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農也能輕鬆營農,各式資訊工具開啟台灣農業轉型契機

- 撰文者:
- 2020/09/08 瀏覽數:964
近年來智慧農業雖已蓬勃發展,但許多人對於農業的印象仍停留在拿鋤頭、戴斗笠於田間辛苦工作,不過隨著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技術的成熟,現代已至未來的農耕型態早已進步到難以想像,與傳統印象大相逕庭,絕對超出民眾的印象,其進步甚至連實際從農的農人們也不太瞭解目前市場上有哪幾類的工具可以應用,因此特藉本文介紹市面上農政單位為農民與農企業所開發的資訊工具或平台,希望能讓更多從業人員晉升智慧農民,輕鬆經營農企業。
農業試驗所資訊平台系統
農業試驗所做為國內最重要農業研究單位之一,百年一直致力於提昇國內農業技術,解決產業技術瓶頸,近年更開發出多套資訊平台系統,廣蒐各項農業調查與實驗數據,並結合農業專家註解,提供予一般民眾及從農人員查詢利用,農試所旗下相關平台包含:
1、土壤資料庫系統
農試所長期進行全國土壤資訊的調查,為增加相關資訊的利用程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IS),將土壤調查圖文資料與地籍圖、土石流資訊等圖層套疊,再結合專家知識的闡釋,產製各式主題圖如土壤性質分布管理圖、肥力圖、土壤微生物等。讓使用者能針對有興趣的資料進行查找與應用,協助使用者瞭解欲開發的土地特性,再從中進行土地的規劃與利用,像是劃定農作物最適栽培區、找出需污染防治的土壤面積與土壤肥力改善方式的訂定。藉由這套系統,能幫助農民與農企業找到最適合栽種作物的區域,並訂定合適的肥料利用方法,合理化施肥,減少資源的浪費。
2、作物優質生產整合資訊平台
整合國內豐富的農業資料庫資料,強化各資料庫間橫向溝通與資料之聯結,讓作物生產栽培各面向所需的資料,如品種選擇、氣象、病蟲害防治診斷等,透過此資訊平台,讓生產者能進行一站式的搜尋,只要依各人需求提出適當的索引資訊,系統即會自動連結到各資料庫,以動態即時性的資訊提供給生產者,減少資料查找的時間,讓農業從業人員能快速找到所需資訊,立即應用在生產端上。
3、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
在氣候變遷,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的現在,農業生產者亟需一套協助他們掌握天氣變化的系統,此平台即是依據中央氣象局發出的氣象預報進行農作物災害預警通報,同時也提供APP版本,讓農民透過手機也能接收最即時的災害訊息,以能做出最準確與迅速的應對措施,降低農作物的損害,確保產量也能顧品質。除農業災害預警與即時通報功能外,此平台也提供農業氣象活動訊息、農業氣象站即時觀測資料、專區氣象預報及災害資料等最新資訊。也整合如臺灣農業氣候型態、氣象災害發生率與常見災害熱區圖資、農作物防災栽培曆、二十四節氣及農林防災計畫之成果等豐富歷史資料,提供農民豐富的農業氣象及災害防範資訊,讓農民應用於生產栽培曆等規劃。
農務e把抓
國內目前在耕地與田間管理上遇到的困境,主要多為工作完成後再以紙本等方式進行補記,此方法不但缺乏即時性與準確性,更有非常高的錯誤率,導致許多農民或農企業無法有效掌握生產歷程與農務資源(包括雇工使用時間、農機具及資材使用狀況等)。因此農政單位與民間資訊公司合作開發農務管理APP-農務e把抓,其功能包括:
1、耕地視覺化
透過視覺化耕地資料呈現,以不同顏色之圖層將耕地資訊顯示於系統中,幫助農民藉由APP快速掌握耕地狀態與分布位置,便於農民進行管理。同時也整合行動化識別與巡檢的功能,幫助農企業提升作業稽核的效率,確實掌握雇工狀況、生產回報、工時等資訊,減少資源的重複投入,精準管控生產成本,達成高效生產。
2、即時田間作業記錄
將複雜表格簡化為輕鬆勾選的流程步驟,幫助農民輕鬆作業記錄,確實掌握生產歷程。
3、生產計畫擬定
除掌握耕地與田間作業記錄外,此APP更能協助農企與農民擬定生產計畫,如栽培排程、各階段作業項目,協助任務提示,並整合病蟲害防治與施肥記錄,讓相關人員能準時完成栽培工作。系統更進一步統計作物預估產量,幫助生產者排定採收量與時機,促進產銷間的平衡,增加農民收入。
4、產銷履歷串聯
系統介接產銷履歷、QR-code與有機資訊網,提供栽培作業記錄快速上傳至產銷履歷系統之功能,簡化農民登打履歷的流程與難度,讓農民能更專心於生產端。
以上簡單介紹幾種目前國內農政單位所開發的資訊平台與工具,綜觀這幾項資訊工具,仍有幾項需努力改進,包括使用介面相對不友善、資料整合不佳等問題,未來相關問題若能解決,並結合日漸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相信能為台灣農業帶來下一波變革的契機。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直接造成全球糧食供應變的極度不穩定,因此各國開始進行各項農業技術研發,而植物工場為一發展中的技術。植物工廠依使用光源的不同可分成『太陽光利用型』、『完全控制型』兩種。『完全控制型植物工場』不僅使用人工光源,連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培養液等,是理想的植物工廠。『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場』利用太陽光,依照種植環境輔以各種環境控制諸如加溫、降溫、補光、施肥等,再配合種植品種等多管齊下方式,達到全年農產生產的目標。目前植物工場雖受限於技術發展,及其能源使用的效益尚不合乎預期,但隨技術的提升,未來仍很可能成為解決諸多農業生產困境的解決方案。

維護資訊安全就像保護自己的家,沒有人會在門上裝上十道鎖卻不關窗戶。一個安全機制的推行可讓企業的資料被保護之外也可以減少企業核心資料外洩的可能性。存取控制就是這個安全機制的基礎。

數位轉型需求究竟有多旺?有別於過去只有某些產業有此需求的刻板印象,現在為了不被淘汰,就連星巴克也充滿危機感,不論是登雲或者AI,搶先佈局數位轉型,至於其他製造業,如何擺脫類比思維,邁向數位新時代呢?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