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遽變動與不確定的超競爭年代,國際市場、區域組織以及國界的藩籬皆產生變動;四面八方來自於世界各個角落的競爭對手,都不斷地以幾何速度成長中,被拋擲於後埋頭苦苦追趕的企業,並非因為他們沒有成長,只是成長的速度不夠快。在當今全新無國界的經濟環境與知識導向產業型態的洪流中,企業的層次欲由N(Normal)邁向A(Good)甚至A+(Great),成功之道有賴時時以歸零的心態學習、啟動創新機制、強化核心能力、進行策略聚焦與資源整合。此外,對內引導成員進行自發性學習、團隊合作及打造學習型組織;對外取法他人之長,進行「標竿學習」,從效法別人成功的模式與經驗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應是永續成長的重要法門。
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APQC)曾對標竿學習下了如此的定義:「標竿學習是一項有系統、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透過不斷地將組織流程與全球企業領導者相比較,以獲得協助改善營運績效的資訊。」標竿學習的做法是先定出某些企業功能領域(例如:生產、行銷、財務、服務……等)的績效衡量標準,而後尋求在此特定領域內表現卓然有成的其他組織,比較企業本身與這些標竿組織之間的績效差距,並透過分析轉換其作業流程的做法來達到改善績效,縮短差距的目的。一般來說,標竿學習因對象和範圍的不同可分成三類型:內部性標竿學習(Internal Benchmarking)、競爭性標竿學習(Competitive Benchmarking)、功能/通用性標竿學習(Functional/Generic Benchmarking)。不同的標竿學習對應出不同的比較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此外,並非競爭力低落的企業才需進行標竿學習,當今許多一流的企業也透過標竿學習激發企業的競爭力,例如:明基在國內師法鴻海,於國際上則以日本新力及韓國三星為學習對象;中國大陸聯想集團,亦以IBM及新力為師進行標竿學習。也因此,有愈來愈多的專家學者認為標竿學習應被視為是一個國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雖然「標竿學習」的觀念已在國內萌芽並引起許多企業的關注,但企業在執行上仍有實際困難之處,尤其是對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要取得標竿對象的資訊並不容易。有鑑於此,經濟部技術處特別規劃「我國產業競爭力國際標竿學習計畫」,並由中國生產力中心(CPC)負責執行,建置標竿中心及標竿學習資訊平台,以極大化標竿學習的擴延性,讓更多企業能夠加入標竿學習的行列,更進一步讓標竿學習成為台灣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工具。
此一計畫包括四階段規劃:先期規劃觀念推廣階段、E化標竿學習階段、最佳實務研究階段及最佳實務成果擴散階段。藉由計畫的推展,循序漸進達成以下目標:1.界定企業最佳實務:邀集學界、相關研究單位以及產業界的共同參與,提供實證研究,以細緻的研究方式,界定企業最佳實務。2.產業競爭力標竿平台的規劃與建置:發展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產業競爭力標竿平台,協助企業了解所處產業內之競爭態勢,進而分析其與標竿企業的差距,輔導企業藉由學習最佳實務,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3.促成國際交流學習:藉由與國際標竿企業進行交流、相關資訊分享,及會員社群的聯繫,擴大企業的國際視野,促進我國產業掌握趨勢、接軌國際。
學無止境,是任何一個想要藉由標竿學習來提升績效並臻至卓越的企業必須體認到的事實。標竿學習猶如一個移動的標靶,每當達到目標後,標靶又會自動移位,形成新的標的,企業如果隨著目標的達成即心滿意足地將學習告一段落,那邁向卓越的道路也就到此為止了。必須持續不斷地選擇學習主題、對象,繼續進行標竿學習,方能永續發展、邁向卓越。
【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暨能力雜誌社社長;且文章已刊登於能力雜誌583號,本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標竿學習
2004/09/22
瀏覽數:4006
關鍵字: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