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溝通,就不會帶團隊


 

  「凡事皆需要溝通」,居家和家人、工作中和同事或客戶、人際活動中和朋友,都有需要說活、交流想法的時候;即使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能因於第一次參加活動、問路…等,而有傳達訊息的機會。然我們所要傳達的訊息,溝通的對象是否真的瞭解?我們當下知悉否?相對地,我們接收溝通對象給我們的訊息,又是否能確認那是其真正的想法?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應用在溝通方面亦然,要順遂達到溝通的目的,能將想要傳達的意思提供給對方,並能確認對方正確理解,就須要對溝通的兩方,即自己本身(發訊者)及對方(收訊者)的立場及內心想法都要能有所掌握。

  • 發訊者與收訊者間訊息的落差

溝通是訊息編碼,經由傳遞通路、訊息解碼到理解一連串瞬間的過程,在溝通模型中(如圖1 溝通模型),我們可以瞭解及辨識到,隨著溝通的通路(媒介)、文字或語意編碼的不同,「發訊者」與「收訊者」間可能存在對同一訊息的認知落差。

故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及掌握來自對方文字或語言上的回應,或來自肢體語言的表現等回饋訊息,適時確認訊息是有效傳遞。

  • 溝通對象內在的想法,懂嗎?

溝通的主體是人!溝通的挑戰也在於「知彼」的不易,我們可能不清楚「對方在想什麼」。

世界知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提出的「冰山理論」(如圖2 冰山模型),其核心觀點在溝通過程「以人為主體」,要瞭解一個人,不能只看其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而必須更深層的去瞭解,這個人內在想法是甚麼?能去探知這個人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以及「自我」等。

嘗試瞭解溝通對象內心的想法,找出與理解造成其表現於外的「真因」,方有可能在深度溝通過程中,朝向引導其行為能創造出希望的「結果」。

  • 溝通的五種姿態

薩提爾就溝通中個人身體姿態、身體語言及口語呈現之內容,將溝通姿態歸納出五種常見的類型,分別為「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以及一致型」(表1 溝通姿態類型)。

前四種溝通姿態,主要隱藏自己的渴望,而在於嘗試要得到他人的接納;第五種「一致性」是屬於理想的溝通姿態,能坦然面對自我真正深層的感受,可以勇敢地表達出自己對人、對事、對物的感覺,並且願意負責。

表1 溝通姿態類型

姿態類型

姿態特徵

討好型

對自我缺乏信心,一直試圖取悅他人、依附他人意見,而貶抑自我、忽略自我。

指責型

相對於討好型;容易支配、指使他人,忽略或攻擊他人,會去找別人的錯誤並加以批評,也會為自己辯護。

超理智型

具備相當冷靜與無情立場,不在乎自己個人或他人的感受,時時保持理性,避免有情緒化的產生。

打岔型

容易讓自己和他人分心,時常表現看起來事不關己和任何事都無沒有關係的樣子。

一致型

理想中的姿態類型;真誠、真實地自我表達,也能關注他人,在適當的情境下,傳達直接與適當的訊息,並能負起責任。

 

我們能認知自己屬於哪一種溝通型態,有自知之明就是做到「知己」,也知道「一致型」的溝通型態是理想的,就能經由檢視、學習、修正我們的溝通方式或態度,就可能將溝通帶往正向的結果。

  • 工作場域中的溝通

職場工作中,我們常有機會擔負訊息的接收及傳遞中心,對象可能是內外部長官、主管,或外部客戶、內部同事,如何讓「正確的訊息」在「正確的時間」,提供給「正確的人」,並就結果進行「正確的回饋」,更顯重要。

我們必須理解接收訊息的正確無誤,並能掌握訊息相關關係人,研析在此訊息中接續要進行的工作任務,適當與相關關係人交流,並適時就工作任務進行回報。

過程中須不扭曲訊息,理解溝通對象可能的溝通姿態(前述的五種溝通姿態,能分辨了嗎?)及情緒化反應,能以完成訊息傳遞與工作任務之達成為前提。

  • 「善於溝通」是管理者的職責

當有機會身為「管理者」,其對於「溝通」的需求更是無所不在,包括對上級主管、部屬、同仁,或是對外部客戶、供應商,以及組織相關利害關係人等,都需要掌握溝通的模型,及對溝通對象的深度瞭解。

中國生產力中心承德學習中心網站上提列主管十大管理職能中,「溝通協調」是管理領導重要之一項,其「溝通」並非管理者「單向地」將本身想法對團隊做傳遞、要求,「溝通」是雙向的過程,其更重要必須在於「傾聽」,瞭解其他人的想法,有相互充分討論的機會,能取得彼此的信賴。

管理者要把握的關鍵原則,即在能具備「正面思考」,能具備同理心地瞭解夥伴的問題,本身具備正向的思維與能量,與夥伴溝通過程能引導正面思考,與誘發積極面的態度,此項闡釋,同樣又呼應了薩提爾溝通姿態中的「一致型」。

總結

  如能掌握溝通的本質與對象的不同,則能具備「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能體會溝通對象的心境與其主場,在進行溝通時,即能「事半功倍」。要身為良好的溝通者,亦隨時提醒與領略、掌握「自我、他人及情境」等三者間當下關係,理解不同溝通類型下的言語、行為、內在經歷、心理及生理效應等,相信將更有助於改善溝通過程中的互動品質,更有助於溝通目的的達成。

 

【參考資料】

更多資訊請參考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
從日本動漫ONE PIECE海賊王談領導團隊

《ONE PIECE》在世界各地大受歡迎,是目前銷量打破世界金氏紀錄的動漫,而在日本漫畫連載週刊中長期佔據人氣榜的第一位;在這個暢銷的動漫故事內容中,讓商管領域發現在這個故事裡有著許多可應用在團隊領導、工作與生活中的哲學。

*
管理者能力養成之-領導與溝通

一個組織之中,不只是各級主管都要能夠去領導別人,一些擔任專門技術職位的人員,即使不具備主管職稱,也同樣需要會領導別人。 事實上最好的組織是從上到下人人都懂領導。此外,為了達成組織及個人目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除了領導者「以身作則」的領導能力外,就是「溝通」。

*
基層主管的神妙溝通撇步

我們無法用理性的科學方法去驗證血型、星座等此類「神妙」的學說有多高的可靠性,且關於這些學說的內容與論點更莫衷一是,然而這類學說在管理面向卻往往在溝通協調的功能上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尤其身為基層主管者常須同時面對上下的壓力,如能多所涉略歸納,掌握並善用這些神妙關係進行溝通,將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果。

*
應用薩提爾溝通冰山理論處理員工關係

在一般職場中,可以看見某些特殊員工與主管之間出現心口不一的狀況,就如同「冰山理論」所指出的外在行為與對應方式一樣,被埋藏在底下未說出口或不為人知的問題實際會更大,管理者應學習如何處理員工關係。

*
認識冰山下的心口不一讓您達到有效溝通

表達是把自己的想法、思緒、情感及意圖等,可能透過語言、文字、動作或是表情的方式傳遞他人,達到理解自己。不論是用出色語言、還是優秀的文字表達力,日常生活中,不管在什麼場合,一個「會表達」的人總是獲得較多的關注,「會溝通」更是加速許多成功事件不可或缺的要素。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