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過去的經營模式是【價格=成本+利潤】,重心都放在利潤,卻忽略了成本;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價格下【利潤=價格-成本】,企業的獲利優勢取決於降低成本。
過去企業導入精實生產的內涵就是「降低浪費」,包括(製造過多的浪費、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加工本身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動作的浪費、製造不良的浪費)等七大浪費。
若能再結合最新「智慧製造」模式,包括(ICT資訊科技及通訊技術、IoT物聯網、Big Data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導入數位精實生產(Digital LEAN),並整合商業智慧BI科技,包括(資料倉儲、資料採集、資料分析、資料市集、企業營運戰情室、生產戰情室、商業智慧軟體…等),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與增加獲利優勢,實現智慧經營卓越企業。
圖1 整合智慧製造與經管知識:實現智慧經營卓越企業
傳統生產的觀念是追求增加產量(或追求稼動率極大化),造成企業需要持續的投資與增加新設備或擴大廠房、聘用更多的員工、購買更多的物料堆放在倉庫,造成成本不斷增加,當市場價格無法再繼續調高,就會導致利潤不斷地減少,企業為了提高獲利又繼續追求增加產量,出現惡性循環,在市場上也經常可以看到企業投資之後反而造成虧損的消息。
而精實生產的觀念是降低浪費來增加產量(或追求可動率極大化),透過五個推行架構(確認客戶需求、找出價值溪流、執行-暢流、拉式生產/JIT、持續改善-追求完美),將沒有附加價值的活動轉變成有價值的活動,不會用錯誤的方法,由增加新設備或擴大廠房、聘用更多的員工、購買更多的物料堆放在倉庫的方式來增加產量(提高生產力)。
相較於一般「精實生產」的靜態管控模式,例如(看板管理所呈現的資訊:JIT、拉式生產、單件流、生產進度、倉庫配料資訊、員工績效、物料耗用統計、機器設備OEE統計、異常統計…等),「數位精實生產」是一種動態管控模式。
利用IoT+LEAN可實現【即時大數據可視化管理】,將(製程中的人員、設備、工治具、檢測儀器、模具、物料進出、製令工單、倉庫配料通知、物流資訊、標準工時、影響品質的生產環境(溫度、濕度、CO2含量、粉塵、震動…)等資訊)以傳感器自動匯集資料並整合ICT及IoT系統,透過DCS數據控制系統連結MES/ERP系統數據庫,藉由大量資料分析比對,可提供現場主管看見動態資訊。
但此資訊在螢幕上缺少相互關係的互動性,可再結合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科技,將生產製程資訊與商業營運過程的資訊相互運用視覺化來呈現,實現關聯互動性分析及應用,可提供經營管理階層即時進行決策,實現智慧經營與生產管理精實化,達到精實生產所強調之徹底消除浪費及持續創造價值的目的。
圖2 智慧經營&BI分析模式四象限
企業可應用「商業智慧BI科技整合智慧製造與經管知識」實現智慧經營卓越企業;依照各別企業的資源條件,輔導建立關聯性動態看板管控模式:導入方法可分為LEAN+BI+IoT三大塊。
以輔導「Q企業」為例,在(107)第一年開始輔導「LEAN」改善生產模式,降低成本浪費、(108)第二年繼續輔導運用「Power BI」輔導建立「TPIM營運戰情室」整合公司全面經營績效(包括:營業指標、技術發展、產品開發、管理效能、品質指標及客戶滿意、教育訓練與人力資源,共六大類),提供經營階層看見視覺化經營績效資訊並可即時進行關聯交叉分析。
(109)第三年持續輔導部門主管「CMF核心管理職能(Core Management Competency)」同時修訂公司ISO管理流程,在製造部門輔導建立「BI生產戰情室」,實現可視化生產管理看板(包括:製程中的人員、生產排程、生產進度、物料進出、製令工單、倉庫配料通知、標準工時、異常統計…等資訊),提供現場主管看見動態生產資訊並即時進行決策,降低七大浪費。
圖3 建構TPIM與BI模型戰情室(案例)
目前由於「Q企業」的生產模式屬於委外加工半成品再送回進行最終組裝與測試及疫情後嚴格控管營運資金的考量,尚未規劃安裝IoT系統自動抓取資料,但這並不影響導入「商業智慧BI科技整合智慧製造與經管知識」後的營業獲利成長,因為「Q企業」在每周的主管會議及每日的生產會議中,都能即時利用「TPIM經營戰情室」與「BI生產戰情室」的視覺化資訊進行關聯交叉分析。
期許將來,「Q企業」的生產模式會持續成長且導入IoT傳感器自動匯集資料,並朝智慧經營卓越企業的模式(LEAN+BI+IoT)繼續演變。
【參考資料】
- 財團法人生產力中心數位精實生產(Digital LEAN)資訊
- 大數據驅動的數位精實生產講義
- TPIM全面經營績效整合管理講義
- 資料視覺化實務課程-從企業數據建置BI模型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