休閒農業後,又興起一種新的農業模式,每日頭條
  4. 一諾規劃,文化,科技,農業!三要素相融合,助推文創農業,每日頭條
  5. 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農業文創不是只有「包裝設計」,農訓雜誌
  6. 農業引擎,台灣的農業不是情懷吸引人,是文化創意!,每日頭條
  7. 玩轉創意農業,台灣農產品包裝設計分享,雪花新聞
  8. 蔡茹涵,農業女詩人程昀儀,打造一包「有故事的米」,Cheers雜誌
  9. 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
  10. 文創如何花現新世界-以田尾花卉為例,精誠高中 周彥廷、林蕙蕿,
  11. 鹿窯菇事
更多資訊請參考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
運用綠色包裝設計『妝點』文創商品輔導說起…

藉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以『綠色包妝』,打造社區品牌,以嶄新的形象呈現,使社區營收倍增輔導案例。

*
台北有機農業推廣-品牌加值

臺灣傳統產業已面臨轉型的階段,許多人便開始思考如何繼續發展,自己的下一步該如何進行;這時,建立品牌成為一個企業經營的首要重點。台北市政府多年致力於有機的推廣,但卻苦無形象的建立,為此,我們希望能為台北市有機建立品牌形象,特設計一套專屬此計畫與產銷班所使用的形象設計。

*
找出農產品的關鍵行銷因素

農業這門產業,在眾多生產領域中,算的上是相當特別的一種,因為它具備相當高的產品同質性,其他製造業者往往會在製造過程中尋找產品的特殊賣點或行銷話題,然而農業因為產品同質性高,如何在競爭市場中,找出產品的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做為區別銷售對象及市場差異化的依據,往往被人所忽略,卻它是決定產品最終價值的的關鍵因素。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