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業初級加工場建置與規範


  這兩年農業初級加工場的議題討論的十分熱烈,為落實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的決議,希望能建構農產品「生產」到「初級加工」一元化管理制度,強化農產品加工品衛生安全,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9年3月26日剛通過「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農業初級加工場正式上路。

  農業初級加工場的法規是修正「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新增第18條,指出「農民或農民團體以國產溯源農產品、驗證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農產品為原料,於一定規模以下且合法之農產品加工設施,進行特定品項之加工者,得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為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也就是在現行的工廠登記外,由農業單位發給「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成為合法的加工場所,透過場證編號及連結食品安全法規,實際登錄生產資訊,以利追蹤追溯(輔導登錄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

  雖相較於目前的工廠來說,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較為簡易,但也是屬於合法的土地使用與建物,連結農業生產,合法使用農產品加工設施。而農民如考量營運規劃,可依照實際需求申請「農糧加工室」、「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或「工廠登記」,以利後續經營需求。

  目前申請人資格分為三個產業,分別為農糧類、水產類及林產類,無畜產類,須符合農民或農民團體資格,依申請農業用地做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容許使用的合法場所,申請登記的加工作業區樓地板面積以200平方公尺為上限(也就是約60坪左右)。

  申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需要符合下列的條件:

  1. 原料規範:以國產溯源農產品、驗證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農產品為原料。

  2. 加工方式:依照「農產品初級加工場適用之特定品項加工產品及其加工方式」的規範來進行合法加工行為。

  3. 加工設施:為自有或配偶、直系血親所有,符合土地使用管制或建築法令。

  4. 加工設施做落的土地:須自有,林產類得坐落於承租國有、公有土地,符合土地使用管制或建築法令。

  5. 用水:水源須合法來源。

  6. 作業場所:產製食品加工場作業場所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ood Hygiene Practice,GHP)」。

  7. 教育訓練規範:

   (1)農民:申請人或其從業人員至少1人取得加工技術及食安教育訓練及格證書。(3年一次,一次40小時,供食用之加工場每年須回訓衛生講習8小時)

   (2)農民團體:其從業人員至少2人取得加工技術及食安教育訓練及格證書。(3年一次,一次40小時,供食用之加工場每年須回訓衛生講習8小時)

  農業初級加工場不是商業的工廠登記,而是對於食品安全的規範,也就是須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ood Hygiene Practice,GHP)」規範,對於加工場的人員及衛生安全進行一定程度的管理,申請時須對於加工使用的原料、來源、年使用量、加工方式、品項、製成率及規劃產能進行思考,並提供加工製程所需的機器設備清冊、加工製程流程圖及說明及建築物、加工作業區及加工設施(備)配置圖說,以利審查單位了解該加工場未來的加工營運規劃藍圖。

  業者須遵守經登記加工的項目如為食品,必須符合糧食管理法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如非食品則須符合商品標示法,並且都要留下製作與保存記錄。

  另外,有關「農產品初級加工場適用之特定品項加工產品及其加工方式」中,正面表列有乾燥、粉碎、培炒及碾製4種加工方式,產銷履歷驗證或有機加工驗證者須經過第三方驗證,不包含醃漬、醱酵、製糖、植物油脂之萃取及精煉等高風險或高汙染加工方式。

  為增加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產品價值,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提供合法及安全衛生管理的方式,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規範,在食安動盪不安的此時,增加消費者對於台灣的農產品加工之信心,不論是場域的管理或是人員的教育訓練,都有完整的規定,可以期待未來有更多元的初級農產加工品呈現不同的加工樣貌。

 

【參考資料】

  • 107-108年度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農產品加工SOP參考文件及輔導案例集(未出版)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適用之特定品項加工產品及其加工方式」
更多資訊請參考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
台灣農產加工食品如何進駐日本消費市場

由於地緣關係,和飲食習慣,一直以來,日本是台灣農產品出口主要的外銷市場,而就市場的大小而言,日本也位居全球前三大的地位。但日本市場的封閉性與排他性高,打入此市場實非易事!中國生產力中心農業創新組於2013年1月,邀請日本INSIGHT株式會社社長 森山種生先生前來,就「日本食品零售業商品政策暨進口食品銷售方法與策略」為題,進行演講。演講中剖析日本的農漁產市場的狀況和可採行的因應之道。值得台灣農漁產業業者參考。

*
農業加工產品的規劃與輔導

一直以來農民為了延長農產品的保存期限,並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以增加收入,農產品加工一直是一個很熱門的議題。政府為了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及安心的從農環境,近年來修訂「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建立明確的農地加工場域的規範,使農民能更有機會掌握農產品產業鏈並促使農民有效運銷。

*
食品工廠設置應符合哪些法規

國內多次爆發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已然成為民眾關心之重要公共議題,食品製造業法規越來越嚴格設置食品工廠的標準哪裡?那些法規你應該知道?避免淪為地下工廠避免觸法且可以安心經營,你的工廠在設立時,應該注意建立食品工廠應符合哪些食品工廠法規。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